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南苑吹花

宋代晏几道

南苑吹花,西楼题叶,故园欢事重重。凭阑秋思,闲记旧相逢。几处歌云梦雨,可怜便、流水西东。别来久,浅情未有,锦字系征鸿。

年光还少味,开残槛菊,落尽溪桐。漫留得,尊前淡月西风。此恨谁堪共说,清愁付、绿酒杯中。佳期在,归时待把,香袖看啼红。

白话译文

南苑吹花,西楼题叶,旧时园中欢乐无限。秋日凭栏静思,想起旧日相逢。追怀往日欢情,可惜早已随流水散去。别来已久,情意渐浅,竟不见书信一封。

年年岁岁,索然无味,栏边菊花已开败,溪旁梧桐叶已落尽。空留下这一杯清酒,与残月冷风相伴。此番离恨别愁,能向何人诉说?唯有寄托于这绿酒杯中。佳期已定,待到归时,看衣袖上多少泪痕。

词句注释

  1. 满庭芳:词牌名,又名“锁阳台”“满庭霜”“潇湘夜雨”“话桐乡”满庭花“等。
  2. 南苑:指汴京玉津园,是出城探春游赏之所。
  3. 吹花:古代重阳节的一种游戏。
  4. 西楼:汴京的一处歌楼,词中歌女所居之处。
  5. 题叶:题写诗句于红叶之上,红叶题诗是宋词中常见的典故。
  6. 重重(chóng):很多。
  7. 歌云梦雨:古时谓男女欢情为云雨情,这里指追怀往日欢情。
  8. 可怜:此处是可惜的意思。
  9. 流水西东:象征离别。
  10. 锦字:相思的书信。前秦秦州刺史窦滔被徙流沙,其妻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
  11. 征鸿:《汉书·苏武传》载,苏武被困匈奴,教汉使诡言,汉武帝在上林苑打猎射中一只大雁,雁足上系有帛书,说苏武流落北国。匈奴不得已,才将苏武放回国。这里借指情人之间以书传情。
  12. 槛(jiàn):窗户下或长廊旁的栏杆。
  13. 漫:此处是“空”的意思。
  14. 绿酒:美酒。
  15. 啼红:泪痕。

作品赏析

晏几道的怀人词大都写得缠绵缱绻、深情绵密,这首《满庭芳·南苑吹花》即是其代表作之一。

“南苑”“西楼”对应“故园”,“吹花”“题叶”对应“欢事重重”,旧日里的欢事很多,“吹花”“题叶”只是代表而已。凭阑所想到的,除了旧日的这些欢事外,还想到了当日的相逢。“闲记”看似无心,实则是念念不忘。“云雨”,自宋玉《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之后,“云雨”便成了男欢女爱的代称。这里只是交代当日的欢乐场景。昔日欢乐相处,如今却天涯相望,词人用“水流西东”来形象地表达出了人各天涯的现实。正因为分别得太久了,所以感情似乎渐渐有所隔膜了,平淡了,即“浅情”。而情浅了,所以也不见“锦字系征鸿”。

下片继续上片因回忆而引起的伤感。“年光还少味”,因形单影只,故觉得日子没有什么意思,有如辛弃疾的“老来情味减”。“开残槛菊,落尽溪桐”是一个完美的对句,同时也是“槛菊开残,溪桐落尽”的倒序,且不仅对应“年光还少味”,而且遥应开篇的“南苑吹花,西楼题叶”,一处乐景,一处悲景,乐景衬哀,而悲景写哀,都指向了词人的寂寞。菊花开残,桐叶落尽,就只剩下“尊前淡月西风”了。“尊前淡月西风”又呼应上片之“几处歌云梦雨”,一哀一乐,复增其哀。而自己的这种凄凉悲哀又能向谁诉说呢?这种无可倾诉的悲哀,只能都付与酒中了。尽管满腹悲哀,词人在最后还是发出了内心的期待:等他日重逢时,一定要让你好好看看我衣服上的啼痕。

整首词由凭阑回忆开始,写到当前,再由眼前秋景,共同深化词人内心的悲凉寂寞,最后期待着再次相逢。从词里的“情愁”“绿酒”“香袖”等见出了晏几道的词擅长修饰雕琢。

创作背景

此词是晏几道为一位歌楼歌女而作,是一首回忆之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名家点评

  • 清·陈廷焯《词则》:柔情蜜意。
  •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诸葛忆兵:这首词《宋词三百首》第一稿入选,第二稿被删除。晏几道家境中衰,情场失意的时候占多数。他自以为对歌妓付出了情感,便祈求对方同等的反馈。事与愿违之后,无休的怨恨汹涌而来,这首词就是宣泄心中的不满与怨恨。虽然借歌妓之口叙说,表现的却是词人自己的真实感受。

猜你喜欢

采莲子·菡萏香莲十顷陂

唐代 • 皇甫松

菡萏香连十顷陂(举棹),小姑贪戏采莲迟(年少)。

晚来弄水船头湿(举棹),更脱红裙裹鸭儿(年少)。

春日登楼怀归

宋代 •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黄花细雨时候,催上渡头船。

鸥似雪,水如天,忆当年。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

宿江边阁

唐代 • 杜甫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望江怨·送别

清代 • 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愁云青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

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晏几道
简介描述:

晏几道(1038年-1110年),字叔原,号小山,江西省进贤县文港镇晏殊村人。晏殊之子。宋代词人。

晏几道出身名门,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诗词天赋,14岁参加科举考试,金榜题名。凭借《鹧鸪天》名扬天下。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晏殊去世,17岁的晏几道结束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晏几道的朋友郑侠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治罪,晏几道因此受到牵连,被送进牢狱,后得以释放。晏几道和在京城等待新官职的黄庭坚走得很近。后晏几道决心远离官场,寄情于诗词创作。至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年),晏几道在寂寞困顿中逝世。

晏几道存世的词集《小山词》260首词作中,长调仅有3首,其余全为小令晏几道的诗词所表达的寓意深远,为宋代最浪漫的词作。晏几道是北宋词坛写小令“第一人”,正是因为其创作,小令才能成为日后流行的词调体式之一。在李商隐、李煜、黄庭坚等一众曾借梦抒情的文人中,晏几道堪称其中的高手。晏几道以梦写情的创作手法,对后世词坛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