渌水曲

唐代李白

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白话译文

清澈的湖水在秋夜的月亮下发着亮光,我到洞庭湖采白蘋。

荷花姿态娇媚好像有话要对我说,却愁坏了我这个摇船人。

词句注释

  1. 渌(lù)水曲:古乐府曲名。渌水:即绿水,清澈的水。
  2. 明秋月:在秋夜的月亮下发光。“明”字是形容词用如动词。月:一作“日”。
  3. 南湖:即洞庭湖。白蘋:一种水生植物,又称“四叶菜”“田字草”,是多年生浅水草本,根茎在泥中,叶子浮在水面之上。
  4. 欲语:好像要说话。
  5. 愁杀:即“愁煞”,愁得不堪忍受的意思。杀:用在动词后,表示极度。荡舟人:这里指思念丈夫的女子。《史记·齐太公世家》:“桓公与夫人蔡姬戏舟中。蔡姬习水,荡公,公惧,止之,不止,出船,怒,归蔡姬,弗绝。”

作品赏析

《渌水曲》本古曲名,李白借其名而写渌水之景。王琦认为此诗为乐府古曲。这首小诗确属乐府,并深得南朝乐府诗的神韵,语言清新自然,内容含蓄深婉。

诗的前两句写实,点明时间、地点与劳动内容。“渌水明秋月”中的“月”字有的版本作“日”,今从《全唐诗》,而且从全诗的意境来看,“月”字也比“日”字更好一些,故择善而从之。这句诗的大意是说,碧波荡漾的水面在皎洁月光的映照下更加明亮。这句诗写在南边的湖面上,一位美丽的姑娘正在月光下采撷着白蘋。那宽阔无垠的湖面晶莹闪烁,水波不兴;那柔和银白的月光,挥洒若洗,朦朦胧胧,天地间极为静谧空旷。那位架着一叶小舟的女主人公显得尤为孤独寂寥,这就为后面两句诗提供了典型环境。

三四句转折,写这位采蘋女子的孤独寂寞之感。这两句诗的大意是:含苞待放的荷花简直就象一位娇媚多情的少女就要开口说话一样,半开半含,欲言犹止,羞羞答答,十分妩媚动人。这美丽的奇景触发了这位荡舟女子的情思,她不免神魂摇荡,无限哀婉惆怅起来。诗至此戛然而止,但其深层的意蕴却在不断地延续,撞击着读者的心扉,引起其遥思遐想。

这位女子看到娇艳的荷花就要“愁煞”,不言而喻,这是触景生情的缘故。良辰美景最容易引发人的情思,更容易惹起对恋人的向往和思念。这位少女独自在空荡荡的湖面上,披着明月的素辉,这情景已经够令人寂寞难耐的了,当她再看到那美妍的荷花含苞待放的情景时,不能不引起她的怀春之心。她或许是在痴情地憧憬着,如果将来有那么一天,自己能和情人在一起共同享受领略这旖旎迷人的风光时,该是何等的幸福啊!她或许是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之中,在脑际中又呈现出昔日里与情郎在同样的景色中共同渡过的甜蜜而温馨的终生难忘的美好时光。这一切诗人都未明说,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既可能是这样又可能是那样,所以显得更加含蓄委婉,余味盎然。

此诗中最精彩的是“荷花娇欲语”一句,其间运用了非常巧妙而又隐微的比喻手法,须仔细体味方可悟出。荷花是极其娇柔纯净的花卉,清秀妩媚,出于污泥而不染,这正像白璧无瑕的少女。“欲语”二字尤其传神深蕴,人之“欲语”则显现出刚要张口的样子,花之“欲语”也正是花苞正欲绽开,花瓣将要张口时的景象。说其巧妙,不仅是因为此时的花朵最为美丽诱人,还因为她最形象而又恰如其分地象征着诗中主人公那青春的活力与少女情窦乍开的年龄特征。大概正是因为客体与主体如此相像契合,才能深深地拨动主体的心弦,触动了那位荡舟人的春心。可见这两句诗所蕴涵的情感内容极为丰富隽永。

