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杨开府

唐代韦应物

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

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

朝持樗蒲局,暮窃东邻姬。

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

骊山风雪夜,长杨羽猎时。

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

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

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

两府始收迹,南宫谬见推。

非才果不容,出守抚惸嫠。

忽逢杨开府,论旧涕俱垂。

坐客何由识,惟有故人知。

白话译文

我年少时候服侍明皇,倚仗皇帝的恩私成为一个无赖子弟。

本人是里巷中横行不法的人,家里窝藏的都是些亡命之徒。

早晨就捧着赌具和人家赌博,夜里还去和东邻的姑娘偷情。

司隶校尉不敢逮捕我,因为我天天在皇帝的白玉阶前站班。

骊山上的风雪之夜,皇帝长杨宫打猎的时候我都跟随侍卫。

那时候我是一个字都不识,只会饮酒放浪,顽钝而痴呆。

自从玄宗皇帝死后,我就失去了靠山,落魄得被人欺侮。

虽然再要改行读书已经太晚了,但也只好提笔来学做诗。

作诗有了些成就被两府所收留,甚至推举到尚书省做官。

没有才干果然不能容留,被外遣做安抚孤儿寡妇的地方官。

忽然遇到老朋友杨开府,谈起旧事不禁感慨流下了眼泪。

满座的客人哪里会知道这些事,知道这些事的只有故人了。

词句注释

  1. 杨开府:生平不详,应该是诗人天宝年间作三卫郎时的旧交。开府是“开府仪同三司”的简称,等级从一品,但在当时只是文职散官的虚衔,并非真正做过从一品的职事官。
  2. 武皇帝:唐代诗人常用汉武帝来代指唐玄宗,故称武皇帝。另有一说,认为玄宗曾六受尊号,其中“神武”尊号始终沿用,“武”即“神武”尊号的省称。
  3. 恩私:恩宠。
  4. 里:乡里。横(hèng):蛮横不法的人。
  5. 亡命儿:因犯法而逃亡的人。
  6. 樗(chū)蒲:古代一种游戏,像后代的掷色子。局:这里指摆设赌具用的木板。
  7. 司隶:司隶校尉,负责京师治安的官员。
  8. 白玉墀(chí):指宫廷的台阶。
  9. 长杨:汉宫名,以广植垂杨而得名。故址在今陕西周至东南。羽猎:指皇帝出猎时,卫士负箭跟从。
  10. 升仙:婉言帝王之死。
  11. 两府:指诗人曾任洛阳丞(为河南府属官)及后为京兆府功曹参军并为高陵宰、鄠县令(高陵与鄠县均京兆府属县)之事。收迹:收敛行为。
  12. 南宫:指尚书省,韦应物建中二年为尚书省比部员外郎。谬:谦词。见推:被推荐任用。
  13. 出守:指出任州刺史。汉代郡的长官称太守,故汉人以出京去做太守为出守。唐代的州相当于汉代的郡,故唐人也沿用这个名词。惸嫠(qióng lí):惸是无兄弟者,嫠是无夫者,泛指孤苦无依的人。

作品赏析

诗的开头十二句回忆少年时期横行放荡及担任宫廷侍卫的生活,刻画出一个专横跋扈的少年无赖形象。韦应物年方十五岁即为三卫郎宿卫宫禁,侍奉玄宗,前后约六年时间。其《燕李录事》诗自称“与君十五侍皇闱,晓拂炉烟上赤墀”。诗人自承年少时服事唐明皇,倚仗皇帝的恩私,成为一个无赖子弟。横行不法,窝藏亡命之徒,早晨赌博,夜里偷情,京城的治安官员对于这类人也无奈其何。在皇帝冬幸骊山华清宫温泉或者外出狩猎的时候,诗人都扈从左右。如此地受恩宠,少年时期的诗人很容易就恃恩而骄,成了一个大字不识,只会饮酒撒泼的愚顽之人。

十三至二十句叙述在玄宗弃世后诗人折节读书、历仕各地的人生经历。诗人本来已经成了一个愚顽之人,可玄宗弃世升仙,诗人便失去靠山,“恃恩私”的好运一去不返。为了继续生存下去,当年的无赖少年只得改行读书学诗。没想到弃武从文之后,诗人在诗中自谦“谬见推”,被推举当上了官。然而,终究还是不容于朝中而被外遣。这里诗人自承“非才”,其实是一种委婉的说法。他被外派出京,可能缘于同僚排挤,事出不得已,并非他自己愿意的。

最后四句是结束语,点明题旨,抒发与友人杨开府久别重逢后的感慨。离别多年后,偶然间两位老友重逢,谈起了这些旧事不胜欷歔。

此诗与《温泉行》都是韦应物的自传体诗,可以参看。本来,韦应物也可以把他年轻时的所作所为写得非常浪漫(一掷千金的豪赌,与美女偷欢),十分风光(风雪夜中作为“武皇帝”侍卫的光荣,长杨围猎时的豪气)。可是他没有这样写,而是自暴其丑,把自己描写成一个恶少,反省自己作奸犯科、无法无天、成为乡里一霸的少年无赖生涯。他还写到自己不识一字的愚拙,对往昔作了真诚的忏悔。这个少年韦应物的形象,与人们一般所知道的,或者从其诗歌里看到的古淡高雅的韦应物形象反差甚大,所以乍看之下,会觉得诗中所写“不类苏州(韦应物)平生”。实际上这正体现了韦应物作品的另一种价值,在古雅恬淡之外,也有勇于自我反省和堪称“诗史”的一面。

