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又如眉。长笛谁教月下吹。楼倚暮云初见雁,南飞。漫道行人雁后归。
意欲梦佳期。梦里关山路不知。却待短书来破恨,应迟。还是凉生玉枕时。
新月就好像眉弯一样。谁又让思人在月下吹笛。独倚高楼,暮云中初见大雁南飞。却只能徒然等待行人在大雁之后归来。
只想在梦中相见,只是在梦中,却不知道路在何方。只有等待短信来消解离恨,猜想书信会迟来。依旧是孤枕难眠。
表现思妇盼望游子早归及因之而产生的凄凉心境,是构成这首词的基本内容。词的上片由三个意象组成。第一意象是“见月”。新月如眉,象征着月初的月亮,民间就曾流传着“初三,初四眉毛月”的说法。但是写月即写情,或许当初话别就在这么一个时间或者是思妇夜夜望月盼团圆,而着一“又”字,则感慨万千尽在其中矣。第二个意象是“月中阉笛”,笛里吹奏的是离别曲,月里环境的凄清,笛笛声声的哀怨,撩拨思妇心头阵阵的离愁别绪。第三个意象是“倚楼观雁”,大雁南飞,报导了秋天的时令,“秋来处处割愁肠”(柳宗元语),浓郁的秋思,引动着思妇的惆怅,大雁又是传书的信使,可是雁去雁来人依旧,带来的只是一片寂寞而已。“漫遭”旬,以失望之语写失望之事,以失望之事点失望之情,“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语),思妇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
下片以“睡梦”与“盼书’’接写思妇那种越思越恨的心情。人世间不如意事十有八九,热切的盼望与冷清的结局,构成了感人的悲剧。前两句写梦,“梦佳期”是主观愿望,但是梦中的景象偏是关山路遥,两情阻隔。后两句写盼书破恨劳”。一个相思入骨的人,要求并不高,只是一纸短笺而已,但是别说眼前无书信,即使真有,也已是书来迟。在相思之后,恨未破去,而心则早已碎了。于是,当思妇从恍惚的梦境回到残酷的现实中来的时候,陪伴自己的,惟有单调的玉枕与刺骨的凉意罢了。一个“凉”字,语意双关,写玉枕,写秋夜,更写尽了思妇心头的凄梦悲凉。
晏几道的这首词,词章短小,但意象丰富,月光。笛曲,雁阵,梦境,人意,书情,耳闻,目睹,心触无不染上了凄凉的色彩。时间与空间韵融合,环境的冷清与相思的灼热,色调的单一与思绪的纷繁,这一切在词中互为依存,相映成趣,构成了多采多姿的艺术境界,从而久久地激荡着读者的心灵,唤起了入们的共鸣。同时,这首词在语言上并无深奥之处,但是有着浓重的抒情意味。
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晏殊去世,晏几道春风得意的生活也戛然而止,他立刻感受到了现实社会的霜刀雪剑。词人当时还年幼,后由二哥的妻子张氏“养毓调护”,之后嫁娶成家。《南乡子·新月又如眉》就是词人成家之后外出之时怀念爱人而写的一首词。
在秦楼之北,楼上下皆饮酒者。
连衽成帷迓汉官,翠楼沽酒满城欢。
白头翁媪相扶拜,垂老从今几度看。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真州有逸人曰帆山子,姓员,名炖,字周南。帆山子,其别号也。性逋宕不羁。读经书悉通晓,卒不为先儒所囿。尝曰:“汉儒泥器而忘道,宋儒舍情以言性,皆误也。或下一令曰:途遇彼姝,平视者笞,受笞者必多;又下一令曰:归家能殴兄妹者赏,受赏者必少。何也?一情中所有,一情中所无也。善为学者,务究大义而顺人情以设教。”其持论快彻,大率类是。余每至邗江,必招与俱。帆山知余之好之也,扼腕而谈,汩汩如倾河。尤长于说往事,叙先贤遗迹。凡可喜可愕,可嗢噱绝倒者,腾其口抑扬而高下之,尽态极妍。
身短而髯,圆面。终身布衣,家无担石,气象充充然,不类贫者。逡巡有耻,遇人无机心。假馆某某家,偶有不可于意,色斯举矣。居常不系袜,或戴道士冠,挂尘尾。几上罗列图书、佩环。椭狡零星,手自摹拭。见美男子则惵然意下,目往而足欲随,或尤之,笑曰:“吾何与哉?《易》称‘见金夫,不有躬’,圣人诏我矣。”其风趣如此。
论曰:庄子有“人貌而天”之说,帆山子真气盎然,盖纯乎天者也。年七十四而终。闻临终预知死期,奉其祖父木主埋先人垅中,而以所玩器物尽贻朋好,拱手而逝。自称无方之民。其信然矣。其挚友江吟香素敦风义,有友五人,哀其无后,每逢寒食,辄具鸡黍纸钱。设位,祀之于江上之延生佛舍。帆山,其一也。盖即宋玉“招魂”、圣人“于我殡”之义。呜呼,仁哉!
乾元岁秋八月,白迁于夜郎,遇故人尚书郎张谓出使夏口。沔州牧杜公、汉阳宰王公,觞于江城之南湖,乐天下之再平也。方夜水月如练,清光可掇。张公殊有胜概,四望超然,乃顾白曰:“此湖古来贤豪游者非一,而枉践佳景,寂寥无闻。夫子可为我标之嘉名,以传不朽。”白因举酒酹水号之曰“郎官湖”,亦由郑圃之有仆射陂也。席上文士辅翼、岑静以为知言,乃命赋诗纪事,刻石湖侧,将与大别山共相磨灭焉。
张公多逸兴,共泛沔城隅。
当时秋月好,不减武昌都。
四座醉清光,为欢古来无。
郎官爱此水,因号郎官湖。
风流若未减,名与此山俱。
白社幽闲君暂居,青云器业我全疏。
看封谏草归鸾掖,尚贲衡门待鹤书。
莲耸碧峰关路近,荷翻翠扇水堂虚。
自探典籍忘名利,欹枕时惊落蠹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