创作背景

此诗写劳作之事,其作年难以考证。王琦《李太白年谱》、詹鍈《李白诗文系年》、裴斐《李白年谱简编》均不提此诗作年。

名家点评

  • 王琦注《李太白全集》:《渌水》,本琴曲名。太白袭用其题,以写所见,其实则《采菱》、《采莲》之遗意也。
  • 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逸调。末句非有轶思,特妒花之艳耳。
  • 黄叔灿《唐诗笺注》:“愁杀”两字,反复读之,通首俱摄入矣。
  • 马位《秋窗随笔》:少陵“春云春来洞庭阔,白蘋愁负白头人”、太白“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风神摇漾,一语百情。李、杜洵敌手也。
  • 刘豹君注《唐诗合选详解》:采蘋而忽见荷花之娇艳,因转而为愁,盖妒其艳也。
  • 皎然《诗式》:首句先叙时景,见水月入秋,愈臻清澈,盖为泛舟点染。二句设为采蘋,以寄秋意,起下荡舟之人。三句本为采蘋而见荷花、系从劳面烘托;荷花又娇如欲语,系从生情。四句“愁杀”二字,所谓如顺流之舟矣。“荡舟人”对上“荷花”、“愁杀”对上“娇欲语”、此盖心有所属,情不能已,而有所托也。
  • 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翼云云:荷花娇艳迷人,因转而为愁,情不自持。盖有所托也。

猜你喜欢

怎知他、春归何处?相逢且尽尊酒。少年袅袅天涯恨,长结西湖烟柳。休回首,但细雨断桥,憔悴人归后。东风似旧。问前度桃花,刘郎能记,花复认郎否?

君且住,草草留君翦韭。前宵更恁时候。深杯欲共歌声滑,翻湿春衫半袖。空眉皱,看白发尊前,已似人人有。临分把手。叹一笑论文,清狂顾曲,此会几时又?

秣陵

清代 • 屈大均

牛首开天阙,龙岗抱帝宫。

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

访旧乌衣少,听歌玉树空。

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

锦鞋赋

唐代 • 温庭筠

阑里花春,云边月新。耀粲织女之束足,燕婉嫦娥之结璘。碧𫄷缃钩,尾凤头。鞻称雅舞,履号远游。若乃金莲东昏之潘妃,宝屟经临川之江姬。匍匐非寿陵之步,妖蛊实苎萝之施。罗袜红蕖之艳,丰跗皓锦之奇。凌波微步瞥陈王,既蹀躞而容与;花尘香迹逢石氏,倏窈窕而呈姿。擎箱回津,惊萧郎之始见;李文明练,恨汉后之未持。重为系曰:瑶池仙子董双成,夜明帘额悬曲琼。将上云而垂手,顾转盼而遗情。愿绸缪于芳趾,附周旋于绮楹。莫悲更衣床前弃,侧听东晞佩玉声。

寄迹武塘赋之

明代 • 夏完淳

逢花却忆故园梅,雪掩寒山径不开。 

明月愁心两相似,一枝素影待人来。

蔡伯喈女赋

两汉 • 丁廙

伊大宗之令女,禀神惠之自然。在华年之二八,披邓林之曜鲜。明六列之尚致,服女史之话言。参过庭之明训,才朗悟而通玄。

当三春之嘉月,时将归于所天。曳丹罗之轻裳,载金翠之华钿。美荣曜之所茂,哀寒霜之已繁。岂偕老之可期?庶尽欢于馀年。何大愿之不遂,飘微躯于逆边?行悠悠于日远,入穹谷之寒山。惭柏舟于千祀,负冤魂于黄泉。我羁虏其如昨,经春秋之十二。忍胡颜之重耻,恐终风之我萃。咏芳草于万里,想音尘之仿佛。祈精爽于交梦,终寂寞而不至。哀我生之何辜,为神灵之所弃。仰蕣华其已落,临桑榆之嘘唏。

入穹庐之秘馆,亟逾时而经节。叹殊类之非匹,伤我躬之无悦。修肤体以深念,叹兰泽之空设。伫美目于胡忌,向凯风而泣血。

李白
简介描述: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 。

为人爽朗大方,乐于交友,爱好饮酒作诗,名列“酒中八仙”。曾经得到唐玄宗李隆基赏识,担任翰林供奉,赐金放还,游历全国,先后迎娶宰相许圉师、宗楚客的孙女。唐肃宗李亨即位后,卷入永王之乱,流放夜郎,辗转到达当涂县令李阳冰家。上元二年,去世,时年六十二。

著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李白所作词赋,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后世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