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六龙,乘风而行。行四海外,路下之八邦。
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行四海外,东到泰山。
仙人玉女,下来翱游。骖驾六龙饮玉浆。
河水尽,不东流。解愁腹,饮玉浆。
奉持行,东到蓬莱山,上至天之门。
玉阙下,引见得入,赤松相对,四面顾望,视正焜煌5。
开玉心正兴,其气百道至。传告无穷闭其口,但当爱气寿万年。
东到海,与天连。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当专之。
心恬澹,无所愒欲。闭门坐自守,天与期气。
愿得神之人,乘驾云车,骖驾白鹿,上到天之门,来赐神之药。
跪受之,敬神齐。当如此,道自来。
华阴山,自以为大。高百丈,浮云为之盖。
仙人欲来,出随风,列之雨。
吹我洞箫,鼓瑟琴,何訚訚!
酒与歌戏,今日相乐诚为乐。
玉女起,起舞移数时。鼓吹一何嘈嘈。
从西北来时,仙道多驾烟,乘云驾龙,郁何蓩蓩。
遨游八极,乃到昆仑之山,西王母侧,神仙金止玉亭。
来者为谁?赤松王乔,乃德旋之门。
乐共饮食到黄昏。多驾合坐,万岁长,宜子孙。
游君山,甚为真。磪䃬砟硌,尔自为神。
乃到王母台,金阶玉为堂,芝草生殿旁。
东西厢,客满堂。主人当行觞,坐者长寿遽何央。
长乐甫始宜孙子。常愿主人增年,与天相守。
乘风驭龙车走出门来,走遍八方,走遍四海。
驾云上高山再下深谷,从四海归来登上泰岱。
仙人玉女结队正游玩,六龙车上玉浆饮不败。
哪知饮干河水不东流,玉浆生愁满腹解不开。
带着心事东上蓬莱山,继续奔走终到天门外。
玉阙之下被人引进门,但见赤松子迎面走来。
前后左右我在仔细看,所见一切辉煌又气派。
玉光闪闪我心情激动,真气流动千百入我怀。
气不开口却告无穷事,为了长寿此气我珍爱。
东海连天神仙之道出,再入高远境意志不改。
心情恬淡,没有贪欲,闭门坐等天自赐气来。
希望成仙者坐上云车,驾一匹白鹿车行飞快。
走上天庭,走进天门,神赐领药就是那气脉。
跪拜接受向神表敬崇,这样做就能与神同在。
华阴山高自己也觉大,身高百丈站在浮云下。
听说仙人将从那里来,我忙出迎风雨全不怕。
吹起洞箫,弹起瑟琴,周围仿佛有香气飘洒。
备上好酒,备上歌舞,今天乐迎不含一丝假。
玉女起身歌舞已多时,乐队伴奏热烈在吹打。
仙来西北驾龙驾云烟,气氛浓郁真是美极了。
游历八方后到达昆仑,王母被围金屋玉庭下。
来者应是王乔赤松子,他们走进功德圆满家。
同饮同食快乐到黄昏,众多神仙围坐来叙话。
如此聚会坚持越长久,后代子孙得益将越大。
遨游君山感觉很真实,大山小石个个是神祇。
如同来到王母瑶台上,金阶玉堂殿旁长灵芝。
东西两厢客人全坐满,主人劝酒祈寿无尽时。
久欢常乐适合子与孙,更愿主人寿长与天齐。
第一首诗通过描写诗人想象自己能自由翱翔四海八荒,得到长生不老的保养方法与灵丹妙药,透露出诗人期望自己能够长寿,实现心中宏愿。“驾六龙,乘风而行。行四海,路下之八邦。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诗一开头就隐隐有一种霸气,写出了出游的威仪感。“六龙”是神话传说中太阳神乘驾着六龙车,羲和为御者。古代天子的车驾为六马,诗人幻想着能乘风驾取龙车,游四海八荒,作者的野心与宏愿在这里隐隐显露。“历登”有领起作用,涵盖了下文的泰山、蓬莱、天门。“行四海外,东到泰山。仙人玉女,下来翱游。骖驾六龙饮玉浆”,先写游历泰山,表达诗人想要一统天下、封禅泰山的雄心壮志。泰山历来被称为“群山之祖,五岳之宗,天地之神,神灵之府”,是历代帝王封禅之地。“河水尽,不东流”,河水也有干涸的时候,暗喻人的寿命有终结的时候。“解愁腹,饮玉浆”,即使胸中愁绪万千,可喝着仙人的琼浆愁怨就都消逝了,表示作者对成仙的向往,可以自由自在地遨游,和仙人玉女游玩,即使有忧愁,也有琼浆来忘却烦恼。