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岁暮书事呈元珍表臣

宋代欧阳修

萧条鸡犬乱山中,时节峥嵘忽已穷。

游女髻鬟风俗古,野巫歌舞岁年丰。

平时都邑今为陋,敌国江山昔最雄。

荆楚先贤多胜迹,不辞携酒问邻翁。

白话译文

群山之中,夷陵一片萧条,只有鸡鸣狗吠之声偶尔响起。时光易逝,忽忽穷年,早又是年末时光。

出游的女子梳着传统的发髻,透露出夷陵风俗的古朴;乡野的巫师载歌载舞,庆祝年成的丰收。

夷陵在太平时期不失为一座城市,相形之下,如今却未免辟陋。昔日敌对争斗的吴蜀两国中,夷陵作为形胜之地,江山最为雄伟。

荆楚大地,代有贤哲,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如果让我带着酒向邻居的老翁询问这些人文掌故,我是断然不会辞谢的。

词句注释

  1. 夷陵:今属湖北宜昌。
  2. 岁暮:岁末,一年将终时。
  3. 书事:犹纪事,指诗人就眼前事物抒写自己顷刻间的感受。
  4. 元珍、表臣:分别是诗人的两位友人丁宝臣、朱处仁的字。
  5. 萧条:寂寞冷落;凋零。
  6. 时节:时光;时候。
  7. 峥嵘:形容岁月逝去。
  8. 穷:尽。
  9. 游女:出游的女子。
  10. 髻鬟:古时妇女发式。将头发环曲束于顶。
  11. 平时:太平时日。
  12. 都邑:城市。
  13. 敌国:敌对之国。
  14. 荆楚:荆为楚之旧号,略当古荆州地区,在今湖北湖南一带。
  15. 先贤:先世的贤人。
  16. 胜迹:有名的古迹、遗迹。
  17. 不辞:不辞让;不推辞。
  18. 携:携带。
  19. 邻翁:自注,处士何参,居县舍西,好学,多知荆楚故事。

作品赏析

《夷陵岁暮书事呈元珍表臣》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于景祐三年(1036年)被贬夷陵令期间创作的七言律诗。诗中描绘了夷陵(今湖北宜昌)岁暮时节的萧条景象与古朴风俗,通过“游女髻鬟风俗古,野巫歌舞岁年丰”等诗句展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

诗人借“平时都邑今为陋,敌国江山昔最雄”表达对夷陵历史变迁的感慨,并在尾联抒发了探寻先贤胜迹、与友人共饮的闲适之情。整首诗融合了被贬后的低落心绪与豁达胸怀,在感伤中透露出豪放气度。

猜你喜欢

寿阳曲·江天暮雪

元代 • 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山花子·林下荒苔道韫家

清代 • 纳兰性德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送崔融

唐代 • 杜审言

君王行出将,书记远从征。

祖帐连河阙,军麾动洛城。

旌旃朝朔气,笳吹夜边声。

坐觉烟尘扫,秋风古北平。

河传·江畔

唐代 • 温庭筠

江畔,相唤。晓妆鲜,仙景个女采莲。请君莫向那岸边。少年,好花新满船。

红袖摇曳逐风暖,垂玉腕,肠向柳丝断。浦南归,浦北归?莫知。晚来人已稀。

晚泊岳阳

宋代 •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欧阳修
简介描述:

欧阳修(1007年8月6日-1072年9月8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四岁丧父,虽家贫而好学。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及第。景祐元年(1034年)任馆阁校勘,两年后因替被贬的范仲淹申辩而被外贬夷陵。后入朝复职,又升知谏院、知制诰等职,赞助推行庆历新政。新政失败后,上疏反对罢免范仲淹等事,被外放知滁、扬、颍及应天等州府。数年后再度被召回朝,拜官翰林学士。嘉祐五年(1060年)升任枢密副使,次年拜参知政事。宋英宗即位后,被卷入濮议之争中,颇受非议。宋神宗即位后力求辞位,出知亳、青、蔡三州,又反对熙宁变法的部分措施。熙宁四年(1071年)得以太子少师致仕,翌年逝世,享年六十六岁。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文以韩愈为宗,大力反对浮靡的时文,以文章负一代盛名,名列“唐宋八大家”和“千古文章四大家”中。平生喜好奖掖后进,曾巩、王安石、苏洵父子等都受到他的提携和栽培,对北宋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文纡徐委曲,明白易晓,擅长抒情,说理畅达,影响了宋朝一代的文风。诗风雄健清丽,词风婉约有致。此外在经学、史学、金石学等方面都有卓著的成就,苏轼称他“事业三朝之望,文章百世之师”。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今有诗词文集《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词》等传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