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令·冻云深

宋代柳永

冻云深,淑气浅,寒欺绿野。轻雪伴、早梅飘谢。艳阳天,正明媚,却成潇洒。玉人歌,画楼酒,对此景、骤增高价。

卖花巷陌,放灯台榭。好时节、怎生轻舍。赖和风,荡霁霭,廓清良夜。玉尘铺,桂华满,素光里、更堪游冶。

白话译文

天空布满阴云,和暖之气微弱,寒冷侵袭着广袤的原野。轻盈的雪花伴随着早梅的花瓣轻轻飘落。本是明媚的艳阳天,转眼间雪花洋洋洒洒飘落。美人轻歌曼舞,美酒飘香。面对这番美景,它们的价值瞬间倍增。

在小街巷里有卖花的,亭台楼阁上点亮了节日的灯火。如此美好的时节,怎能轻易错过。和暖的风将雾气荡涤干净,夜晚景色美好,空气新鲜。地上铺满了白雪,月光明亮,与雪光交相辉映,更适合去游玩了。

词句注释

  1. 冻云:冬天的寒云。
  2. 淑气:和暖之气。
  3. 玉人:指美貌的歌女。
  4. 骤增高价:参见《望远行·长空降瑞》注。
  5. 放灯:指点花灯。
  6. 怎生:犹言怎能。生为语助词。
  7. 玉尘:喻雪。
  8. 桂华:指月。
  9. 素光:指月光。
  10. 游冶:谓寻花问柳之冶游。

作品赏析

这首描写的也是冬雪风光。和前词基本上以写景为主不同,此词上片写雪景,下片却转入行乐之意。“冻云”三句,写冬季的寒冷。云酿雪意,垂垂欲下,虽然春天已经不远了,但毕竟和气尚浅,不足以抵挡寒意,故云“寒欺绿野”,天地间一片严寒。“欺”字,很明显是拟人化的手法。这是描写雪前之寒。“轻雪”句,便写到雪落,不过也不是暴风雪,而是“轻雪”,而且和“早梅”一块飘落,句意间似乎就有了一些雅致飘逸的诗意。“艳阳天”三句,既可以理解为由“明媚”的“艳阳天”转成轻雪飘扬,也不妨理解为正因为是“轻雪”,故天地间一片清亮明媚,如“艳阳天”,总归是并不让人觉得阴沉压抑,而是境界高雅,令人生出“潇洒”的兴致。“玉人歌”三句,谓因雪寒而听歌对酒之人更多,故抬高了听歌之价、美酒之价,实际上仍是在衬托人的潇洒兴致。过片换头而不换意,意脉不断。“卖花”三句,先写城中巷陌台榭之间卖花放灯之景,衬出“好时节”三字,说明如此时节,正好游赏,怎能轻易放过?“赖和风”三句,写暖风南来,吹开雪云,雪止天晴。时间虽已是薄暮,但由于雪色的映衬,仍是一片明亮的“良夜”。“玉尘”二句,写雪色与月色交相辉映,也就是前面一首结句“放一轮明月,交光清夜”的意境。结句“素光里、更堪游冶”,与前文“怎生轻舍”相应,仍是归结到行乐之意。古人写秋天之景,总兴起悲秋的情绪,而写冬天的景色,特别是雪景,却往往写得兴致高昂。柳永写冬景之词并不很多,而这两首写冬雪的词便都有这个特点。

猜你喜欢

寿阳曲·远浦帆归

元代 • 马致远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水仙子·乐清箫台

元代 • 乔吉

枕苍龙云卧品清箫,跨白鹿春酣醉碧桃,唤青猿夜拆烧丹灶。二千年琼树老,飞来海上仙鹤。纱巾岸天风细,玉笙吹山月高,谁识王乔?

