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年元旦

近现代鲁迅

云封高岫护将军,霆击寒村灭下民。

到底不如租界好,打牌声里又新春。

白话译文

云雾弥膜笼罩住高山峻岭,将军们躲进岩洞发号施令;国民党战机轰炸把村落夷为平地,遭受杀戮的全是无辜百姓。

上海的租界依然歌舞升平,没有轰炸用不着胆战心惊;吃炮了牛排色翅红茶绿酒,打牌声里混过了又一新春。

词句注释

  1. 二十二年:指民国二十二年,即1933年。《鲁迅日记》1933年1月26日:“又戏为邬其山生书一笺(云封胜境护将军)……已而毁之,别录以寄静农。邬其山,即内山完造;静农,即台静农。
  2. 云封:云雾弥漫、笼罩的意思。高岫:山峰、山峦。暗指江西庐山。护:保护。将军:指国民党蒋介石。1932年5月,蒋介石在庐山设立“剿共”总部,亲任总司令,召开反共会议,动员五十万军队,进行第四次反革命“围剿”。
  3. 霆击:雷霆轰击。汉司马相如《子虚赋》:“星流霆击”。此处指蒋介石派飞机对革命根据地施行轰炸。寒村:贫穷的农村。下民:小民,老百姓。
  4. 租界:帝国主义国家强迫中国“租借”给他们统治管辖的地区。这里指上海的各国租界。

作品赏析

这首诗,开头一联是对偶,“护将军”和“灭下民”相对,正说明“灭下民”的罪魁祸首是那个“将军”,是那个在云封高岫上的“将军”,矛头指向国民党首脑蒋介石,是极为有力的。“高岫”原作“胜境”,“胜境”只指名胜风景,显不出是庐山,改作“高岫”,就把庐山突出出来了。“霆落”改成“霆击”,用“落”是从上而下,用“击”是有意的轰击,又突出“灭下民”的罪恶。“戮下民”是屠戮下民,改为“灭下民”,是歼灭百姓,有全部消灭的意思,更其显出他们的罪恶用心。“到底”原作“依旧”,依旧是照旧,不如到底的更为有力。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鲁迅推敲修改的功夫,使得用词更为精确有力,更为生动。

“到底不如租界好”是有力的讽刺。在国民政府实施轰炸、屠杀人民的时候,托庇于洋人势力的租界上的高等华人,还在醉生梦死,寻欢作乐,所以也对他们进行讽刺。诗人以强烈的讽刺,揭露了国民政府在日本侵略者步步进逼,国难当头之际,却抱着“不抵抗主义”,挟带金银财宝躲进租界,依然“方城为戏”,“麻雀取乐”,为非作歹。“住在租界里的人是有福的”(《天上地下》),鲁迅运用反语,指出了国民政府奴颜婢膝,甘当亡国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精神状态。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景叙事,准确有力,饱含愤怒,后两句,寓揭露于讽刺,以讽刺代怒斥,改“依旧为“到底”,更深刻地揭露了国民政府的本质。

创作背景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了东北二省。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代表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上海停战协定。面对国民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和不抵抗,国民政府官员的争权夺势、腐败和对民众的压制,以及上海十里洋场、租界内人们的醉生梦死,鲁迅有感而发,写下了此诗。

名家点评

  • 中国鲁迅研究会副秘书长郑心伶:此诗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使诗中两幅画面形成鲜明对照,一是“霆击寒村灭下民”,一是“打牌声里又新春”,下民与权贵,两个阶级,两种境遇。亦庄亦谐,也是本诗的一大特色。首两句对仗很严,并且以一“护”一“灭”作比。前者讥讽、嘲笑,谓之谐;后者愤慨、同情,谓之庄。庄谐相融无间,极为自然。不但画面形象突出,而且作者的感情、神态也完全表露出来了。最后两句以全诗说,是戏作,写得随便,而又非常幽默,“出人意表”。可以说,这是鲁迅杂文风格诗歌化的代表作之一。
  •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张紫晨:诗的前半部,笔调郑重,在于揭露;后半部笔调诙谐,在于讽刺。前者愤怒,后者轻蔑。前两句是格律诗的写法,用词严谨,对仗亦工。后两句则比较自由,运用了口语。但全诗前后并无裂痕,处理得很和谐,读来自然顺畅。
  • 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冯至:我们读着这些诗句,好像看着西方的魔鬼跳舞图,凄凉中掺杂着滑稽。

猜你喜欢

兰陵王·柳

宋代 • 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美人赋

两汉 • 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美丽闲都,游于梁王,梁王悦之。邹阳谮之于王曰:“相如美则美矣,然服色容冶,妖丽不忠,将欲媚辞取悦,游王后宫,王不察之乎?”

王问相如曰:“子好色乎?”相如曰:“臣不好色也。”王曰:“子不好色,何若孔墨乎?”相如曰:“古之避色,孔墨之徒,闻齐馈女而遐逝,望朝歌而回车,譬犹防火水中,避溺山隅,此乃未见其可欲,何以明不好色乎?若臣者,少长西土,鳏处独居,室宇辽廓,莫与为娱。臣之东邻,有一女子,云发丰艳,蛾眉皓齿,颜盛色茂,景曜光起。恒翘翘而西顾,欲留臣而共止。登垣而望臣,三年于兹矣,臣弃而不许。

“窃慕大王之高义,命驾东来,途出郑卫,道由桑中。朝发溱洧,暮宿上宫。上宫闲馆,寂寞云虚,门阁昼掩,暧若神居。臣排其户而造其室,芳香芬烈,黼帐高张。有女独处,婉然在床。奇葩逸丽,淑质艳光。睹臣迁延,微笑而言曰:‘上客何国之公子!所从来无乃远乎?’遂设旨酒,进鸣琴。臣遂抚琴,为幽兰白雪之曲。女乃歌曰:‘独处室兮廓无依,思佳人兮情伤悲!有美人兮来何迟,日既暮兮华色衰,敢托身兮长自思。’玉钗挂臣冠,罗袖拂臣衣。时日西夕,玄阴晦冥,流风惨冽,素雪飘零,闲房寂谧,不闻人声。于是寝具既陈,服玩珍奇,金鉔薰香,黼帐低垂,裀褥重陈,角枕横施。女乃驰其上服,表其亵衣。皓体呈露,弱骨丰肌。时来亲臣,柔滑如脂。臣乃脉定于内,心正于怀,信誓旦旦,秉志不回。翻然高举,与彼长辞。”

采桑子·片风丝雨笼烟絮

明代 • 夏完淳

片风丝雨笼烟絮,玉点香球。玉点香球,尽日东风不满楼。

暗将亡国伤心事,诉与东流。诉与东流,万里长江一带愁。

登陇

唐代 • 高适

陇头远行客,陇上分流水。

流水无尽期,行人未云已。

浅才通一命,孤剑适千里。

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

暗香疏影·赋墨梅

宋代 • 吴文英

占春压一。卷峭寒万里,平沙飞雪。数点酥钿,凌晓东风□吹裂。独曳横梢瘦影,入广平、裁冰词笔。记五湖、清夜推篷,临水一痕月。

何逊扬州旧事,五更梦半醒,胡调吹彻。若把南枝,图入凌烟,香满玉楼琼阙。相将初试红盐味,到烟雨、青黄时节。想雁空、北落冬深,澹墨晚天云阔。

鲁迅
简介描述: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