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江行

唐代柳宗元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

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白话译文

江水南去隐入那茫茫云烟,遍地黄茅的尽头便是海边。

雨过天晴山腰间大象出没,阳光灼热潭水里水蛭浮现。

射工阴险地窥伺行人身影,飓母不时地惊扰旅客舟船。

从今后忧虑之事何止一桩,哪容我衰老之身再挨几年!

词句注释

  1. 岭南:指五岭以南的地区,即今广东、广西一带。柳州唐时属岭南东道。江:当指桂江。
  2. 瘴江:古时认为岭南地区多有瘴疠之气,因而称这里的江河为瘴江。云烟:云雾,烟雾。
  3. 黄茆:即黄茅,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4. 山腹:山腰。象迹:大象的踪迹。一说比喻白云形状。
  5. 潭心:水潭中心。蛟涎:蛟龙的口液。这里指水蛭。
  6. 伺:窥伺。射工:即蜮,古代相传有一种能含沙射影的动物。
  7. 飓母:飓风来临前天空出现的一种云气,形似虹霓。亦用以指飓风。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飓风将至,则多虹蜺,名曰飓母。”
  8. 华发:花白的头发。流年:如水般流逝的光阴、年华。

作品赏析

此诗写出了岭南的特异风物瘴江、黄茆、象迹、蛟涎、射工、飓母,曲折地反映出当地荒凉落后的自然环境,同时运用象征手法含蓄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政治环境的险恶,发出了“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的感慨,蕴含着对未来的忧虑之情,表示不能坐待时光的流逝,要在柳州刺史任内为治理地方有所建树。如果换一个角度,柳宗元描写岭南风物,新异奇特且动人心魄。

诗中“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两句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都提到“华发”,但情感有所不同。从两者相比较可知,此诗意志并不消沉,情感并不低回,作者有欲趁暮年有所奋发之意。

创作背景

《岭南江行》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柳宗元进入今广西以后赴任柳州刺史的旅途之中。当时作者因谗被贬柳州,溯湘江进入岭南,继续乘船经灵渠下漓水,而后经桂江、浔江到达柳州刺史任所。此诗当在桂州赴柳州途中作。

名家点评

  • 元代范梈:三字栋梁。(《木天禁语》)
  • 明代廖文炳:此叙岭南风物异于中国,寓迁谪之愁也。言瘴江向南,直抵云烟之际,一望皆是海边矣。雨晴则象出,日暖则蛟游,射工之伺影,飓母之惊人,皆南方风物之异者。是以所愁非一端,而华发不待流年耳。(《唐诗鼓吹注解》)
  • 清代朱三锡《东喦草堂评订唐诗鼓吹》卷一:写地,言瘴江、海外,一望云烟也。三、四写景,岭南山水皆在所望之中矣。五、六写物,即七之“忧非一事也。极官景物之异,以见所居之非地耳。
  • 清代汪森:中四语极写柳州风土之恶,故结语以“从此忧来”作收。(《韩柳诗选》)
  • 清代查慎行:律诗掇拾碎细,品格便不能高,若入老杜手,别有熔铸炉鞲之妙,岂背屑屑为此?虚谷谓柳州五章比杜尤工一言,以为不知览者,母为所惑可也。(《初白庵诗评》)
  • 清代沈德潜:中二联俱写风土之异,不分浅深。(《唐诗别裁》)
  • 清代薛雪:诗有通首贯看者,不可拘泥一偏。如柳河东《岭南郊行》一首之中,瘴江、黄茆、侮边、象迹、蛟涎、射工、飓母,重见叠出,岂复成诗?殊不知第七句云:“从此忧来非一事。”以见谪居之所,如是种种,非复人境,遂不觉其重见叠出,反若必应如此之重见叠出者也。(《一瓢诗话》)
  • 清代纪昀:虽亦写眼前现景,而较元、白所叙风上,有仙凡之别,此由骨韵之不同。五、六旧说借比小人,殊穿凿。(《瀛奎律髓汇评》)
  • 清代许印芳:五、六果有忧谗畏讥之意,旧说不为穿凿。(《瀛奎律髓汇评》)
  • 清末俞陛云:“山腹雨睛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凝”,柳州谪官以后诸诗,多纪岭南殊俗,此联与“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句,纪其风物之异也。《寄友》诗云:“林邑东回山似戟,舸南下水如汤”,纪山川之异也。《峒氓》诗云:“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人。鹅毛御腊缝山闌,鸡骨占年拜水神。”纪俗尚之异也。就见闻所及,语意既新,复工对仗,非亲历者不能道之。(《诗境浅说丁编》)

猜你喜欢

东城高且长

两汉 • 佚名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中带,沈吟聊踯躅。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淡黄衫子郁金裙。长忆个人人。文谈间雅,歌喉清丽,举措好精神。

当初为倚深深宠,无个事、爱娇嗔。想得别来,旧家模样,只是翠蛾颦。

感皇恩·出京门有感

元代 • 李俊民

忍泪出门来,杨花如雪。惆怅天涯又离别。碧云西畔,举目乱山重叠。据鞍归去也,情凄切!

一日三秋,寸肠千结。敢向青天问明月。算应无恨,安用暂圆还缺?愿人长似,月圆时节。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沁园春·咏菜花

清代 • 陈维崧

极目离离,遍地濛濛,官桥野塘。正杏腮低亚,添他旖旎;柳丝浅拂,益尔轻飏。绣袜才挑,罗裙可择,小摘情亲也不妨。风流甚,映粉红墙低,一片鹅黄。

曾经舞榭歌场,却付与空园锁夕阳。纵非花非草,也来蝶闹;和烟和雨,惯引蜂忙。每到年时,此花娇处,观里夭桃已断肠。沉吟久,怕落红如海,流入春江。

柳宗元
简介描述:

柳宗元(773年—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祖籍河东郡(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芮城一带)人,出身河东柳氏,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

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章的成就大于诗作。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被推为“游记之祖”。元和十四年(819年),柳宗元去世,享年四十七岁。南宋绍兴年间,宋高宗追谥其为文惠昭灵侯。

柳宗元著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柳宗元遗族所建柳氏民居,现位于山西沁水县文兴村,为国家4A级景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