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太尉桥公,诞敷明德,泛爱博容。国念明训,士思令谟。灵幽体翳,邈哉晞矣!
吾以幼年逮升堂室,特以顽鄙之姿,为大君子所纳。增荣益观,皆由奖助,犹仲尼称不如颜渊,李生之厚叹贾复。士死知己,怀此无忘。
又承从容约誓之言:“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虽临时戏笑之言,非至亲之笃好,胡肯为此辞乎?匪谓灵忿,能诒己疾,旧怀惟顾,念之凄怆。奉命东征,屯次乡里,北望贵土,乃心陵墓。裁致薄奠,公其尚飨。
已故的前太尉桥公,美德广布,博爱宽容,国家怀念您那些可以作为法则的光辉言论,士人思念您那些高明的谋略。如今精神已经幽远,肉体已经埋葬,离开人世已经很长时间了!
我在幼年得以跟您亲近,以愚笨的资质,受到德高望重的您的款待。为我增加了荣誉,提高了社会地位,都是由于您的奖掖扶助,就像孔子自称不如颜回、李生赞叹贾复一样。士为知己者死,我怀念您的知遇恩德,至死不忘。
又承您从容地和我约定:“我死去之后,路过坟墓时,如果不以一斗酒一只鸡相祭祀,车子过了三步,别怪我让你肚子疼。”虽是一时玩笑,要不是最亲密无间的朋友,怎么肯说出这样的话呢?不是相信您的魂灵发怒能使我生病,只是回首旧日的交情,想起来就悲伤。我如今奉命东征,驻扎在家乡,北望您的故乡,心里想到您的坟墓。致送一点菲薄的祭品,希望您来享用吧!
汉代祭吊文并不多见,略而有两种:一种名为“吊”,是追悼古代不幸的人的,如贾谊《吊屈原赋》;一种名为哀辞,是哀悼夭殇子女的。至于祭友人的文章,曹操这篇可以算作是现存的第一篇。
建安时代的文学,刘勰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文心雕龙·时序》)曹操的散文和诗都是如此。此文就充分表露了他对桥玄的感激之情和必能成就大事业的信心。文章率性任情,直抒胸臆,用古朴甚至诙谐的语言,来体现真情实意,又富于逻辑力量,实是一种“情与气偕,辞共体并”(《文心雕龙·风骨》)的风骨表现。
东汉末年正处于品评人物风气流行的时候,所以此文一开始,就写出桥玄的品德:“诞敷……令谟。”这四字一句的评语,便“辞共体并”,是很得大体、很有骨力的语言。这是讲桥玄一生大布道德于世,泛爱各种人士,广泛容纳人才。国家思念他的遗训,士大夫想着他的嘉谋。特别是头两句,把桥玄在高位而能礼敬少年曹操的这种美德传写出来。“灵幽”二句点题兼过渡,写出桥玄下世之久,而己仍怀念难忘,可知桥玄在作者心中的地位之高,感恩怀德之情不言而喻。
文章第一段,用四字句,骨力劲健,是东汉末碑铭文的习惯写法,这还不足奇。而第二段就显出曹操直抒胸臆的特点。汉灵帝熹平三年,曹操举孝廉为郎前后,曾拜谒过桥玄,所以说赶上了升堂入室,认为自己的资质顽而且陋,竞能受到桥玄的热情接待。这些话确为由衷之言。而下面又深一层说:“增荣益观,皆由奖助”这是讲由于桥玄的品题奖勉,增加了荣誉,增益了世人好评。《世说新语·识鉴》注引《魏书》云:“玄见太祖曰:‘吾见士多矣,未有若君者,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曹操从桥玄那里得到了他所最希望的评价与鼓励,当然是一生感激了。祭文中未重复这些话,这自然是当时所熟知的,所以祭文只用颜渊贾复的典故来比譬,是说桥公对自己的期许,不减于仲尼之认为自己不如颜渊,舞阴李生之赞美贾复是将相之器。然后说:“士死知己,怀此无忘。”这一段文章感情流露得十分充沛,而且是以自己论证了桥玄的话的准确性,更显得文章骨力挺拔,意气昂扬。
文中第三段的戏言,很代表建安文学“杂以嘲戏”的特征。如孔融写给曹操的信,陈琳代曹洪写给魏文帝的信,曹丕《典论·自叙》,曹植《与吴季重书》中所讲:“过屠门而大嚼,虽不得肉,贵且快意”等。这种特点很符合于当时社会任情放纵、不拘泥礼法的风气。如《世说新语·伤逝》记载王粲好驴鸣,死后。魏文帝临丧,让同来的人,各作驴鸣一声来送灵,就是与本文所写很相近的例子。这种话如不是交情深厚的人,是不可能说的。文章接着对桥玄上述一时戏笑的言辞作了情理俱到的评论,正反映曹操“心念旧恩”(《短歌行》语)的感情。所以接着说:“匪谓灵忿,能诒己疾,旧怀惟顾,念之凄怆。”他认为他所以引述这些话语,并不意味着魂灵真的发怒,能够让自己生病,而是思念旧日友好情怀,回想起来十分难过。《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书》云,桥玄曾对曹操说:“吾见天下名士多矣,未有若君者也。君善自持,吾老矣,愿以妻子为托。”这些话大概是和上面这段话同时说的,但史书所记,经过修饰,便远不及文中所述这一细节,最能表达桥玄对曹操的赏识和寄希望于他的真实感情。
