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矣。”丐我以铭而葬焉。予未暇作。
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吾妻故太子宾客讳涛之女、希深之妹也。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荣。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然谢氏怡然处之。治其家,有常法,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所至官舍虽卑陋,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吾穷于世久矣,其出而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归,必问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耶?’是岁南方旱,仰见飞蝗而叹曰:‘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其所以能安居贫而不困者,其性识明而知道理多类此。呜呼!其生也迫吾之贫,而殁也又无以厚焉,谓惟文字可以著其不朽。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若此,予忍不铭。
庆历四年秋天,我的朋友宛陵梅尧臣从吴兴来,拿出他悼念妻子的诗,悲伤的说道:“我的妻子谢氏去世了!”请我为她写墓志铭放入她的坟墓。我还没有时间作。
在一年之中,他的信来了七八回,没有哪回不提到为谢氏作铭的事的。他又说到:“我的妻子是已经去世的太子宾客谢涛的女儿,谢希深的妹妹。谢希深父子是当世名人,家世显赫。谢氏出生于名门大族,二十岁的时候嫁给了我,共十七年,而后去世。她去世那天晚上,给她穿的还是她出嫁时的衣裳。唉,我的贫穷就可以看出来了!但是谢氏对此安然自在,管理家务事情有一定的方法。饮食器具虽然不多不奢华,但一定精致美味;衣服无论新旧,一定洗涤干净、缝补完好;任官所到的地方官方提供的房宅即使地势地下简陋,但是房屋庭院一定打扫的干净严整;她平时语言动作容貌一定是安适自得平和的样子。我在世上处于逆境中很久了,出门得幸能与有道德有才能的士大夫交游,感觉愉快,进门就见到妻子安适的容貌,于是忘记了忧愁。让我不因富贵贫贱而挂心的,还是我妻子的帮助。我曾经与士大夫们谈话,谢氏多从门户屏风后窃听,空闲时候完全能够与她商量来人是否有才有德,时事的得失,都有条有理。我在吴兴做官,有时候在外面喝醉了回来,一定会问:‘今天与谁喝酒,这么高兴呀?’听说是贤者,就很高兴,不然的话就会叹气说:‘您交往的人都是一时的贤才,就是委屈自己居人之下又有什么关系呢?不过因为有道德的标准,所以谈得来的人尤其少,现在与这个人喝酒还这么高兴么?’这年,南方干旱,抬头看见飞蝗叹气,说道:“现在西边战事还没有结束,国家更加困窘,盗贼突然在江淮发作,但老天却大旱又有这么多蝗虫。我是女人,死后有您埋葬我,真是幸运!’她能够安然处于贫困之中却不困窘的原因,是因为总是像这样性格明慧又知道理。唉!她生时因的我贫穷而受煎熬,死后又无法厚葬。于是我想到只有文字可以使她名传后世,永远不朽,而且她平生尤其知道文章的可宝贵,死后得到这篇铭文,希望也能安慰她的芳魂,减少为的悲伤了。这就是我这么屡屡像您请求铭文的原因了。”我还能忍心不作铭吗?夫人三十七岁,用丈夫恩泽封为南阳县君,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这年的七月七日,在高邮去世。梅家历代葬在宛陵,因为贫穷不能归葬,某年某月某日,葬在了润州的某县某原。铭文:高岸深谷啊,京口的平地。山青水深啊,泥土厚实坚韧。住在这里能够快乐啊,占卜的人这么说道。身体虽然埋入泥土啊,灵魂升上来天。何必一定要在故乡啊,才能安宁。
《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应好友梅尧臣之请,于庆历四年(1044年)为其亡妻谢氏撰写的悼亡作品,收录于《欧阳文忠公文集》。谢氏出身名门,为前太子宾客谢涛之女,二十岁嫁与梅尧臣,共度清贫十七年。墓志铭以梅尧臣口述为基础,记述其勤俭持家、安贫守道之事迹:虽衣物简朴却浣洗整洁,饮食器皿虽不丰盈但必求精洁;常参与士大夫议政,评断时局得失,临终仍忧怀国事。
欧阳修以"性识明而知道理"赞誉谢氏,铭文既彰其贤德,亦体现夫妇相知之情。该文语言清畅、叙议结合,通过具体事例展现宋代士族女性的道德典范。2010年被江苏省选作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重点考察文中实词释义、人物形象分析及翻译能力。

余于长沙公为族,祖同出大司马。昭穆既远,以为路人。经过浔阳,临别赠此。
同源分流,人易世疏。
慨然寤叹,念兹厥初。
礼服遂悠,岁月眇徂。
感彼行路,眷然踌躇。
于穆令族,允构斯堂。
谐气冬暄,映怀圭璋。
爰采春华,载警秋霜。
我曰钦哉,实宗之光。
伊余云遘,在长忘同。
笑言未久,逝焉西东。
遥遥三湘,滔滔九江。
山川阻远,行李时通。
何以写心,贻此话言。
进篑虽微,终焉为山。
敬哉离人,临路凄然。
款襟或辽,音问其先。
塞鸿高,仙露满。秋入银河清浅。逢好客,且开眉。盛年能几时。
宝筝调,罗袖软。拍碎画堂檀板。须尽醉,莫推辞。人生多别离。
淮阴北面师广武,其气岂只吞项羽。
君得李佑不肯诛。便知元济在掌股。
羊公德行化悍夫,卧鼓不战良骄吴。
公方沉鸷诸将底,又笑元济无头颅。
雪中行师等儿戏,夜取蔡州藏袖底。
远人信宿犹未知,大类西平击朱泚。
锦袍玉带仍父风,拄颐长剑大梁公。
君看齁橐见丞相,此意与天相始终。
落日水熔金,天淡暮烟凝碧。楼上谁家红袖,靠阑干无力。鸳鸯相对浴红衣。短棹弄长笛。惊起一双飞去,听波声拍拍。
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羸马月三更。
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官有程。
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
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识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