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两岸青山夹着洛水,船顺水向东航行,东南方向的山谷开阔,洛水与黄河相通。
稀疏的树木远在天边隐约可见,夕阳映照在汹涌的河水中忽暗忽明。
想起了几年前出现在伊河边的孤零零村落,眼前是雨霁初晴,一只孤雁在朔风中向南方飞去。
我要告诉在洛桥漫游的作官的朋友,我的心思就像不拴系的小船随波逐流。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韦应物自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他先从长安到洛阳,由洛水乘舟经巩县入黄河,再沿河东下赴滁州。途中作此诗,寄给他任洛阳县丞时的同僚。
“夹水”二句:沿洛水向东,两岸青山起伏不断:至东南山口豁然开朗,便进入黄河了。
“寒树”二句:顺河而望,遥远的天边隐约可见几株树木在寒风中摇曳;夕阳映照着汹涌的水波,忽明忽暗地闪烁不定。
“孤村”二句:自经安史之乱,到处田园萧瑟。伊水岸边,几年来只见一座孤零零的山村;雨后初晴,一只孤雁在呼啸的北风中盘旋而下。
“为报”二句:此诗是为了告知洛阳仕宦的朋友,我的心正像这不系之舟一样,在仕途上任其自然,以虚静无为的态度施政于民。扁舟不系:《庄子.列御寇》:“泛若不系之舟。”表示不为功利所牵累。
韦应物于大历八年(773年)秋冬之间,曾南下江淮,准备到广陵(今江苏扬州)去谋事。在广陵盘桓了八九个月,一事无成,于大历九年(774年)秋天,怀着怅然若失的心情北归,在淮水边上遇见了过去在洛阳耐的同僚李主簿,写下了这首七律名篇。
侧闻鲁泽祥麟,希委质于宣父;吴坂逸骥,实长鸣于孙阳。是则所贵在乎见知,所伸由乎知己。故雕其朴峄山有半死之桐,赏其声柯亭无永枯之竹。
伏惟太常伯公仪天耸搆,横九霄而拓基;浸地开源,控四纪而疏派。自赤文荐祉,曲阜公帝子之灵;紫气浮仙,函谷诞真人之秀。本支百代,君子万年。道叶神交,黄石授帝师之略;德由天纵,白星降王辅之精。峰秀学山,列三坟而仰止;澜清笔海,委四渎以朝宗。登小鲁之岩,辨练光于曳马;临大吴之国,识宝气于连牛。垂秋实于谈丛,绚春花于词苑。辩河飞箭,激流翻白马之津;文江散珠,圆波漱骊龙之穴。是用德茂麟趾,削桐叶以分珪;道焕鹤池,映桃花而曳绶。
既而揆留皇鉴,忠简帝心。奉职春宫,烁离光于青殿;代工天府,明台曜于紫辰。综理元风,变调元气。含辉礼乐,皎爱日以流光;毓彩文昌,映德星而开照。若乃识度宏远,器宇疏通。明允笃诚,盛业隆于后土;惠和忠肃,元功格于上天。则伊陟谢其缉熙,巫咸惭其保乂。举才应器,与士无私。水镜澄花,炫金波于灵府;水壶彻鉴,朗玉烛于神机。则邓攸莫际其澜,卢毓罕窥其术。故使研虽各安其分,轻重不失其权。五教克敷,百揆时叙。折冲千里,鲁连谈笑之工;师表一时,郭泰人伦之度。加以分庭让士,虚席礼贤。片善经心,揖仲宣于蔡席;一言合道,接然明于郑阶。
某蓬芦布衣,绳枢韦带,自弱龄植操,本谢声名;中年誓心,不期闻达。上则执鞭为士,王庭希干禄之荣;次则捧檄入官,私室庶代耕之愿。然而忠不闻于十室,学无专于一经。退异善藏,进殊巧宦。抟羊角而高翥,浩若无津;附骥尾以上驰,貌焉难托。实欲投竿垂饵,晦名迹于渭滨;抱瓮灌园,绝机心于汉诸。幸属乾坤贞观,乌兔光华。嵩山动万岁之声,德水应千年之色。虽无为光宅,欣预比屋之封;而有道贱贫,耻作归田之赋。于是来瓮牖,利见金门。指帝乡以望云,赴长安而就日。美芹之愿,徒有献于至尊;蟠木之姿,谁为容于左右?明公决几成务,论道经邦。一顾之隆,骀足逾于仙骥?片言之重,鱼目轶于灵蛇。庶望顾兔离箕,动薰风于舜海;从龙润础,霈甘泽于尧云。则脍馀之鱼,希振鳞于吴水;膳后之豕,翻化龟于鲁津。拜伏阶墀,增惧木谷。谨启。
拾翠归迟,踏春期近,香笺小迭邻姬讯。樱桃花谢已清明, 何事绿鬟斜亸、宝钗横。
浅黛双弯,柔肠几寸,不堪更惹其他恨。 晓窗窥梦有流莺,也觉个侬憔悴、可怜生。
迥野韶光早,晴川柳满堤。
拂尘生嫩绿,披雪见柔荑。
碧玉牙犹短,黄金缕未齐。
腰肢弄寒吹,眉意入春闺。
预恐狂夫折,迎牵逸客迷。
新莺将出谷,应借一枝栖。
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䎬稏肥。
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