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和柳恽

唐代李贺

汀洲白蘋草,柳恽乘马归。

江头樝树香,岸上蝴蝶飞。

酒杯箬叶露,玉轸蜀桐虚。

朱楼通水陌,沙暖一双鱼。

白话译文

水中小洲上的芹菜像草翠绿,而唐朝宰相柳恽却乘马归西。

江边的楂树散发出缕缕清香,岸上成群结队蝴蝶悠然飞翔。

接一酒杯箬竹叶露当酒相祭,弹一曲高雅的曲子送给他听。

红楼通向水边处有一条小路,暧水的沙滩边游着两条小鱼。

词句注释

  1. 追和:两人或两人以上用同一题目或同一韵部做诗,称为唱和。如事后参与唱和,即称追和。柳恽:河东人,历仕宋、齐、梁三朝,工于篇什,早有美名,尝作《江南曲》,首句为“汀洲采白蘋”,李贺追和之。
  2. 白蘋(píng):水草名,叶正四方,根生水底,叶敷水上,五月有花,白色。蘋同“苹”。湖州城东南有白蘋洲,柳恽官吴兴太守时于此赋诗,首二句言柳恽从远处归来与妻子团聚。
  3. 樝(zhā)树:山楂树,高五六尺,其果圆,似梨而酸。樝同“楂”。一作“栌树”。
  4. 箬(ruò)叶露:即箬下酒,湖州箬溪水所酿酒味醇美,俗称箬下酒。
  5. 玉轸(zhěn):琴上系弦子的柱轴,华丽者以玉为之。蜀桐:古称以益州白桐为琴瑟者必名器,这里泛指琴体。虚:琴身中空,故曰虚。
  6. 沙暖:喻居处安适。双鱼:喻一对夫妻。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追和南北朝时柳恽所作的《江南曲》,句法和格调都模仿了柳诗所用的齐梁体。柳恽的《江南曲》是一首远客思归的诗。李诗则叙写远客归来后,与家人团聚的欢乐。花香蝶舞的江南风光,很好地烘托了柳恽骑马归来时的欢快心情;沙暧双鱼的景致,也有力地映衬了他们夫妻团聚的和洽温暖。

首联选取特有的景物“汀洲”、“白蘋”,既写出家乡的温暖,又道出柳恽回乡的欢快心情,同时表达出物是人非、柳恽仙去之意。

颔联描写江边、岸上的优美景色,以“楂树香”调动嗅觉,“蝴蝶飞”调动视觉,一静一动,渲染了家乡的可爱。

后两联写夫妻团聚后的欢乐和恩爱,一边畅饮家乡的美酒,一边弹着古琴,使相聚充满了诗情画意。其中颈联诗人李贺表达对柳恽的敬意。尾联描写水中鱼儿竞游,暗喻柳恽生命虽去,精神犹存。

柳恽的《江南曲》写男女相思之情,李贺的追和诗“柳恽乘马归”应之,将笔墨落实到柳恽身上。柳诗写相思之苦,李贺写相聚时的欢乐。柳恽原诗为齐梁流行的艳体,李贺以清新的笔调写夫妇相聚时的即景。因之,所谓“追和”倒不如说是反其意而用之。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贺追和南北朝柳恽所作的《江南曲》所创作的。李贺在入京应试之前,曾到江南“依其十四兄”,故得饱领江南风色,所以这首诗中写到的南中风土,也有他的亲身经历的影子。但有人因而认为这些诗是李贺在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客居潞州时,“遗愁泄恨,神游吴楚而作”,从诗的风格比较清新,节奏比较明快来看,似难信从。叶葱奇推测:“这大概是贺初作奉礼郎,客居京师时的作品,有自叹不如的意思”,诗中寄托了怀念故乡与妻子的感情,庶几近之。

名家点评

  • 宋代吴正子、刘辰翁《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卷一:闲远渐近(“岸上胡蝶飞”句下)。甚不草草。就用柳恽句意,颇迭宕,景语亦近自然。
  • 清代陈本礼《协律钩玄》卷一:此从柳词“故人何不返?春华复应晚。不道新相知,只言行路远”四句意中补撰出来,故云和之也。末不责其不归,责其音问无通,其词婉而深矣。
  • 清代姚文燮《昌谷集注》卷一:恽,南齐人,作《江南曲》有“汀洲采蘋”句。贺盖慕江南风景,而羡恽之抽簪早归放怀自适,故追和之也。樝香粉蝶,美酒瑶琴,水阁临流时通芳讯,以视今之红尘鹿鹿者何如耶?

猜你喜欢

精骑集序

宋代 •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示张寺丞王校勘

宋代 • 晏殊

元巳清明假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

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酒难禁滟滟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游梁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

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宋清传

唐代 • 柳宗元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咸誉清。疾病疕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世之言,徒曰“市道交”。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者众矣。“市道交”岂可少耶?或曰:“清,非市道人也。”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卖残牡丹

唐代 • 鱼玄机

临风兴叹落花频,芳意潜消又一春。

应为价高人不问,却缘香甚蝶难亲。

红英只称生宫里,翠叶那堪染路尘。

及至移根上林苑,王孙方恨买无因。

李贺
简介描述: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河南省宜阳县)人,祖籍陇西郡。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后世称李昌谷。李贺出身唐朝宗室大郑王(李亮)房,门荫入仕,授奉礼郎。仕途不顺,热心于诗歌创作。27岁(一说24岁)英年早逝。

李贺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代表者,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感叹生不逢时和倾诉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他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称其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颂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