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鱼水·帝里疏散

宋代柳永

帝里疏散,数载酒萦花系,九陌狂游。良景对珍筵恼,佳人自有风流。劝琼瓯。绛唇启、歌发清幽。被举措、艺足才高,在处别得艳姬留。

浮名利,拟拚休。是非莫挂心头。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莫闲愁。共绿蚁、红粉相尤。向绣幄,醉倚芳姿睡,算除此外何求。

白话译文

在京城的数年中,因闲散无聊而沉浸于美酒佳人,纵情游逛在京城的大道闹市。被良辰美景和珍美佳筵以及佳人天生的美好动人的风韵所撩拨。佳人朱唇开启,一边唱着明亮而幽美的歌,一边不停地敬劝美酒。被推举为艺足才高的我,处处都特别得到美女的挽留。

名利如同浮云,我将不顾一切将它放弃。是非莫要挂在心头,富贵岂能听命于人,时运来的时候我的高尚志向一定能实现。不要无端地忧愁,与佳人共醉相恋,醉后去往佳人华丽闺房和她相依而睡,想想看,除了这样之外我别无他求。

词句注释

  1. 如鱼水:词牌名,《乐章集》注“仙吕调”,双调九十四字,上片九句六平韵,下片九句七平韵。
  2. 帝里:指北宋京城汴京。疏散(sǎn):疏放散漫,不受拘束。谢灵运《过白岸亭》:“未若长疏散,万事恒抱朴。”
  3. 酒萦(yíng)花系:被美酒和美女牵绊。
  4. 九陌:汉代长安街有八街、九陌。后来泛指都城大路。狂游:纵情游逛。高启《送张员外从军越上》:“刀头装得愿酬恩,知是狂游广州客。”
  5. 良景:好景,美景。珍筵(yán):华贵的筵会。恼:撩拨。王安石《夜宜》:“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6. 琼瓯(ōu):玉杯,此处代指美酒。
  7. 绛(jiàng)唇:红唇。清幽:形容歌声清亮幽雅。
  8. 举措:举出而安置之,这里有重视、抬举的意思。
  9. 在处:到处;处处。张籍《赠别王侍御赴任陕州司马》:“京城在处闲人少,惟共君行并马蹄。”别得:特别得到。
  10. 拚(pàn):舍弃。休:句末语气助词。施耐庵《水浒传》:“武松笑道:‘却才去肚里发一发,我们去休。’”
  11. 时:时运。酬:实现愿望。李频《春日思归》:“壮志未酬三尺剑,故乡空隔万重山。”
  12. 绿蚁:新酿的酒还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即绿酒),细如蚁(即酒的泡沫),称为“绿蚁”。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红粉:本指女子化妆用的胭脂与铅粉,后引申代指女子。相尤:这里有相得益彰的意思。尤,优异,突出。
  13. 绣幄(wò):绣花的帷帐。此指女子的闺房。

作品赏析

柳永一生并没有放弃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他在求之遇挫之时、求之未得之后,往往流连于舞榭歌台、酒楼妓馆,以感官上的享受,暂时平复内心的失落与不平。《如鱼水》就是一首反映柳永这种人生态度与心理历程的词。

词的上片写柳永在汴京不受拘束、“酒萦花系”的生活,按照词意,大致可分为三层。“帝里疏散”三句为第一层,概写在帝都的不受拘束、“酒萦花系”的生活。宋太宗至道元年(公元995年),柳永时年九岁,自故里崇安来到汴京,一直到中进士之前,除了于宋真宗景德年间出游三年外,一直住在汴京。期间除士子学业外,常常往来于歌妓酒馆,大多数时候是以在妓女中填词讨润笔为目的的,但也不排除其浪荡的一面。故柳永说自己“数载酒萦花系,九陌狂游”是实写,非泛泛之言。接下来,“良景对珍筵恼”四句为第二层,具体描写在帝都的不受拘束、“酒萦花系”的生活,有“良景”,有“珍筵”,这些就是前面说的“酒萦”了,光有“酒萦”还不够,还要有“花系”,于是“佳人”出来“劝琼瓯”了,并且为了给饮酒助兴,又“绛唇启”,唱起歌来,歌声是清亮幽雅的。接下来,“被举措”二句为第三层,写此中的自己“艺足才高”,博得“艳姬”分外的青睐。

过片换头,词人虽直言“浮名利,拟拚休。是非莫挂心头”,要撒手名利,忘却是非,但他毕竟未能完全忘情于世事, 也决不肯轻掷自己的天赋才华,所以他在这里加了一个“拟”字。接下来他又高唱“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莫闲愁”,大似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气概。但柳永毕竟没有李白的狂放,他唱起这些高调显得有些底气不足,于是最后还是走向“绿蚁”、“红粉”的温柔乡中,进入“除此外”更“何求”的无奈境地。在这里不要忽略了“除此外何求”前的那一个“算"字。透过这个“算"字,我们知道,柳永曾反复地掂量、算计过“此外”的种种活法,不言而喻,“算”的结果是路路难通,于是才不得不落到“此”中来。这实在是柳永无奈的选择。

全词并没有更深的思想内涵,构思、布局,也无甚可观。在语言上,“良辰对珍宴恼"与“时会高志须酬"二句分别用句中对,反而有失流畅之美,又与词中“举措”、“在处”,“拚休”等口语显得有些不谐和;而“向绣幄,醉倚芳姿睡”一语,又未免低俗。

词的价值在于,柳永坦诚直率地把一个真实的自我剖析给世人,毫不掩饰、造作、矫情,这是柳水的难得之处,也是他的可贵之处这首词使我们真切地了解到柳永其人性格、生活、思想的一些重要侧面。