“奉持行,东到蓬菜山,上至天之门。玉阙下,引见得入,赤松相对,四面顾望,视正焜煌”,作者遨游的路线:先是“行四海”,接着“下之八邦”“历登高山临溪谷”,然后“东到泰山”“到蓬莱山”,最后到达天宫,看见了仙人赤松子。“蓬莱山”,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三座神山之一,是众人心中的圣地,诗人写自己到达了蓬莱,可见他的自负。“焜煌”,感慨天宫的富丽堂皇,灿烂夺目。诗人描述仙人居处的环境让人惊叹而向往。“开玉心正兴,其气百道至。传告无穷闭其口,但当爱气寿万年。东到海,与天连。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当专之”,星星发出的光芒照耀着自己,仙人们传授长生不老的方法。作者想象着来到天宫后被礼遇款待,还能得到长生不老的奥秘。说明作者内心期望自己能够得到仙法,长生不老“心恬澹,无所愒。欲闭门坐自守,天与期气。愿得神之人乘驾云车,骖驾白鹿,上到天之门,来赐神之药。跪受之,敬神齐。当如此,道自来”,具体讲述如何做能够很好地保养。心情上:“心恬澹,无所愒”;行为上:“欲闭门坐自守”“跪受之,敬神齐”,从而可得长生不老。整篇以虚幻的想象透露出作者心中真实的想法,想象绮丽,笔法曲折,构思巧妙。
第二首诗通过描写与仙人同饮共舞、鼓瑟和鸣的和乐融洽情景,表现出作者渴望长生、冀求升仙的企盼。“华阴山,自以为大。高百丈,浮云为之盖。仙人欲来,出随风,列之雨”,“高百丈”正面使用大概的数字使读者对华阴山的高峻有大概的了解;“浮云为之盖”从侧面描写华阴山的巍峨。“出随风,列之雨”表现出仙人即将出场时呼风唤雨的宏大场面。“吹我泂箫,鼓瑟琴,何訚阁!酒与歌戏,今日相乐诚为乐。玉女起,起舞移数时。鼓吹一何嘈嘈。从西北来时仙道多驾烟,乘云驾龙,郁何蓩蓩”,描写热情迎接仙人与仙人到场时的热闹场面。“何闾阁”“何嘈嘈”“何蓩蓩”三个词层层递进,突出场面的热闹和谐,宾主尽欢。“遨游八极,乃到昆仑之山,西王母侧,神仙金止玉亭。来者为谁?赤松王乔,乃德旋之门。乐共饮食到黄昏。多驾合坐,万岁长,宜子孙”,遨游到西王母的昆仑山,“金止玉亭”将瑶池的富丽堂皇展现出来。“万岁长,宜子孙”,这样宾主尽欢、其乐融融的场景对子孙后代都是有福泽的。这里作者表达了希望天下能够统一,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能够开创盛世的美好愿望。整首诗委婉而含蓄,借仙境的缥缈欢愉,表达出诗人的精神得以解脱的愿望。
第三首诗通过写君山的奇山异石,西王母瑶台的光辉灿烂与高朋满座,表达诗人对仙界的无限向往和祈愿能够成仙的殷切之情。游君山,甚为真。崔嵬砟硌,尔自为神。乃到王母台,金阶玉为堂,芝草生殿旁”,一个“神”字,突出君山山体的巍峨,岩石的突兀,错落有致。用“金阶”“玉为堂”“芝草”这样象征富贵、美妤的事物来烘托西王母瑞台的富丽堂皇,表现出作者对仙界的向往之情。“东西厢,客满堂。主人当行觞,坐者长寿遽何央。长乐甫始宜孙子。常愿主人增年,与天相守”,描写高朋满座、觥筹交错、宾主尽欢的其乐融融场面,指出保持心情愉悦的重要性,不仅可以为子孙积福积德,还可以使自己延年益寿。整首诗语言质朴、结构严谨,但对人生有些消极认识。
曹操此三首《气出唱》诗作,自问世后,所得评价并不高,大多认为反映了曹操思想的消极一面。但仔细品读玩味其诗,并结合曹操一生以建立类比周文王的曹氏天下之追求,说明他的思想与远遁尘嚣、避染世务、畏惮宫廷权利倾軋、不忍杀戮而期盼长生的修道者大相径庭。不能仅以涉修仙诸语,就狭隘地认为诗人晚年只求长生。
