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南苑吹花

宋代晏几道

南苑吹花,西楼题叶,故园欢事重重。凭阑秋思,闲记旧相逢。几处歌云梦雨,可怜便、流水西东。别来久,浅情未有,锦字系征鸿。

年光还少味,开残槛菊,落尽溪桐。漫留得,尊前淡月西风。此恨谁堪共说,清愁付、绿酒杯中。佳期在,归时待把,香袖看啼红。

白话译文

南苑吹花,西楼题叶,旧时园中欢乐无限。秋日凭栏静思,想起旧日相逢。追怀往日欢情,可惜早已随流水散去。别来已久,情意渐浅,竟不见书信一封。

年年岁岁,索然无味,栏边菊花已开败,溪旁梧桐叶已落尽。空留下这一杯清酒,与残月冷风相伴。此番离恨别愁,能向何人诉说?唯有寄托于这绿酒杯中。佳期已定,待到归时,看衣袖上多少泪痕。

词句注释

  1. 满庭芳:词牌名,又名“锁阳台”“满庭霜”“潇湘夜雨”“话桐乡”满庭花“等。
  2. 南苑:指汴京玉津园,是出城探春游赏之所。
  3. 吹花:古代重阳节的一种游戏。
  4. 西楼:汴京的一处歌楼,词中歌女所居之处。
  5. 题叶:题写诗句于红叶之上,红叶题诗是宋词中常见的典故。
  6. 重重(chóng):很多。
  7. 歌云梦雨:古时谓男女欢情为云雨情,这里指追怀往日欢情。
  8. 可怜:此处是可惜的意思。
  9. 流水西东:象征离别。
  10. 锦字:相思的书信。前秦秦州刺史窦滔被徙流沙,其妻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
  11. 征鸿:《汉书·苏武传》载,苏武被困匈奴,教汉使诡言,汉武帝在上林苑打猎射中一只大雁,雁足上系有帛书,说苏武流落北国。匈奴不得已,才将苏武放回国。这里借指情人之间以书传情。
  12. 槛(jiàn):窗户下或长廊旁的栏杆。
  13. 漫:此处是“空”的意思。
  14. 绿酒:美酒。
  15. 啼红:泪痕。

作品赏析

晏几道的怀人词大都写得缠绵缱绻、深情绵密,这首《满庭芳·南苑吹花》即是其代表作之一。

“南苑”“西楼”对应“故园”,“吹花”“题叶”对应“欢事重重”,旧日里的欢事很多,“吹花”“题叶”只是代表而已。凭阑所想到的,除了旧日的这些欢事外,还想到了当日的相逢。“闲记”看似无心,实则是念念不忘。“云雨”,自宋玉《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之后,“云雨”便成了男欢女爱的代称。这里只是交代当日的欢乐场景。昔日欢乐相处,如今却天涯相望,词人用“水流西东”来形象地表达出了人各天涯的现实。正因为分别得太久了,所以感情似乎渐渐有所隔膜了,平淡了,即“浅情”。而情浅了,所以也不见“锦字系征鸿”。

下片继续上片因回忆而引起的伤感。“年光还少味”,因形单影只,故觉得日子没有什么意思,有如辛弃疾的“老来情味减”。“开残槛菊,落尽溪桐”是一个完美的对句,同时也是“槛菊开残,溪桐落尽”的倒序,且不仅对应“年光还少味”,而且遥应开篇的“南苑吹花,西楼题叶”,一处乐景,一处悲景,乐景衬哀,而悲景写哀,都指向了词人的寂寞。菊花开残,桐叶落尽,就只剩下“尊前淡月西风”了。“尊前淡月西风”又呼应上片之“几处歌云梦雨”,一哀一乐,复增其哀。而自己的这种凄凉悲哀又能向谁诉说呢?这种无可倾诉的悲哀,只能都付与酒中了。尽管满腹悲哀,词人在最后还是发出了内心的期待:等他日重逢时,一定要让你好好看看我衣服上的啼痕。

整首词由凭阑回忆开始,写到当前,再由眼前秋景,共同深化词人内心的悲凉寂寞,最后期待着再次相逢。从词里的“情愁”“绿酒”“香袖”等见出了晏几道的词擅长修饰雕琢。

创作背景

此词是晏几道为一位歌楼歌女而作,是一首回忆之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名家点评

  • 清·陈廷焯《词则》:柔情蜜意。
  •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诸葛忆兵:这首词《宋词三百首》第一稿入选,第二稿被删除。晏几道家境中衰,情场失意的时候占多数。他自以为对歌妓付出了情感,便祈求对方同等的反馈。事与愿违之后,无休的怨恨汹涌而来,这首词就是宣泄心中的不满与怨恨。虽然借歌妓之口叙说,表现的却是词人自己的真实感受。

猜你喜欢

宿醉离愁慢髻鬟,六铢衣薄惹轻寒,慵红闷翠掩青鸾。

罗袜况兼金菡萏,雪肌仍是玉琅玕,骨香腰细更沈檀。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登城赋

魏晋 • 曹丕

孟春之月,惟岁权舆。和风初畅,有穆其舒。驾言东道,陟彼城楼。逍遥远望,乃欣以娱。平原博敞,中田辟除。嘉麦被垄,缘路带衢。流茎散叶,列绮相扶。水幡幡其长流,鱼裔裔而东驰。风飘颻而既臻,日暗暧而西移。望旧馆而言旋,永优游而无为。

金缕曲·疏影临书卷

清代 • 纳兰性德

疏影临书卷。带霜华、高高下下,粉脂都遣。别是幽情嫌妩媚,红烛啼痕休泫。趁皓月、光浮冰茧。恰与花神供写照,任泼来、淡墨无深浅。持素障,夜中展。

残釭掩过看逾显。相对处、芙蓉玉绽,鹤翎银扁。但得白衣时慰藉,一任浮云苍犬。尘土隔、软红偷免。帘幕西风人不寐,恁清光、肯惜鹴裘典。休便把,落英剪。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明代 • 王世贞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

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晏几道
简介描述:

晏几道(1038年-1110年),字叔原,号小山,江西省进贤县文港镇晏殊村人。晏殊之子。宋代词人。

晏几道出身名门,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诗词天赋,14岁参加科举考试,金榜题名。凭借《鹧鸪天》名扬天下。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晏殊去世,17岁的晏几道结束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晏几道的朋友郑侠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治罪,晏几道因此受到牵连,被送进牢狱,后得以释放。晏几道和在京城等待新官职的黄庭坚走得很近。后晏几道决心远离官场,寄情于诗词创作。至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年),晏几道在寂寞困顿中逝世。

晏几道存世的词集《小山词》260首词作中,长调仅有3首,其余全为小令晏几道的诗词所表达的寓意深远,为宋代最浪漫的词作。晏几道是北宋词坛写小令“第一人”,正是因为其创作,小令才能成为日后流行的词调体式之一。在李商隐、李煜、黄庭坚等一众曾借梦抒情的文人中,晏几道堪称其中的高手。晏几道以梦写情的创作手法,对后世词坛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