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仙去也,翠钿金蓖尽舍,入崖峦。雾卷黄罗帔,云雕白玉冠。
野烟溪洞冷,林月石桥寒。静夜松风下,礼天坛。
为了求仙成道,翠钿金篦全都扔了,躲进重峦深谷。黄罗绸的披肩如雾飞卷,白玉冠帽如云彩所饰。
山野的烟雾笼罩着溪畔的崖洞分外清冷,林中的月儿映照石桥阵阵幽寒。在寂静的夜晚,微风吹动松林,她虔诚地登坛拜天。
《女冠子·求仙去也》是晚唐五代词人薛昭蕴创作的41字小令,收录于《全唐诗》。该词以女道士弃世求仙为核心,通过服饰与场景的意象组合展现隐逸修道主题。
上片以“求仙去也”直启全篇,描摹女冠身披黄罗帔、头戴白玉冠的修道装扮,勾勒其“入崖峦”的缥缈行迹。下片转写野烟溪洞冷、林月石桥寒的清冷之境,以“静夜松风下,礼天坛”收束,营造空寂幽深的道教意境。全篇语言凝练,借云雾缭绕的仙境描写与弃绝红尘的举止刻画,传递遁世求道的宗教情致。其服饰意象(如“雾卷黄罗帔”)与环境渲染(如“林月石桥寒”)的技法,反映唐末五代道教词作风格。尽管在思想意义上被评价为“毫无意义”,但艺术表现仍具典型性。
海上蟠桃易熟,人间好月长圆。惟有擘钗分钿侣,离别常多会面难。此情须问天。
蜡烛到明垂泪,熏炉尽日生烟。一点凄凉愁绝意,谩道秦筝有剩弦。何曾为细传。
海棠珠缀一重重。清晓近帘栊。胭脂谁与匀淡,偏向脸边浓。
看叶嫩,惜花红。意无穷。如花似叶,岁岁年年,共占春风。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绀幰出郊坰。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
盈盈。斗草踏青。人艳冶、递逢迎。向路傍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欢情。对佳丽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倾。拚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酲。
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
在《蛊》之上九,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在《屯》之初九,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
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