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寻越中山水

唐代李白

闻道稽山去,偏宜谢客才。

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

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

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

八月枚乘笔,三吴张翰杯。

此中多逸兴,早晚向天台。

白话译文

听说您将去游览会稽山,会稽山水如画最适宜您这如谢客的诗才。

会稽山有千岩竞秀与飞瀑悬泉之奇景,山中万壑在绿荫之中曲回。

高峻的秦望山遥对着茫茫东海,古老的西陵城环绕着巍巍越王台。

八百里镜湖的水面明澈如镜,钱塘江的潮水如雪山一样崩倾而来。

您可以拿起枚乘之笔及张翰之杯,以抒发越中山水间的兴致感慨。

什么时候再往天台山一游,那里的仙境诗趣更适合您的豪情逸怀。

词句注释

  1. 越中:指越州会稽郡治(今浙江绍兴),春秋时期越国曾建都于此。
  2. 闻道:听说。稽山:即会稽山,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晋书·隐逸传·夏统》:“先公惟寓稽山,朝会万国。”
  3. 偏宜:最宜,特别合适。谢客:即谢灵运,乳名客儿,故称。南朝梁钟嵘《诗品》总论:“谢客为元嘉之雄。”此处借指友人。
  4. “千岩”二句:借古人语句描述会稽山水之美。《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从会精还,人问山川之美。顾曰:‘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万壑,形容峰峦、山谷极多。萦回,曲折环绕,盘旋往复。汉应玚《驰射赋》:“尔乃萦回盘厉,按节和旋。”
  5. 秦望:山名,在绍兴市区东南,相传秦始皇东巡时曾登上此山以望南海,故名。王琦注:“施宿《会稽志》:‘秦望山,在会稽县东南四十里,旧经云众岭最高者。’”
  6. 西陵:春秋越国范蠡所筑固陵城遗址,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西。越台:即越王台,越王勾践所建,在会稽山上。王琦注:“《述异记》:勾践延四方之士,作台于外而馆之。今会稽山有越王台。”
  7. 湖:指绍兴镜湖。
  8. “八月”句:用《七发》中所写八月观涛事。枚乘,西汉辞赋家。其赋作《七发》云:“楚太子有疾,而吴客往问之。客曰:‘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
  9. 张翰杯:西晋名士张翰,字季鹰,纵酒任诞,时人号为“江东步兵”,自言“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世说新语·任诞》)。另《世说新语·识鉴》:“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
  10. 逸兴:超逸豪放的意兴。《艺文类聚》卷一引晋湛方生《风赋》:“轩濠梁之逸兴,畅方外之冥适。”
  11. 早晚:何日,几时。天台:即天台山,在今浙江台州。

作品赏析

《送友人寻越中山水》是一首送别诗,但此诗并非重在表现送者与行者的离别之情,而是赞美了越中的山水之美和友人的诗才逸兴。

开篇“闻道稽山去,偏宜谢客才”,作者把友人的才干比作山水诗鼻祖谢灵运,毫不掩饰地对友人才干加以赞赏。接着“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两句化用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中的语句,以描述会稽山水之美。李白另一首诗《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也有类似的句子:“万壑与千岩,峥嵘镜湖里。”“东海横秦望”至“涛白雪山来”四句高度概括了越中美景。作者在选景上既选择有代表性的胜地,如“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又注重捕捉真切的山水画面,如“湖清霜境晓,涛白雪山来”。尤其是“湖清”两句,一方面写小舟前行,另一方面写大浪从对面排沓而来,相向而动,强化了大浪的动感,让人惊为雪山倾倒,体现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八月枚乘笔,三吴张翰杯”两句,运用枚乘笔、张翰杯两个典故赞美友人的文才与逸兴。这两个典故主人公都是江南籍文学家,很贴合诗意。这里的用典不仅为江南山光水色增彩,而且使之增加了悠久文明的意韵。最后“此中多逸兴,早晚向天台”,点出作者对越中美景的独特感受。

由于多次游览越中,李白对越中山水可谓如数家珍。他就像一个资深的导游,介绍越中各个著名景点、人文典故和民间传说,并且充满热情。此诗并没有像《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那样细腻地描绘越地山水,整体上偏概括、笼统,但还是将越地山水描画得非常优美。

在格律上,此诗押韵合辙,平仄合律,讲究粘对和对仗,表现出李白作品少有的整饬美。另外诗中移动镜头的运用,赋予作品强烈的动感,极富震撼力。

创作背景

李白曾在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初秋、开元二十七年(739年)秋、天宝六年(747年)夏、天宝十二年(753年)暮春四次入越,因此他对越中山水景物比较熟悉。李白大约有五十首传世诗篇涉及越乡剡中。这些诗篇不是他在越中时所作,便是他在送别、留赠等题材中所抒发的对于越乡剡中的向往和留恋之情。《送友人寻越中山水》属于后者,此诗写作时间及所送友人均已无考。