这首五言古诗二十四句,一韵到底,结构篇法仍是四句一绝。全诗结构匀称,层次清晰,选材精当。全诗用了半数篇幅极尽铺写,又在平铺直叙中完成了情感的转换,有沉郁深潜之妙,须用心方能体会。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建中四年(783年)夏诗人赴任滁州刺史旅程中。他在路上遇到一位姓杨的老朋友,两人对彼此少年时期的生活都很熟悉。诗人追叙自己的往事和经历,创作了这首诗。

名家点评

  • 宋·刘辰翁:写得奇怪,队仗逼真。旧见诗话,至以为不类苏州平生,不知其沉着转换,正在“武皇升仙”起兴,能令读者坠泪。又曰:收拾惨怆,自不在多。(《韦孟全集》)
  • 元·辛文房:初,公豪纵不羁,晚岁逢杨开府,赠诗言事曰:“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足见古人真率之妙也。(《唐才子传》)
  • 明·高棅:缕缕如不自惜,写得侠气动荡,见者偏怜(“家藏”句下)。(《唐诗品汇》)
  • 明·王世贞:陶、韦之言,潇洒物外,若与世事复相左者。然陶之壮志不能酬,发之于《咏荆轲》;韦之壮迹不能掩,纪之于《逢杨开府》。(《章给事诗集序》)
  • 清·乔亿:韦诗五百七十馀篇,多安分语,无一诗干进。且志切忧勤,往往自溢于宴游赠答间,而淫荡之思、丽情之句,亦无有焉。至若“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持樗蒲局,暮窃东邻姬”等句,乃建中初遇故人,凄然而论旧,自道其盛时气概,于今为可悲耳。……以恒情论之,少年无赖作横之事,有忸怩不欲为他人道者,而韦不讳言之,且历历为著于篇,可谓不自文其过之君子矣。(《剑溪说诗》)

猜你喜欢

金门答苏秀才

唐代 • 李白

君还石门日,朱火始改木。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折芳愧遥忆,永路当自勖。

远见故人心,平生以此足。

巨海纳百川,麟阁多才贤。

献书入金阙,酌醴奉琼筵。

屡忝白云唱,恭闻黄竹篇。

恩光照拙薄,云汉希腾迁。

铭鼎倘云遂,扁舟方渺然。

我留在金门,君去卧丹壑。

未果三山期,遥欣一丘乐。

玄珠寄象罔,赤水非寥廓。

愿狎东海鸥,共营西山药。

栖岩君寂灭,处世余龙蠖。

良辰不同赏,永日应闲居。

鸟吟檐间树,花落窗下书。

缘溪见绿篠,隔岫窥红蕖。

采薇行笑歌,眷我情何已。

月出石镜间,松鸣风琴里。

得心自虚妙,外物空颓靡。

身世如两忘,从君老烟水。

无题二首

唐代 • 李商隐

其一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其二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好事近·何路向家园

清代 • 纳兰性德

何路向家园,历历残山剩水。都把一春冷淡,到麦秋天气。

料应重发隔年花,莫问花前事。纵使东风依旧,怕红颜不似。

送王昌龄

唐代 • 李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摸鱼儿·谢邻女韩西馈食

清代 • 贺双卿

喜初晴、晚霞西现,寒山烟外青浅。苔纹乾处容香履,尖印紫泥犹软。人语乱。忙去倚、柴扉空负深深愿。相思一线。向新月搓圆,穿愁贯恨,珠泪总成串。

黄昏后,残热谁怜细喘。小窗风射如箭。春红秋白无情艳,一朵似侬难选。重见远。听说道、伤心已受殷勤饯。斜阳刺眼。休更望天涯,天涯只是,几片冷云展。

韦应物
简介描述:

韦应物(生卒年不详),字义博,世称“韦苏州”“韦左司”“韦江州”。 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宣州司法参军韦銮之子。唐朝诗人、官员。

韦应物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韦应物很早就步入仕途,十五岁起就担任三卫郎为唐明皇效力。其性格仁义侠气,狂放潇洒。安史之乱以后,唐玄宗流落蜀地,韦应物流落失职,开始用心地读书,后来进士及第,历任滁州、江州、苏州刺史的官职。贞元七年,罢官,后在苏州的诸佛寺闲居,直到终年。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韦诗各体俱长,七言歌行音调流美,五律一气流转,情文相生,耐人寻味。其所作五、七绝清韵秀朗,韦诗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有“五言长城”之称,但亦有秾丽秀逸的一面。此外,韦应物偶亦作小词。今传有其所作十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十卷本《韦苏州集》。所作散文仅存一篇。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