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同馆

宋代范成大

燕山客馆也。授馆之明日,守吏微言有议留使人者。

万里孤臣致命秋,此身何止上沤浮。

提携汉节同生死,休问羝羊解乳不?

白话译文

出使万里臣孤单一人,如今已到殉身报国的时分,无非是大海中一个小小的气泡,我将生命看得很轻很轻。

敬慕当年苏武,无论生死都要持定宋朝的节仗,不要问我公羊产乳与否。

词句注释

  1. 会同馆:金人接待宋朝使节的旅馆,在金国都城中都(今北京)。诗末诗人自注:“辽人馆本朝使,已谓之会同馆。”
  2. 燕山:在中都(今北京)西北。客馆:待客的旅馆。
  3. 授馆:指被安排住入会同馆。明日:第二天。
  4. 留使人:扣留宋朝使者。
  5. 孤臣:孤单无援的臣子。致命秋:舍身报国的日子。
  6. 沤浮:水中气泡。
  7. “提携”句:以汉苏武自许。苏武(前140年~前60年),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人,汉武帝时期政治家、外交家和爱国英雄、民族英雄。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坚不投降。放逐北海牧羊,吞毡饮雪。匈奴扬言:待公羊生乳,始可释。但苏武手持汉节,历尽艰辛十八年,终不屈志。提携,执持。汉节,汉代使臣手持的节杖,表示使者的身份。
  8. 羝羊:公羊。解乳不:能不能下子产乳。不,同“否”

作品赏析

首句点明此次出使离朝万里,如同身入虎穴。诗人在受命时,已作好了牺牲的准备,他对宋孝宗说:“臣已立后,仍区处家事为不还计,心甚安之。(周必大《资政殿大学土赠银青光禄大夫范公成大神道碑》)”次句紧承上句,谓人生无常,本就像“浮沤”,而今出使万里,金国又要扣留他,安危难测,此身岂是“浮沤”所能比拟。极言处境之艰危。后两句,缅怀古代爱国志土的壮举,来表明诗人誓死报国的决心。“休问羝羊解乳不”,以苏武牧羊十九年手不离汉节的典故与宋孝宗临行嘱咐相呼应,凸显了诗人以身许国坚贞不屈的豪情壮志。

该诗豪放激越,真切感人。时代之悲愤,献身之悲壮,融注于全诗之中。在南宋投降派势倾朝廷的情况下,此诗高扬民族气节,尤为难能可贵。

全诗语言明白浅近,虽也有典故点缀和引古抒怀,但比较贴切而不艰涩。

创作背景

乾道七年(1171年)九月九日,范成大到达金国中都。在“会同馆”(金国接待宋朝使臣之所)下榻。次日便听到金国的守卫人员悄悄议论要扣留使臣的消息,于是写下这首绝句。

名家点评

  • 清代诗文家、文学评论家潘德舆《养一斋诗话》:“沉痛不可多读。此则七绝至高之境。超大苏而配老杜者矣。”

猜你喜欢

小重山·晚过黄渡

清代 • 朱孝臧

过客能言隔岁兵。连村遮戍垒,断人行。飞轮冲暝试春程。回风起,犹带战尘腥。

日落野烟生。荒萤三四点,淡于星。叫群创雁不成声。无人管,收汝泪纵横。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层楼。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狸愁。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

心术

宋代 • 苏洵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邓艾缒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棰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

上元应制

宋代 • 蔡襄

高列千峰宝炬森,端门方喜翠华临。

宸游不为三元夜,乐事还同万众心。

天上清光留此夕,人间和气阁春阴。

要知尽庆华封祝,四十余年惠爱深。

宿旧彭泽怀陶令

宋代 • 黄庭坚

潜鱼愿深渺,渊明无由逃。

彭泽当此时,沈冥一世豪。

司马寒如灰,礼乐卯金刀。

岁晚以字行,更始号元亮。

凄其望诸葛,肮脏犹汉相。

时无益州牧,指挥用诸将。

平生本朝心,岁月阅江浪。

空余时语工,落笔九天上。

向来非无人,此友独可尚。

属予刚制酒,无用酌杯盎。

欲招千载魂,斯文或宜当。

范成大
简介描述: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宋史》等误作“致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中国南宋时期官员、文学家、书法家。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出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作为泛使出使金国,索求北宋诸帝陵寝之地,并争求改定受书之仪,不辱使命而还。乾道七年(1171年),自中书舍人出知静江府。淳熙二年(1175年),调任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升任参知政事,此后相继知明州、建康府,颇著政绩。晚年退居石湖,并加资政殿大学士。绍熙四年(1193年),范成大逝世,享年六十八岁。累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后世遂称其为“范文穆”。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又称“南宋四大家”)。其作品在南宋时已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此外,他在书法上也有很高的造诣,与张孝祥并称为南宋前期书法两大名家。今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著作传世。今人整理有《范石湖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