名家点评

  • 明代张含、杨慎《李杜诗选》:桂曰:太白天才飘逸,长律虽法度严整,而清骨不泯。
  • 明代凌宏宪《唐诗广选》:蒋仲舒曰:李诗常清旷,而此独刻画。
  • 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卷十:周敬曰:得“湖清”一联,通篇生色。
  • 清代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卷二十三:“湖清”二句,写景清切。
  • 清代卢麰、王溥《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卷四十一:陈德公曰:寻常语入其笔端,便飘飘然有凌云之气。评:三、四洒落萦回,字法排纵。“涛白雪山来”,眼前佳境,笔能道出。
  • 清代潘德舆《养一斋李杜诗话》卷三十六:按沈、宋排律,人巧而已。右丞明秀,实超沈、宋之上,若气魄闳大,体势飞动,亦未可与太白抗行也。“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地形连海尽,天影落江虚”等句,右丞恐当避席。
  • 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卷十五:谢云:太白专学鲍明远,亦有全用其句处,如鲍云“千岩盛阻积,万壑势萦回”是也。

猜你喜欢

菩萨蛮·月华如水笼香砌

五代 • 孙光宪

月华如水笼香砌,金环碎撼门初闭。寒影堕高檐,钩垂一面帘。

碧烟轻袅袅,红战灯花笑。即此是高唐,掩屏秋梦长。

青文胜为民请命

清代 • 张廷玉

青文胜,字质夫,夔州人。仕为龙阳典史。龙阳濒洞庭,岁罹水患,逋赋数十万,敲扑死者相踵。文胜慨然诣阙上疏,为民请命,再上,皆不报。叹曰:“何面目归见父老!”复具疏,击登闻鼓以进,遂自经于鼓下。帝闻大惊,悯其为民杀身,诏宽龙阳租二万四千余石,定为额。邑人建祠祀之。妻子贫不能归,养以公田百亩。万历十四年诏有司春秋致祭,名其祠曰“惠烈”。

芜城赋

南北朝 • 鲍照

沵迆平原,南驰苍梧涨海,北走紫塞雁门。柂以漕渠,轴以昆岗。重关复江之隩,四会五达之庄。当昔全盛之时,车挂轊,人驾肩。廛闬扑地,歌吹沸天。孳货盐田,铲利铜山,才力雄富,士马精妍。故能侈秦法,佚周令,划崇墉,刳濬洫,图修世以休命。是以板筑雉堞之殷,井干烽橹之勤,格高五岳,袤广三坟,崪若断岸,矗似长云。制磁石以御冲,糊赪壤以飞文。观基扃之固护,将万祀而一君。出入三代,五百余载,竟瓜剖而豆分。

泽葵依井,荒葛罥涂。坛罗虺蜮,阶斗麕鼯。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风嗥雨啸,昏见晨趋。饥鹰厉吻,寒鸱吓雏。伏暴藏虎,乳血飡肤。崩榛塞路,峥嵘古馗。白杨早落,寒草前衰。稜稜霜气,蔌蔌风威。孤篷自振,惊沙坐飞。灌莽杳而无际,丛薄纷其相依。通池既已夷,峻隅又以颓。直视千里外,唯见起黄埃。凝思寂听,心伤已摧。若夫藻扃黼帐,歌堂舞阁之基;璇渊碧树,弋林钓渚之馆;吴蔡齐秦之声,鱼龙爵马之玩;皆薰歇烬灭,光沉响绝。东都妙姬,南国佳人,蕙心纨质,玉貌绛唇,莫不埋魂幽石,委骨穷尘。岂忆同辇之愉乐,离宫之苦辛哉?

天道如何,吞恨者多。抽琴命操,为芜城之歌。歌曰:“边风急兮城上寒,井径灭兮丘陇残。千龄兮万代,共尽兮何言。”

高阳台·和嶰筠前辈韵

清代 • 林则徐

玉粟收余,金丝种后,蕃航别有蛮烟。双管横陈,何人对拥无眠。不知呼吸成滋味,爱挑灯、夜永如年。最堪怜,是一泥丸,捐万缗钱。

春雷歘破零丁穴,笑蜃楼气尽,无复灰然。沙角台高,乱帆收向天边。浮槎漫许陪霓节,看澄波、似镜长圆。更应传,绝岛重洋,取次回舷。

百年强半,高秋犹在天南畔。幽怀已被黄花乱。更恨银蟾。故向愁人满。

招呼诗酒颠狂伴。羽觞到手判无算。浩歌箕踞巾聊岸。酒欲醒时,兴在卢仝碗。

李白
简介描述: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 。

为人爽朗大方,乐于交友,爱好饮酒作诗,名列“酒中八仙”。曾经得到唐玄宗李隆基赏识,担任翰林供奉,赐金放还,游历全国,先后迎娶宰相许圉师、宗楚客的孙女。唐肃宗李亨即位后,卷入永王之乱,流放夜郎,辗转到达当涂县令李阳冰家。上元二年,去世,时年六十二。

著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李白所作词赋,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后世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