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宅堂前荷花

宋代范成大

凌波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

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

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

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

白话译文

堂前池中的荷花如凌波而行的女神,静静地散发着芳香,那花朵的颜色好似醉酒的贵妃脸上的晕红。

迎着朝露开放得很有情意,傍晚,又在落日的余晖中敛起花瓣。

它虽然生长在污泥之中,但它洁白如雪,一尘不染。它的叶片,青葱碧绿,散发着特有的清香。

想到此刻自己家乡的荷花正开得繁闹,浮云映在湖水中,石湖变得如云锦一般,游船画舫穿梭其中。

词句注释

  1. 州宅堂:州衙。范成大曾在静江(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成都、明州(今浙江省宁波市)、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做地方官,这里的“州宅”具体指何处,已不能确知。
  2. 凌波仙子:水上仙女,这里比喻在水面上盛开的荷花。静中芳:悄悄地散发着清香。
  3. 酣红:鲜红。这句说:红荷花就像一位少女喝了酒,满脸红晕。
  4. “有意”句:言荷花带着早上的露珠开放,显得情意绵绵
  5. “无情”句:谓在夕阳的照射下,荷化花瓣收了起来,显得那么冷漠、高傲。
  6. 泥根:指藕。元:同“原”,本来。此句即“…污泥而不染”之意。
  7. 风叶:风吹荷叶。青葱:青翠的样子。
  8. 石湖:在苏州西南。诗人是苏州人,所以看到州衙前盛开的荷花便想到家乡石湖。接天云锦:指满湖荷花开放的景象。画船:这里指供游览的小船。

作品赏析

这首诗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写了荷花盛开时的艳丽和清香,特别是三、四两句写出了荷花早晚的不同情态,颇为传神。诗人还赞美了荷花纯洁无瑕的品格,表达了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名家点评

这首诗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前四句,描写荷花。“凌波仙子”是荷花的经典比喻,出自曹植的《洛神赋》。洛神有“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动态之美,也有“仪静体闲”的静态之美;同样,荷花既有摇曳之姿,也有“净植”之姿。“静中芳”三字是荷花描写之重点。这里的荷花显然是红色的,作者在这里将荷花拟人化,“也带”“学”语气亲切、稍带戏谑。三、四两句写荷花的朝开暮合,“有意”“无情”灌注了深情。第二层次是五、六两句,描写藕与叶。“元无染”具有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原型意义,“元无”,本来就没有,有强调意义。这一句和林景熙《荷叶》的“净根元不竞芳菲”相似。“亦自香”描写荷叶自在散发出清香之气。关于荷叶的清香与荷的“自在”,可以参考本书所选录的李群玉《静夜相思》“藕花闲自香”、《彦周诗话》“荷叶无风亦自香”、陆游《桥南纳凉》“风定池莲自在香”等条目。第三层次是最后两句,抒发思归之情。前面六句都是“州堂前荷花”,作者触景生情,想起了石湖荷花,引动归心。“接天”形容荷花、荷叶一望无际、绵绵不绝的气势,让人想起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云锦”则是形容荷叶、荷花的形状与色彩。“凉"则是清凉、清凉世界,详细参考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并作南楼一味凉”的注释与品析。

猜你喜欢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唐代 • 刘长卿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

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

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虢国夫人夜游图

宋代 • 苏轼

佳人自鞚玉花骢,翩如惊燕蹋飞龙。

金鞭争道宝钗落,何人先入明光宫。

宫中羯鼓催花柳,玉奴弦索花奴手。

坐中八姨真贵人,走马来看不动尘。

明眸皓齿谁复见,只有丹青余泪痕。

人间俯仰成今古,吴公台下雷塘路。

当时亦笑张丽华,不知门外韩擒虎。

泊平江百花洲

宋代 • 杨万里

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得胜游。

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

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

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

丙午岁,留长沙。登祝融。因得其祠神之曲曰《黄帝盐》、《苏合香》。又于乐工故书中得商调《霓裳曲》十八阕,皆虚谱无辞。按沈氏《乐律》,《霓裳》道调,此乃商调。乐天诗云:“散序六阕”,此特两阕。未知孰是?然音节闲雅,不类今曲:余不暇尽作。作《中序》一阕传于世。余方羁游,感此古音,不自知其辞之怨抑也。

亭皋正望极,乱落江莲归未得。多病却无气力,况纨扇渐疏,罗衣初索。流光过隙,叹杏梁、双燕如客。人何在?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

幽寂,乱蛩吟壁,动庾信、清愁似织。沉思年少浪迹,笛里关山,柳下坊陌。坠红无信息,漫暗水、涓涓溜碧。飘零久、而今何意,醉卧酒垆侧。

范成大
简介描述: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宋史》等误作“致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中国南宋时期官员、文学家、书法家。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出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作为泛使出使金国,索求北宋诸帝陵寝之地,并争求改定受书之仪,不辱使命而还。乾道七年(1171年),自中书舍人出知静江府。淳熙二年(1175年),调任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升任参知政事,此后相继知明州、建康府,颇著政绩。晚年退居石湖,并加资政殿大学士。绍熙四年(1193年),范成大逝世,享年六十八岁。累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后世遂称其为“范文穆”。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又称“南宋四大家”)。其作品在南宋时已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此外,他在书法上也有很高的造诣,与张孝祥并称为南宋前期书法两大名家。今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著作传世。今人整理有《范石湖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