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行

清代黄景仁

男儿作健向沙场,自爱登台不望乡。

太白高高天尺五,宝刀明月共辉光。

白话译文

好男儿振奋雄心戍边卫国奔赴沙场,喜欢登上高台远眺,却不是为了望乡。

高台上仿佛一伸手就能把太白星摘到,腰间宝刀与天边明月相映着进射寒光。

词句注释

  1. 少年行:乐府《杂曲歌辞》题名。内容多咏少年轻生重义、任侠游乐之事。
  2. 作健:振作强健之气。用乐府歌辞《企喻歌》“男儿欲作健。”
  3. 沙场:战场。王翰《凉州曲》:“醉卧沙场翠莫笑。”
  4. 太白:山名,在今陕西鄘县东南。用《三秦记》:“武功太白,去天三百。”
  5. 天尺五:离天一尺五,极写山高。
  6. 共辉光:相映生辉。

作品赏析

前两句诗人以一个少年入手,认为男儿应当奋发有为、奔赴战场。“男儿作健向沙场”一开篇诗人便直吐胸臆“男儿作健向沙场”。好男儿应去从军,在沙场上逞英豪,建功立业。这句化用乐府歌辞《企喻歌》,写得激昂慷慨,雄姿英发。接着写男子愿意为国捐躯,义无反顾之决心。“自爱登台不望乡”,要登的是单于台,受降台,而不是望乡台。十分有“出不入兮往不返”的气概。

后两句写男儿登临高台之上,勇武的形象光彩照人。“太白高高天尺五”用古谣《三秦记》以形容山高,另有“城南韦杜,去天尺五”,以形容豪门的势焰高张。这句是活用古谣的这两种意义,表示自己少年意气之盛,如太白高山,离天很近。末句再用宝刀来比喻自己的豪情,“宝刀明月共辉光”宝刀的寒光闪闪,足以令敌人胆寒。一个顶天立地的少年壮士的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全诗语言豪壮,刻画的少年男儿的英武形象光彩照人,栩栩如生,读来令人振奋。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可宝贵的时光,在这时期“作健向沙场”,让“宝刀明月共辉光”,即拿起武器戍守边防,建立功业,无疑十分光荣。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66年),诗人年值十八岁,意气风发,负笈游学扬州,这时他血气方刚,对未来满怀憧憬,十分渴望为国家而献身,建立一番功业。于是慷慨激昂地写了这首诗来借以抒发豪情壮志。

名家点评

  • 苏州大学教授王英志《元明清诗词选》:“此诗描写英姿勃勃的青年形象,抒写了诗人远大的抱负。是作者七绝中以豪放胜者。光芒辐射,眩人心眼。”

猜你喜欢

水龙吟·寿梅津

宋代 • 吴文英

杜陵折柳狂吟,砚波尚湿红衣露。仙桃宴早,江梅春近,还催客句。宫漏传鸡,禁门嘶骑,宦情熟处。正黄编夜展,天香字暖,春葱剪、红蜜炬。

宫帽鸾枝醉舞。思飘扬、臞仙风举。星罗万卷,云驱千阵,飞毫海雨。长寿杯深,探春腔稳,江湖同赋。又看看便系,金狨莺晓,傍西湖路。

浣溪沙·天末同云黯四垂

近现代 • 王国维

天末彤云黯四垂,失行孤雁逆风飞。江湖寥落尔安归?

陌上挟丸公子笑,闺中调醯丽人嬉。今宵欢宴胜平时。

金错刀行

宋代 • 陆游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策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浪淘沙·云藏鹅湖山

宋代 • 章谦亨

台上凭栏干,犹怯春寒。被谁偷了最高山?将谓六丁移取去,不在人间。

却是晓云闲,特地遮拦。与天一样白漫漫。喜得东风收卷尽,依旧追还。

书韩干牧马图

宋代 • 苏轼

南山之下,汧渭之间,想见开元天宝年。

八坊分屯隘秦川,四十万匹如云烟。

骓駓骃骆骊骝騵,白鱼赤兔骍騜鶾。

龙颅凤颈狞且妍,奇姿逸态隐驽顽。

碧眼胡儿手足鲜,岁时翦刷供帝闲。

柘袍临池侍三千,红妆照日光流渊。

楼下玉螭吐清寒,往来蹙踏生飞湍。

众工舐笔和朱铅,先生曹霸弟子韩。

厩马多肉尻脽圆,肉中画骨夸尤难。

金羁玉勒绣罗鞍,鞭箠刻烙伤天全,不如此图近自然。

平沙细草荒芊绵,惊鸿脱兔争后先。

王良挟策飞上天,何必俯首服短辕?

黄景仁
简介描述: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清代诗人。宋朝诗人黄庭坚后裔。黄景仁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被任命为县丞。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病逝。

黄景仁诗负盛名,和王昙并称“二仲”,和洪亮吉并称“二俊”,为“毗陵七子”之一。其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当时有人把他的诗称作是“千百中不得十一“的“诗人之诗”,而与“才人学人之诗”相区别;亦有人把他推为“乾隆六十年间第一”。著有《两当轩集》《西蠡印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