对于曹操这样一个杰出军事家、政治家而言,他的仙道思想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即意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以裨益于他的政治军事斗争。而在当时仙玄之风甚嚣尘上社会知名人士及士大夫阶层中喜近仙道者众,故曹操团结道家方士确实是出于政治考虑。所以,作《气出唱》三首诗,真正动机只有一个,即笼络、团结热衷于仙玄之风的这样一个特殊群体,进而服务于他的政治集团的根本利益。
气出唱,被宋人郭茂倩收入《乐府诗集·相和歌辞·相和曲》。李善注引《歌录》:“古相和歌十八曲,《气出》一,《精列》二。《魏武帝集》有《气出》《精列》二古曲。”曹操这三首诗都是游仙诗,具体创作时间未得确证。
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曩者,鼐在京师,歙程吏部,历城周编修语曰:“为文章者,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维盛清治迈逾前古千百,独士能为占文者未广。昔有方侍郎,今有刘先生,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鼐曰:“夫黄、舒之间,天下奇山水也,郁千余年,一方无数十人名于史传者。独浮屠之㑺雄,自梁陈以来,不出二三百里,肩背交而声相应和也。其徒遍天下,奉之为宗。岂山州奇杰之气,有蕴而属之邪?夫释氏衰歇,则儒士兴,今殆其时矣。”既应二君,其后尝为乡人道焉。
鼐又闻诸长者曰:康熙间,方侍郎名闻海外。刘先生一日以布衣走京师,上其文侍郎。侍郎告人曰:“如方某,何足算耶!邑子刘生,乃国士尔。”闻者始骇不信,久乃惭知先生。今侍郎没,而先生之文果益贵。然先生穷居江上,无侍郎之名位交游,不足掖起世之英少,独闭户伏首几案,年八十矣,聪明犹强,著述不辍,有卫武懿诗之志,斯世之异人也巳。
鼐之幼也,尝侍先生,奇其状貌言笑,退辄仿效以为戏。及长,受经学于伯父编修君,学文于先生。游宦三十年而归,伯父前卒,不得复见,往日父执往来者皆尽,而犹得数见先生于枞阳,先生亦喜其来,足疾未平,扶曳出与论文,每穷半夜。
今五月望,邑人以先生生日为之寿,鼐适在扬州,思念先生,书是以寄先生,又使乡之后进者,闻而劝也。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樾,以为日也。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槃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龠,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浮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浮没矣,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者以经术取士,士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海色残阳影断霓,寒涛日夜女郎祠。翠钿尘网上蛛丝。
澄海楼高空极目,望夫石在且留题。六王如梦祖龙非。
将军族贵兵且强,汉家已是浑邪王。
子孙相继在朝野,至今部曲燕支下。
控弦尽用阴山儿,登阵常骑大宛马。
银鞍玉勒绣蝥弧,每逐嫖姚破骨都。
李广从来先将士,卫青未肯学孙吴。
传有沙场千万骑,昨日边庭羽书至。
城头画角三四声,匣里宝刀昼夜鸣。
意气能甘万里去,辛勤判作一年行。
黄云白草无前后,朝建旌旗夕刁斗。
塞上应多侠少年,关西不见春杨柳。
从军借问所从谁?击剑酣歌当此时。
远别无轻绕朝策,平戎早寄仲宣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