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郎浦口号

唐代吕温

吴蜀成婚此水浔,明珠步障幄黄金。

谁将一女轻天下,欲换刘郎鼎峙心?

白话译文

孙刘两家成婚就在这江滨,步障缀满明珠帷幄饰黄金。

谁会为一个女子看轻天下,想要换取刘备鼎峙的雄心?

词句注释

  1. 刘郎浦:又叫刘郎洑,在今湖北石首县境长江边。
  2. 吴蜀成婚:吴蜀联姻事见于正史。《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刘)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孙)权稍畏之,进妹固好。”浔(xún):水边。
  3. 步障:古代贵族出行时用来遮避风尘的幕布。幄(wò):室内的帐幔。
  4. 天下:古时多指中国范围内的全部土地。
  5. 刘郎:指刘备。鼎(dǐng)峙(zhì):像鼎的三足峙立,指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政治局面。

作品赏析

此诗前二句:“吴蜀成婚此水浔,明珠步障幄黄金。”上句是叙事,下句是想象中的物象,似乎没有什么议论在内。据《三国志》记载,当时孙权对于刘备,既有戒心,又要结亲,是包藏政治用心的。这一点,周瑜说得很明白:“愚谓大计,宜徙(刘)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这件既是政治手段又像风流韵事的掌故,广为流传,既成了后世小说家的精彩素材,也成了寻常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而与这故事有关的山川土地,也因此而受到人们的重视。

可是作者写诗,并没有把史实简单概括一下完事,而是借令人可以触摸的艺术形象发表议论。“明珠步障幄黄金”这句,既写出孙刘结亲时那种豪华场面:孙夫人使用的步障,是缀满了明珠的;新婚夫妇居住的地方,连帷幄也用黄金来装饰。这种描写,不仅仅是为了铺叙结婚场面的豪华,还含有这种豪华所隐藏的政治用意。诗人是把“史”和“诗”很好地统一起来。

后二句:“谁将一女轻天下,欲换刘郎鼎峙心?”分明是对孙权的嘲笑。这里已显出议论的面目。但是它又和一般论史不同。一般论史可以是这样平直地写:“刘备以天下事为重,不因一女子而易其志。”说得准确,没有味道。这里却以唱叹出之。诗人发问道:“谁会为了一个女子而看轻了天下呢?而孙权、周瑜居然想用来换取刘备鼎足三分的决心,结果又如何呢?”写来有顿挫之势,饶有情致。这是从侧面取影,让人们自己去寻思和领悟它的正面意思。这样,它同史论就有灵活与板滞的区别,不是死在议论之下了。

创作背景

这首咏史诗是作者经过刘郎浦时,听说此地是三国时刘备到东吴迎亲的地方,有所感触而写的。因为是即兴口占一绝,遂名之曰“口号”。

名家点评

  • 近代邹弢《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此即刘备与孙夫人成亲处也,诗能强合史意,运用成典,绝佳。
  •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诗言吴、蜀连姻,穷极奢丽,帷障之美,金珠交错,殆欲以声色荡其心,孰知英雄事业,决不以一女而舍其远略。……后人(按指王士禛)吊孙夫人云:“魂归若过刘郎浦,还记明珠步障无?”即用此诗也。

猜你喜欢

随园记

清代 • 袁枚

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山自清凉胚胎,分两岭而下,尽桥而止。蜿蜒狭长,中有清池水田,俗号干河沿。河未干时,清凉山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凡称金陵之胜者,南曰雨花台,西南曰莫愁湖,北曰钟山,东曰冶城,东北曰孝陵,曰鸡鸣寺。登小仓山,诸景隆然上浮,凡江湖之大,云烟之变,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

康熙时,织造隋公当山之北巅构堂皇,缭垣牖,树之荻千章、桂千畦,都人游者翕然盛一时,号曰隋园,因其姓也。后三十年,余宰江宁,园倾且颓弛,其室为洒肆.舆台嚾呶,禽鸟厌之,不肯妪伏,百卉芜谢,春风不能花。余恻测然而悲,问其值,曰三百金。购以月俸。茨墙剪阖,易檐改涂。随其高为置江楼,随其下为置溪亭,随其夹涧为之桥,随其湍流为之舟。随其地之隆中而欹侧也,为缀峰岫;随其蓊郁而旷也,为设宦窔。或扶而起之,或挤而止之,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者,故仍名曰随园,同其音,易其义。

落成叹曰:“使吾官于此,则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二者不可得兼,舍官而取园者也。”遂乞病,率弟香亭、甥湄君移书史居随园。闻之苏子曰:“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然则余之仕与不仕,与居兹园之久与不久,亦随之而已。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胜之也。余竟以一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矣。

己巳三月记

记雪月之观

明代 • 沈周

丁未之岁,冬暖无雪。戊申正月之三日始作,五日始霁。风寒冱而不消,至十日犹故在也。

是夜月出,月与雪争烂,坐纸窗下,觉明彻异尝。遂添衣起,登溪西小楼。楼临水,下皆虚澄,又四囿于雪,若涂银,若泼汞,腾光照人,骨肉相莹。月映清波间,树影滉弄,又若镜中见疏发,离离然可爱。寒浃肌肤,清人肺腑。

因凭栏楯上。仰而茫然,俯而恍然;呀而莫禁,眄而莫收;神与物融,人观两奇,盖天将致我于太素之乡,殆不可以笔画追状,文字敷说,以传信于不能从者。顾所得不亦多矣!

尚思天下名山川宜大乎此也,其雪与月当有神矣。我思挟之以飞遨八表,而返其怀。汗漫虽未易平,然老气衰飒,有不胜其冷者。乃浩歌下楼,夜已过二鼓矣。仍归窗间,兀坐若失。念平生此景亦不屡遇,而健忘日,寻改数日,则又荒荒不知其所云,因笔之。

酒店逢李大

明代 • 徐熥

偶向新丰市里过,故人尊酒共悲歌。

十年别泪知多少,不道相逢泪更多。

霜天晓角·赤壁

宋代 • 辛弃疾

雪堂迁客,不得文章力。赋写曹刘兴废,千古事、泯陈迹。

望中矶岸赤,直下江涛白。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

孤桐

宋代 •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吕温
简介描述:

吕温(772年~811年),字和叔,又字化光,唐河中(今永济市)人。德宗贞元十四年(798年)进士,次年又中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贞元十九年(803年),得王叔文推荐任左拾遗。贞元二十年夏,以侍御史为入蕃副使,在吐蕃滞留经年。顺宗即位,王叔文用事,他因在蕃中,未能参与“永贞革新”。

永贞元年 (805年)秋,使还,转户部员外郎。历司封员外郎、刑部郎中。元和三年 (808年)秋,因与宰相李吉甫有隙,贬道州刺史,后徙衡州,甚有政声,世称“吕衡州”。

吕温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