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

宋代欧阳修

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矣。”丐我以铭而葬焉。予未暇作。

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吾妻故太子宾客讳涛之女、希深之妹也。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荣。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然谢氏怡然处之。治其家,有常法,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所至官舍虽卑陋,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吾穷于世久矣,其出而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归,必问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耶?’是岁南方旱,仰见飞蝗而叹曰:‘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其所以能安居贫而不困者,其性识明而知道理多类此。呜呼!其生也迫吾之贫,而殁也又无以厚焉,谓惟文字可以著其不朽。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若此,予忍不铭。

白话译文

庆历四年秋天,我的朋友宛陵梅尧臣从吴兴来,拿出他悼念妻子的诗,悲伤的说道:“我的妻子谢氏去世了!”请我为她写墓志铭放入她的坟墓。我还没有时间作。

在一年之中,他的信来了七八回,没有哪回不提到为谢氏作铭的事的。他又说到:“我的妻子是已经去世的太子宾客谢涛的女儿,谢希深的妹妹。谢希深父子是当世名人,家世显赫。谢氏出生于名门大族,二十岁的时候嫁给了我,共十七年,而后去世。她去世那天晚上,给她穿的还是她出嫁时的衣裳。唉,我的贫穷就可以看出来了!但是谢氏对此安然自在,管理家务事情有一定的方法。饮食器具虽然不多不奢华,但一定精致美味;衣服无论新旧,一定洗涤干净、缝补完好;任官所到的地方官方提供的房宅即使地势地下简陋,但是房屋庭院一定打扫的干净严整;她平时语言动作容貌一定是安适自得平和的样子。我在世上处于逆境中很久了,出门得幸能与有道德有才能的士大夫交游,感觉愉快,进门就见到妻子安适的容貌,于是忘记了忧愁。让我不因富贵贫贱而挂心的,还是我妻子的帮助。我曾经与士大夫们谈话,谢氏多从门户屏风后窃听,空闲时候完全能够与她商量来人是否有才有德,时事的得失,都有条有理。我在吴兴做官,有时候在外面喝醉了回来,一定会问:‘今天与谁喝酒,这么高兴呀?’听说是贤者,就很高兴,不然的话就会叹气说:‘您交往的人都是一时的贤才,就是委屈自己居人之下又有什么关系呢?不过因为有道德的标准,所以谈得来的人尤其少,现在与这个人喝酒还这么高兴么?’这年,南方干旱,抬头看见飞蝗叹气,说道:“现在西边战事还没有结束,国家更加困窘,盗贼突然在江淮发作,但老天却大旱又有这么多蝗虫。我是女人,死后有您埋葬我,真是幸运!’她能够安然处于贫困之中却不困窘的原因,是因为总是像这样性格明慧又知道理。唉!她生时因的我贫穷而受煎熬,死后又无法厚葬。于是我想到只有文字可以使她名传后世,永远不朽,而且她平生尤其知道文章的可宝贵,死后得到这篇铭文,希望也能安慰她的芳魂,减少为的悲伤了。这就是我这么屡屡像您请求铭文的原因了。”我还能忍心不作铭吗?夫人三十七岁,用丈夫恩泽封为南阳县君,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这年的七月七日,在高邮去世。梅家历代葬在宛陵,因为贫穷不能归葬,某年某月某日,葬在了润州的某县某原。铭文:高岸深谷啊,京口的平地。山青水深啊,泥土厚实坚韧。住在这里能够快乐啊,占卜的人这么说道。身体虽然埋入泥土啊,灵魂升上来天。何必一定要在故乡啊,才能安宁。

作品赏析

《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应好友梅尧臣之请,于庆历四年(1044年)为其亡妻谢氏撰写的悼亡作品,收录于《欧阳文忠公文集》。谢氏出身名门,为前太子宾客谢涛之女,二十岁嫁与梅尧臣,共度清贫十七年。墓志铭以梅尧臣口述为基础,记述其勤俭持家、安贫守道之事迹:虽衣物简朴却浣洗整洁,饮食器皿虽不丰盈但必求精洁;常参与士大夫议政,评断时局得失,临终仍忧怀国事。

欧阳修以"性识明而知道理"赞誉谢氏,铭文既彰其贤德,亦体现夫妇相知之情。该文语言清畅、叙议结合,通过具体事例展现宋代士族女性的道德典范。2010年被江苏省选作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重点考察文中实词释义、人物形象分析及翻译能力。

猜你喜欢

藉田赋

魏晋 • 潘岳

伊晋之四年正月丁未,皇帝亲率群后藉于千亩之甸,礼也。于是乃使甸帅清畿,野庐扫路。封人堰宫,掌舍设枑。青坛蔚其岳立兮,翠幕黕以云布。结崇基之灵趾兮,启四涂之广阼。沃野坟腴,膏壤平砥。清洛浊渠,引流激水。遐阡绳直,迩陌如矢。葱犗服于缥轭兮,绀辕缀于黛耜。俨储驾于廛左兮,俟万乘之躬履。百僚先置,位以职分。自上下下,具惟命臣。袭春服之萋萋兮,接游车之辚辚。微风生于轻幰兮,纤埃起于朱轮。森奉璋以阶列,望皇轩而肃震。若湛露之晞朝阳,似众星之供北辰也。于是前驱鱼丽,属车鳞萃。阊阖洞启,参涂方驷。常伯陪乘,太仆秉辔。后妃献穜稑之种,司农撰播殖之器。挈壶掌升降之节,宫正设门闾之跸。天子乃御玉辇,荫华盖。冲牙铮枪,绡纨綷粲。金根照耀以炯晃兮,龙骥腾骧而沛艾。表朱玄于离坎,飞青缟于震兑。中黄晔以发挥,方采纷其繁会。五辂鸣銮,九旗扬旆。琼钑入蕊,云罕晻蔼。萧管嘲哳以啾嘈兮,鼓鼙硡隐以砰磕。笋虡嶷以轩翥兮,洪钟越乎区外。震震填填,尘骛连天,以幸乎藉田。

