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之麋

唐代柳宗元

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白话译文

临江有个人,打猎时捉到一只麋鹿,把它带回家饲养。刚一进家门,一群狗就流着口水,翘起尾巴,都向小鹿跑来了。主人非常生气,便吓唬退了那群狗。从此以后,主人每天都抱着小鹿同狗接近,让狗来熟悉小鹿,使它们不伤害小鹿。后来又逐渐让狗和小鹿在一起玩耍。时间长了,那些狗也就完全顺从主人的意愿做了。麋鹿逐渐长大以后,忘记了自己是麋鹿,以为狗真的是自己的朋友,时常和狗再一起顶撞翻滚,越来越亲近。狗因为害怕主人,只得与鹿周旋得很好,可是却不时地舔着自己的嘴唇,露出想吃鹿的馋劲儿。

多年之后,鹿走出家门,看见外面的很多野狗在路上,便跑过去想跟它们一同玩耍。这群野狗见鹿主动跑过来,既高兴又恼火,一拥而上扑过去把鹿咬死吃掉了,尸骨散乱地丢在路上。麋鹿到死也没有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

词句注释

  1. 临江:今江西省樟树市。
  2. 畋: 打猎。麋麑:麋鹿。麋,一种小型鹿类。麑,古书上指小鹿。
  3. 畜:饲养。
  4. 垂涎:流口水。
  5. 扬尾:摇尾巴。皆:都。
  6. 怛:惊吓,呵斥。
  7. 自是:从此。自:从。是:这。日:天天、每天。就:接近。
  8. 习示之:让狗看熟了。习,熟悉(也可作“经常”理解)。之,代词,指群犬。
  9. 稍:渐渐,逐渐。
  10. 皆:都。如:依照。
  11. 良:的确。
  12. 抵触偃仆:碰撞翻滚。抵触,相互亲近地碰撞。偃仆,放倒。
  13. 益:更加。狎:态度亲近而不庄重。
  14. 俯仰:周旋,应付。甚:很。善:友好,友善。
  15. 然:表转折。时:经常,常常。啖其舌:舔它自己的舌头(想吃麋鹿)。啖,吃,这里的意思是“舔”的意思。其,自己的。
  16. 众:众多。
  17. 走:跑(过去)。
  18. 喜且怒:既高兴又恼火。
  19. 共:一起。
  20. 狼藉:散乱,这里指尸体散乱不整。
  21. 悟:明白。

作品赏析

作者通过这则寓言尖锐地讽刺了那些倚仗权贵而得意忘形的小人物,指出他们必败的命运,也讽刺了那些无自知之明、认敌为友、结果招致灭亡的人。

这篇寓言在艺术表现上的主要特点有三。第一,状物摹形生动形象,情景如见。如写主人抱幼麋归家,一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八个字活画出群犬一拥而上,急欲啖食之态。下文写麋与犬狎戏,说“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写犬畏主人,一面与麋周旋,一面垂涎三尺之状,也十分传神。又如“外犬见而喜且怒”,用拟人的笔触刻画犬的心理活动也很形象。第二,虽属寓言,状写动物,叙写却入情入理。见出作者体味物情之细,文字叙述之工。如写麋与犬习熟过程,开始入门,群犬垂涎,所以主人叱喝。之后,主人抱麋与犬习熟,由开始之不动,渐至与犬戏耍。进一步写麋渐大,与犬已熟,随意戏闹,竟忘了己之为麋,这个发展过程是完全合乎情理的。第三,寓意深厚,对讽喻之意不作详尽展开,主要通过故事和形象本身体现出来,可让人从不同角度玩味受教。如寓言结尾只一句收束,“麋至死不悟”,寓意深沉。“至死不悟”四个字,既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也勾画出麋的可怜与可悲。

《临江之麋》以揶揄的口吻讽喻了社会上“依势以干非其类”的人。“忘己之麋”任性妄为,冒犯外物,以寻得快乐,可当它失去了主人的庇护,轻而易举地就被外犬“共杀食之”。更加可悲的是它至死还没有明白个中原因。古往今来,行事不知推己之本,躺在别人怀抱里讨口饭吃还自鸣得意的人,并不少见。从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中揭示出深刻的讽喻意义,正是它以小见大的艺术魅力所在。

创作背景

《临江之麋》是《三戒》中的第一篇,是柳宗元谪居永州时所写。作者对封建守旧势力及其爪牙深恶痛绝,采用寓言的形式,对他们进行辛辣的讽刺和深刻的揭露。

名家点评

  • 清·浦起龙《古文眉诠》卷五十四:“节促而宕,意危而冷。猥而深,琐而雅,恒而警。”
  • 清·李元春《唐宋八家文选》:“只叙不断而意自远。”
  • 近代·林纾《韩柳文研究法·柳文研究法》:“文不涉人,而但言麋。读之焯然自了其用意之所在。”

猜你喜欢

诫外生书

两汉 • 诸葛亮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沟上梅花欲发

宋代 • 王安石

亭亭背暖临沟处,脉脉含芳映雪时。

莫恨夜来无伴侣,月明还见影参差。

螃蟹咏

清代 • 曹雪芹

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

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竟无肠。

脐间积冷谗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

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相州昼锦堂厨酝,卫国淇川岸竹萌。

二物烦君走分饷,时哉乘兴倒瑶觥。

从崔中丞过卢少尹郊居

唐代 • 柳宗元

寓居湘岸四无邻,世网难婴每自珍。

莳药闲庭延国老,开樽虚室值贤人。

泉回浅石依高柳,迳转垂藤间绿筠。

闻道偏为五禽戏,出门鸥鸟更相亲。

柳宗元
简介描述:

柳宗元(773年—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祖籍河东郡(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芮城一带)人,出身河东柳氏,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

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章的成就大于诗作。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被推为“游记之祖”。元和十四年(819年),柳宗元去世,享年四十七岁。南宋绍兴年间,宋高宗追谥其为文惠昭灵侯。

柳宗元著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柳宗元遗族所建柳氏民居,现位于山西沁水县文兴村,为国家4A级景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