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枝·根抵虽然傍浊河

五代孙光宪

根柢虽然傍浊河,无妨终日近笙歌。骖骖金带谁堪比,还共黄莺不校多。

白话译文

柳树虽然扎根于污浊的泥河之畔,却并不妨碍它终日在笙歌里起舞婀娜。 随风飞舞的柳条如金缕婆娑,有谁能与它的风姿媲美?只有黄莺的翠羽,同它差不多的颜色。

词句注释

  1. 根抵:树根。
  2. 骖骖(cāncān 餐餐):应作“毵毵”(sānsān),枝条细长的样子。
  3. 不较多:差不多。指柳丝与黄莺相共,两者均不逊色。较,差的意思。粱朝柳恽《牡丹》诗:“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颗。今朝始得分明见,也共戎葵不校多。”皮日休《汴河怀古》诗:“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其中“校”与“较”通。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咏柳词。

头二句写柳虽生长在浊河之畔,但成长后,也常常接近富豪家的笙歌。后二句写柳枝美如金带,无与伦比,但与黄鹂相配而存,一静一动,还是很和谐的春色。柳从“傍浊河”而后“近笙歌”,似有寓意,作者家世业农,独好学而成材,步入惟幄,与柳颇有相似之处。

猜你喜欢

无斋记

清代 • 刘大櫆

横目二足之民,瞀然不知无之足乐,而以有之为贵。有食矣,而又欲其精,有衣矣,而又欲其华;有宫室矣,而又欲其壮丽。明童艳女之侍于前,吹竽之筑陈于后,而既已有之,则又不足以厌其心志也。有家矣,而又欲有国;有国矣,而又欲有天下;有天下矣,而又欲九夷八蛮之无不宾贡;九夷八蛮无不宾贡矣,则又欲长生久视,万历祀而不老。以此推之,人之歆羡于宝贵佚游,而欲其有之也,岂有终穷乎?古之诗人,心知其意,故为之歌曰:“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夫不自明其一身之苦,而第以苌楚楚可怜 之无知为乐,其意虽若可悲,而其立言则亦既善矣。

余性颛而愚,于外物之可乐,不知其为乐,而天亦遂若顺从其意。凡人世之所有者,我皆不得而有之。上之不得有驰驱万里之功,下之不得有声色自奉之美,年已五十余而未有子息。所有者,惟此身耳。呜呼!其亦幸而所有之惟此身也,使其于此身之外而更有所有,则吾之苦其将何极矣;其亦不幸而犹有此身也,使其并此身而无之,则吾之乐其又将何极矣。

旅居无事,左略右史,萧然而自足。啼饥之声不闻于耳,号寒之状不接于目,看碟以为无知,而因以为可乐,于是“无”名其斋云。

饭覆釜山僧

唐代 • 王维

晚知清净理,日与人群疏。

将候远山僧,先期扫弊庐。

果从云峰里,顾我蓬蒿居。

藉草饭松屑,焚香看道书。

燃灯昼欲尽,鸣磬夜方初。

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

思归何必深,身世犹空虚。

临江仙·记得金銮同唱第

宋代 •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定风波·感旧

宋代 • 苏轼

莫怪鸳鸯绣带长,腰轻不胜舞衣裳。薄幸只贪游冶去,何处,垂杨系马恣轻狂。

花谢絮飞春又尽,堪恨。断弦尘管伴啼妆。不信归来但自看,怕见,为郎憔悴却羞郎。

寄赠吴门故人

清代 • 汪琬

遥羡风流顾恺之,爱翻新曲复残棋。

家临绿水长洲苑,人在青山短簿祠。

芳草渐逢归燕后,落花已过浴蚕时。

一春不得陪游赏,苦恨蹉跎满鬓丝。

孙光宪
简介描述:

孙光宪(?~968年),字孟文,自号“葆光子”,陵州贵平(今四川省仁寿县)人。五代时期荆南大臣、文学家。

孙光宪家世务农。孙光宪读书好学,唐末为陵州判官,有名声。后唐庄宗灭前蜀,孙光宪于后唐天成初年,避地江陵。当时荆南节度使高季兴据有荆土,招致四方之士,由梁震推荐,孙光宪入选为节度使掌书记。高季兴大治战舰,欲与邻邦楚国交战。孙光宪认为应该休养生息,高季兴采纳其建议,停止罢兵。高从诲继立,梁震辞去官职,自此政事均委于孙光宪。孙光宪事荆南三世,皆处幕府之中,累官荆南节度副使、朝议郎、检校秘书少监,试御史中丞。后来宋朝派遣慕容延钊平定湖南,孙光宪教导高继冲开门迎纳慕容延钊,献上荆南三州之地。宋太祖嘉其功,授黄州刺史,政绩卓著。开宝元年(968年),孙光宪去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