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梨花开社酒浓,南村北村鼓冬冬。
且祈麦熟得饱饭,敢说谷贱复伤农。
崖州万里窜酷吏,湖南几时起卧龙?
但愿诸贤集廊庙,书生穷死胜侯封。
棠梨花儿开了,社酒已酿得浓浓,四面的村子里,到处是鼓声冬冬。只求麦子熟了,能吃上几顿饱饭,又怎敢议论,说谷价贱了会伤我田农!如今酷吏曹泳被放逐到万里外的崖州去了,可湖南张浚什么时候才能被再度起用?只愿有众多的忠臣贤士云集在朝廷,我这书生便是穷困而死,也胜过侯王升封!
⑴棠梨:蔷薇科,落叶乔木,春天开花,白色。社:此指社日,古代祭拜社神(土地神)的节日,分春秋两社。
⑵敢说:岂敢说。谷贱伤农:指丰年米多,商人压低米价,农民们因此受到损失。
⑶崖州:宋代辖境相当今广东崖县等地,治所在宁远(今崖县崖城镇)。窜:放逐。酷吏:指秦桧死党酷吏曹泳,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十月,曹泳被免除户部侍即代理尚书兼知临安府的官职,贬逐到新州(今广东省新兴一带),二十六年正月,命移崖州编管。
⑷湖南:宋代荆湖南路的简称,今属湖南。卧龙:本指三国时蜀相诸葛亮,这里借指宋杭金名将张浚。张浚因为主张杭战,屡遭秦桧排挤,绍兴二十五年十二月,秦桧已死,张浚仍被贬在湖南的郴州。
⑸廊庙:庙堂,指朝廷。
⑹书生:陆游自指。侯封:封侯。
这首诗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春写于山阴家中,陆游时年三十二岁。陆游早年曾被秦桧所黜落,困居山阴。这首诗写在秦桧死后四个多月。此年春社日作者有感而作此诗。
这首诗和同期所写的《夜读兵书》等诗一样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开头两句生动地描写春社日农村的热闹景象。三四句突然转折,写农民只不过暂且祈求麦熟能吃饱饭,不能再说谷践伤农。这样写,含意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厚同情。接着,由此联想到该窜逐那些残害百姓的贪官污吏,同时希望朝廷尽快起用抗战志士张浚,使天下贤才能云集朝廷,让有才能的贤人来治理国家。结尾两句进一步表明诗人的强烈愿望:只要天下贤人都能云集朝廷,国家中兴有日,即使自己穷死山村亦胜于封侯。充分表现了诗人不计一己之穷通崇高的精神境界。
诗人用“棠梨花开”起兴,塑造了一幅春枕日的美好景像,继而又用“杜酒浓”,“鼓冬冬”作更细致的描绘,反映容社日的欢乐、热闹。这种从视觉、嗅觉、听觉三个角度来表现的方法,是古代诗人常用的艺术手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陶文鹏:可以想见,在大禹埋骨、勾践兴邦的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宋代产生陆游这一批有血性、有担当、铮铮铁骨的酒豪,是一件多么顺理成章的事!受这块浸透酒精的土地的滋养和培育,陆游早在青少年时期就耳濡目染,接受了家乡先辈们千载相传下来的浪漫狂豪、慷慨态纵的文风和酒风。他当二三十岁之年,还在故乡山阴时,就已经厕身于“棠梨花开社酒浓”一类的乡间饮宴场合,以能“千锤使气少年场”而自喜,并曾频频举酒豪唱道:“一物不向胸次横,醉中谈谑坐中倾”。这些早期诗歌里所表现出来的,完全是一派绍兴酒民的狂豪作风!

别后闲情何所寄,初莺早雁相思。如今憔悴异当时,飘零心事,残月落花知。
生小不知江上路,分明却到梁溪。匆匆刚欲话分携,香消梦冷,窗白一声鸡。
猩猩,兽之好酒者也。大麓之人设以醴尊。陈之饮器,小大具列焉。织草为履,勾连相属也,而置之道旁。猩猩见,则知其诱之也,又知设者之姓名与其父母祖先,一一数而骂之。已而谓其朋曰:“盍少尝之?慎无多饮矣!”相与取小器饮,骂而去之。已而取差大者饮,又骂而去之。如是者四,不胜其唇吻之甘也,遂大爵而忘其醉。醉则群睨嘻笑,取草履着之。麓人追之,相蹈藉而就絷,无一得免焉。其后来者亦然。
夫猩猩智矣,恶其为诱也,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
碧云阙处无多雨,愁与去帆俱远。倒苇沙闲,枯兰溆冷,寥落寒江秋晚。楼阴纵览。正魂怯清吟,病多依黯。怕挹西风,袖罗香自去年减。
风流江左久客,旧游得意处,朱帘曾卷。载酒春情,吹箫夜约,犹忆玉娇香软。尘栖故苑,叹璧月空檐,梦云飞观。送绝征鸿,楚峰烟数点。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竞功名有如车下坡,惊险谁参破?昨日玉堂臣,今日遭残祸。争如我避风波走在安乐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