创作背景

观词中内容,此词应作于《鹤冲天·黄金榜上》之后不久,也就是柳永初试落第之后.然具体创作年份则无法考证。若将此词与《鹤冲天·黄金榜上》加以对比,其心里情绪之变化,简直判若两人。那种“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之后的所谓“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才子佳人,自是白衣卿相”,不过是从初试失败中暂时解脱出来的一种自我解嘲而已。到了痛定思痛的时候,柳永就没有也不会那么超然了。

名家点评

  • 薛瑞生《柳永词选》:内容决定形式,此词前片叙其“帝里疏散”境况,后片出之议论,将其以醇酒美人解闷之心情写到十分。

猜你喜欢

杜侍御送贡物戏赠

唐代 • 张谓

铜柱朱崖道路艰,伏波横海旧登坛。

越人自贡珊瑚树,汉使何劳獬豸冠。

疲马山中愁日晚,孤舟江上畏风寒。

由来此物称难得,多恐君王不忍看。

长相思·雨

宋代 • 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论文偶记

清代 • 刘大櫆

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曹子桓、苏子由论文,以气为主,是矣。然气随神转,神浑则气灏,神远则气逸,神伟则气高,神变则气奇,神深则气静,故神为气之主。至专以理为主,则未尽其妙。盖人不穷理读书,则出词鄙倍空疏,人无经济,则言虽累牍,不适于用。故义理、书卷、经济者,行文之实,若行文自另是—事。譬如大匠操斤,无土木材料,纵有成风尽垩手段,何处设施?然有土木材料,而不善设施者甚多,终不可为大匠。故文人者,大匠也。神气音节者,匠人之能事也,义理、书卷、经济者,匠人之材料也。

神者,文家之宝。文章最要气盛,然无神以主之,则气无所附,荡乎不知其所归也。神者气之主,气者神之用。神只是气之精处。古人文章可告人者惟法耳,然不得其神而徒守其法,则死法而已。要在自家于读时微会之。李翰云:“文章如千军万马;风恬雨霁,寂无人声。”此语最形容得气好。论气不论势,文法总不备。

文章最要节奏;管之管弦繁奏中,必有希声窃渺处。

神气者,文之最精处也;音节者,文之稍粗处也;字句者,文之最粗处也。然余谓论文而至于字句,则文之能事尽矣。盖音节者,神气之迹也;字句者,音节之矩也。神气不可见,于音节见之;音节无可准,以字句准之。

音节高则神气必高,音节下则神气必下,故音节为神气之迹。一句之中,或多一字,或少一字;一字之中,或用平声,或用仄声;同一平字仄字,或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则音节迥异,故字句为音节之矩。积字成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

文贵奇,所谓“珍爱者必非常物”。然有奇在字句者,有奇在意思者,有奇在笔者,有奇在丘壑者,有奇在气者,有奇在神者。字句之奇,不足为奇;气奇则真奇矣;神奇则古来亦不多见。次第虽如此,然字句亦不可不奇、自是文家能事。扬子《太玄》、《法言》,昌黎甚好之,故昌黎文奇。奇气最难识,大约忽起忽落,其来无端,其去无迹。读古人文,于起灭转接之间,觉有不可测识处,便是奇气。奇,正与平相对。气虽盛大,一片行去,不可谓奇。奇者,于一气行走之中,时时提起。太史公《伯夷传》可谓神奇。

文贵简。凡文,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辞切则简,理当则简,味淡则简,气蕴则简,品贵则简,神远而含藏不尽则简。故简为文章尽境。程子云:“立言贵含蓄意思,勿使无德者眩,知德者厌。”此语最有味。

文贵变。《易》曰:“虎变文炳,豹变文蔚。”又曰:“物相杂,故曰文。”故文者,变之谓也。一集之中篇篇变,一篇之中段段变,一段之之句句变,神变、气变、境变、音节变、字句变,惟昌黎能之。

文法有平有奇,须是兼备,乃尽文人之能事。上古文字初开,实字多,虚字少。典漠训诰,何等简奥,然文法自是未备。至孔于之时,虚字详备,作者神态毕出。《左氏》情韵并美,文采照耀。至先秦战国,更加疏纵。汉人敛之,稍归劲质,惟子长集其大成。唐人宗汉,多峭硬。宋人宗秦,得其疏纵,而失其厚茂,气味亦少薄矣。文必虚字备而后神态出,何可节损?然校蔓软弱,少古人厚重之气,自是后人文渐薄处。史迁句法似赘拙,而实古厚可爱。

理不可以直指也,故即物以明理,情不可以显言也,故即事以寓情。即物以明理,《庄子》之文也;即事以寓情,《史记》之文也。

凡行文多寡短长,抑扬高下,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学者求神气而得之于音节,求音节而得之于字句,则思过半矣。其要只在读古人文字时,便设以此身代古人说话,一吞一吐,皆由彼而不由我。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便是与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久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

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

唐代 • 李白

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

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

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

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宋代 • 辛弃疾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柳永
简介描述: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监、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约皇祐五年(1053年),柳永在润州去世。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柳永一生专意于词的创作,成就显著,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较大创新。他首变五代、宋初词多以小令为主的模式,专意创作长调,有的甚至是他自创的新调,故李清照称他“变旧声作新声”。柳词的内容较之前人也有所拓展,其羁旅行役词,表现了一位下层士大夫文人在仕途挣扎流浪的种种困境,颇能引发人们的共鸣。《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其羁旅行役词的代表作,词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古今俊句,为时人所称道。其都市风情词,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宋仁宗时代社会的繁荣景象,黄裳说其词“能道嘉佑中太平气象,如观杜甫诗,典雅文华,无所不有”。陈振孙也认为他把“承平气象形容曲尽”。有词作《乐章集》存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