卜算子·雪江晴月

清代 • 董以宁

明月淡飞琼,阴云薄中酒。收尽盈盈舞絮飘,点点轻鸥咒。

晴浦晚风寒,青山玉骨瘦。回看亭亭雪映窗,淡淡烟垂岫。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问大钧赋

唐代 • 刘禹锡

始,馀失台郎为刺史,又贬州司马,俟罪朗州,三见闰月。人咸曰:数之极,理当迁焉。因作《谪九年赋》以自广。是岁腊月,诏追。明年,自阙下重领连山郡印缓。人咸曰:美恶周必复。第行无恤,岁杪其复乎?居五年,不得调。岁二月,有事于社。前一日致斋,孤居虑静,滞念数起,伊人理之不可以晓也,将质诸神乎!谨贡诚驰精;敢问大钧。其夕有遇,寤而次第其辞以为赋。

圆方相函兮,浩其无垠。窅冥翁辟兮,走三辰以腾振。孰主张是兮,有工其神。迎随不见兮,强名之曰大钧。欹以临下兮,巍乎雄尊。天为独阳,高不可问。工居其中,与人差近。身执其权,心平其运。循名想像,或可以讯。曰:“嘻!蒙之未生,其犹泥耳。落乎埏植,惟钧所指。忽然为人,为幸大矣。工赋其形,七情与俱。啬智不受,畀之以愚。坦坦之衢,万人所趋。蒙一布武,化为畏途。人或誉之,百说徒虚;人或排之,半言有馀。物壮则老,乃惟其常;否终则倾,亦不可长。老先期而骤至兮,否逾数而叵量。虽一夫之不获兮,亦大化之攸病。谨荐诚上问兮,俛伏以听。”

是夕寝熟,梦游乎无何有之乡。抗陛级乎重霄兮,异人间之景光。中有威神,巾金甲而炜煌。命之使前兮,其音琅琅。曰:“吾大化之一工也。居上临下,廉其不平。汝今有辞,吾一以听。播形肖貌,生类积亿。橐龠圈匡,镕炼消息。我之司智,初不尔啬。不守以愚,覆为汝贼。既赋汝形,辅之聪明。盍求世师,资适攸宜?胡然抗志,遐想前烈?倚梯青冥,举足斯跌。韬尔智斧,无为自伐。凿窍太繁,天和乃泄。利径前诱,多逢覆辙。名肠内煎,外火非热。今哀汝穷,将厚汝愚。剔去刚健,纳之柔濡。塞前窍之伤痍兮,招太和而与居。贳以待人兮,急以自拘。道存壶奥,无示四隅。轧物之势不作兮,见伤之机自无。汝不善用,吾焉啬乎?且夫贞而腾气者膴膴,健而垂精者昊昊。我居其中,犹轮是蹈。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裸鳞蜚走,灌莽苞皂。乃牙乃甲,乃血乃剖。阳荣阴悴,生濡死槁。各乘气化,不以意造。赋大运兮无有淑恶,彼多方兮自生丑好。尔奚不德馀以骤壮,姑尤我以速老耶?观汝百为,又或不然。赤子哇哇,忽其能言。亦既名物,几时蹁跹。春耕其丘,投种之日,释耒而叹,何时实栗?望所未至,谓馀舒舒。欲其久留,谓我瞥如。我一子二,谁之曲与?彼蒹葭之苍苍兮,霜霰苦而中坚。松竹之皲皴索箨兮,不若榯笋之可怜。纳材苇而构明堂兮,固容消而力完。扬且之皙兮,不可以常然,当锡尔以老成。苍眉皓髯,山立时行。去敌气与矜色兮,噤危言以端诚。俾人望之,侮黯不生。尔之所得,孰与壮多?不善处老,问馀而何?”

授教而回,蘧蘧形开。向之威神,孰为来哉?乃遽衣促盥,端虑涤想。委佩低管簪,持簿叩颡而言曰:“楚臣《天问》不酬,今臣过幸,一献三售。始厚以愚,终期以寿。忘上问之罪,灌已然之咎。心增故术,腹饱新授。驰神清元,拜手稽首。”

柳永
简介描述: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监、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约皇祐五年(1053年),柳永在润州去世。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柳永一生专意于词的创作,成就显著,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较大创新。他首变五代、宋初词多以小令为主的模式,专意创作长调,有的甚至是他自创的新调,故李清照称他“变旧声作新声”。柳词的内容较之前人也有所拓展,其羁旅行役词,表现了一位下层士大夫文人在仕途挣扎流浪的种种困境,颇能引发人们的共鸣。《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其羁旅行役词的代表作,词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古今俊句,为时人所称道。其都市风情词,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宋仁宗时代社会的繁荣景象,黄裳说其词“能道嘉佑中太平气象,如观杜甫诗,典雅文华,无所不有”。陈振孙也认为他把“承平气象形容曲尽”。有词作《乐章集》存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