最后一段写得很幽默。曹操引用了桥玄生前戏笑之言,既使忘年之交、知己之情表现得更深刻,又使作者怀念死者的感情,表现得极为笃厚,且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感和悲伤感,正所谓哭语以笑语出之,益增加其“哭语”气氛。这种写法也是建安文学所特有的。
这篇文章绝少冗赘言辞,不像六朝祭文多华少实;而结尾六句,写得更爽快简净,是地道英雄人语而不是儿女之情,足以体现曹操文章的古直风格。建安五年曹操打败袁绍于官渡之后,建安七年又假献帝命东征袁绍,路经睢阳。睢阳是桥玄家乡,所以说大军屯驻桥玄乡里。寥寥数语,真是语短心长。
全文才一百七十多字,便将主体的感情和个性都表现得很鲜明。这一祭奠的话语无疑是反映桥玄有先见之明。而曹操大破袁绍于官渡,又继续进攻,此祭就是借告慰桥公之灵,表明作者已奠定了扫平天下的基础。同时,这一祭文也是向朝野人上表示作者不忘旧恩,一语之赐必报,用意深远。
文章通过叙述作者与桥玄的往事,表达了作者对逝者桥玄真挚的怀念之情。全文语言朴素真挚、简洁明快,表现了自由通脱的风格,毫无官样之体。
曹操在年轻时,喜好任侠放荡,所以为一般士大夫所不齿。但当时名士桥玄却慧眼识英才,认为他是安定天下的不世奇才。他慨叹自己年纪衰老,看不到曹操大展雄风的一天,于是把妻子儿女的未来托付给曹操,曹操由此名声鹊起,他也因此而感激桥玄的知遇之恩。汉献帝建安七年(202年),刘备在下邳大败,袁绍也在官渡之战中被曹操击垮,曹操志得意满,班师凯旋。当率军经过故乡谯县时,特地去桥玄的墓地祭祀,这篇文章便是作者悼念桥玄所写的祭文。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志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柳子读古书,睹直道守节者则壮之,盖有激也。恒惧过而失中庸之义,慕西门氏佩韦以戒,故作是赋。其辞曰:
邈予生此下都兮,块天质之悫醇。日月迭而化升兮,浸遁初而枉神。雕大素而生华兮,汨末流以丧真。晞往躅而周章兮,懵倚伏其无垠。世既夺予之太和兮,眷授予以经常。循圣人之通途兮,郁纵臾而不扬。犹悉力而究陈兮,获贞则于典章。嫉时以奋节兮,悯已以抑志。登嵩丘而垂目兮,瞰中区之疆理。横万里而极海兮,颓风浩其四起。汹惊恒而踯躅兮,恶浮诈之相诡。思贡忠于明后兮,振教导乎遐轨。纷吾守此狂狷兮,惧执竞而不柔。探先哲之奥谟兮,攀往列之洪休。曰沉潜而刚克兮,固谠人之嘉猷。嗟行行而踬踣兮,信往古之所仇。彼穹壤之廓殊兮,寒与暑而交修。执中而俟命兮,固仁圣之善谋。
吾祖士师之直道兮,亦愀然于伐国。尼父戮齐而诛卯兮,本柔仁以作极。蔺竦颜以诮秦兮,入降廉犹臣仆。吉优繇而布和兮,残萑蒲以屏匿。刿拔刃于霸侯兮,退鲷婀而畏服。宽与猛其相济兮,孰不颂兹之盛德。克明哲而保躬兮,恢大雅之所勖。阳宅身以执刚兮,卒易师而蒙辜。羽愎心以盭志兮,首身离而不惩。云岳岳而专强兮,果黜志而乖图。咸触屏以拒训兮,肆殒越而就陵。冶讦谏于昏朝兮,名崩弛而陷诛。苟纵直而不羁兮,乃变罹而祸仍。历九折而直奔兮,固摧辕而失途。遵大路而曲辙兮,又求达而不能。广守柔以允塞兮,抵暴梁而坏节。家㧑谦而温美兮,胁子公而丧哲。义师仁而恶狠兮,遂溃腾而灭裂。斯委懦以从邪兮,悼上蔡其何补。徐偃柔以屏义兮,倏邦离而身虏。桑宏和而却武兮,涣宗覆而国举。设任柔而自处兮,蒙大戮而不悟。故曰:纯柔纯弱兮,必削必薄;纯刚纯强兮,必丧必亡。韬义于中,服和于躬;和以义宣,刚以柔通。守而不迁兮,变而无穷。交得其宜兮,乃获其终。姑佩兹韦兮,考古齐同。
乱曰:韦之申申,佩于躬兮;本正生和,探厥中兮。哲人交修,乐有终兮;庶寡其过,追古风兮。
凿开混沌得乌金, 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 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 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出山林。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
奔流聒地响,平野到天荒。
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
男儿少为客,不辨是他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