蝉冕颎以灼灼兮,碧色肃其千千。似夜光之剖荆璞兮,若茂松之依山巅也。于是我皇乃降灵坛,抚御耦。坻场染屦,洪縻在手。三推而舍,庶人终亩。贵贱以班,或五或九。于斯时也。居靡都鄙,民无华裔长幼杂Ш以交集。士女颁斌而咸戾。被褐振裾,垂髫总发。蹑踵侧肩,掎裳连袂。黄尘为之四合兮,阳光为之潜翳。动容发音而观者,莫不抃舞乎康衢,讴吟乎圣也。情欣乐于昏作兮,虑尽力乎树艺。靡谁督而常勤兮,莫之课而自厉。躬先劳以说使兮,岂严刑而猛制之哉!有邑老田父,或进而称曰:盖损益随时,理有常然。高以下为基,民以食为天。正其末者端其本,善其後者慎其先。夫九土之宜弗任,四人之务不壹。野有菜蔬之色,朝靡代耕之秩。无储畜以虞灾,徒望岁以自必。三季之衰,皆此物也。今圣上昧旦丕显,夕惕若栗。图匮于丰,防俭于逸。钦哉钦哉,惟谷之恤。展三时之弘务,致仓廪于盈溢。固尧汤之用心,而存救之要术也。若乃庙祧有事,祝宗诹日。簠簋普淖,则此之自实。缩鬯萧茅,又于是乎出。黍稷馨香,旨酒嘉栗。宜其民和年登,而神降之吉也。

古人有言曰,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夫孝,天地之性,人之所由灵也。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其或继之者,鲜哉希矣!逮我皇晋,实光斯道。仪刑孚于万国,爱敬尽于祖考。故躬稼以供粢盛,所以致孝也!劝穑以足百姓,所以固本也。能本而孝,盛德大业至矣哉!此一役也。而二美具焉。不亦远乎,不亦重乎!敢作颂曰。思乐甸几,薄采其茅。大君戾止,言藉其农。其农三推,万方以祗。耨我公田,实及我私。我簠斯盛,我簋斯齐。我仓如陵,我庾如坻。念兹在兹,永言孝思。人力普存,祝史正辞。神祇攸歆,逸豫无期。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普天乐·湖上废圃

元代 • 张可久

古苔苍,题痕旧。

疏花照水,老叶沉沟。

蜂黄点绣屏,蝶粉沾罗袖。

困倚东风垂杨瘦,翠眉攒似带春愁。

寻村问酒,无人倚楼,有树维舟。

驾幸三会寺应制

唐代 • 上官婉儿

释子谈经处,轩臣刻字留。

故台遗老识,残简圣皇求。

驻跸怀千古,开襟望九州。

四山缘塞合,二水夹城流。

宸翰陪瞻仰,天杯接献酬。

太平词藻盛,长愿纪鸿休。

怀州子城晚望少室

金朝 • 元好问

河外青山展卧屏,并州孤客倚高城。

十年旧隐抛何处,一片伤心画不成。

谷口暮云知郑重,林梢残照故分明。

洛阳见说兵犹满,半夜悲歌意未平。

沉醉东风·忧旱

明代 • 金銮

我则见赤焰焰长空喷火,怎能勾白茫茫平地生波!望一番云雨来,空几个雷霆过,只落得焦煿煿煮海煎河。料着这露水珠儿有几多,也难与俺相如救渴。

欧阳修
简介描述:

欧阳修(1007年8月6日-1072年9月8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四岁丧父,虽家贫而好学。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及第。景祐元年(1034年)任馆阁校勘,两年后因替被贬的范仲淹申辩而被外贬夷陵。后入朝复职,又升知谏院、知制诰等职,赞助推行庆历新政。新政失败后,上疏反对罢免范仲淹等事,被外放知滁、扬、颍及应天等州府。数年后再度被召回朝,拜官翰林学士。嘉祐五年(1060年)升任枢密副使,次年拜参知政事。宋英宗即位后,被卷入濮议之争中,颇受非议。宋神宗即位后力求辞位,出知亳、青、蔡三州,又反对熙宁变法的部分措施。熙宁四年(1071年)得以太子少师致仕,翌年逝世,享年六十六岁。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文以韩愈为宗,大力反对浮靡的时文,以文章负一代盛名,名列“唐宋八大家”和“千古文章四大家”中。平生喜好奖掖后进,曾巩、王安石、苏洵父子等都受到他的提携和栽培,对北宋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文纡徐委曲,明白易晓,擅长抒情,说理畅达,影响了宋朝一代的文风。诗风雄健清丽,词风婉约有致。此外在经学、史学、金石学等方面都有卓著的成就,苏轼称他“事业三朝之望,文章百世之师”。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今有诗词文集《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词》等传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