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送王修甫东还

元代王恽

樊川吾所爱,老我莫能俦。二年鞍马淇上,来往更风流。梦里池塘春草,却被鸣禽呼觉,柳暗水边楼。浩荡故园思,汶水日悠悠。

洛阳花,梁苑月,苦迟留。半生许与词伯,不负壮年游。我亦布衣游子,久欲观光齐鲁,羁绁在鹰韛、早晚西湖上,同醉木兰舟。

白话译文

樊川是我深爱的地方,可惜年老的我无人能及。在淇水边骑马奔波了两年,来来往往更显得洒脱不羁。梦中是那池塘边春日里茂盛的嫩草,却被鸟鸣声唤醒,水边柳树成荫,掩映着楼阁。对故乡的思念如潮水般汹涌,汶水悠悠,流逝不息。

洛阳的牡丹,梁苑的明月,让我久久留恋不愿离去。半生都与文坛才俊相交,没有辜负壮年的游历。我自己也是个平民游子,早就有心去齐鲁大地观光游览,却一直被俗务羁绊。真希望早日能解脱束缚,到西湖边,在那木兰舟上与你一同痛饮,共享欢乐。

词句注释

  1. 王修甫:王恽好友,酬唱频仍。
  2. 樊川:唐诗人杜牧的别称。杜牧别业(别墅)樊川,有《樊川集》。杜牧自称“樊川翁”。
  3. 老我句:到老我也不能(与之)为伍。指业绩和名声赶不上杜牧。俦(chóu):同辈,伴侣。
  4. 鞍马:鞍子和马,借指骑马或战斗的生活。
  5. 鸣禽呼觉:叫声悦耳的鸟类吵醒。觉,睡醒。
  6. 汶水:水名,在中国山东省。亦称“大汶河”。
  7. 洛阳花:当指洛阳牡丹。
  8. 梁苑:西汉梁孝王所建东苑,故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南。后人常以“梁苑隋堤”为吟咏历史胜迹之典。
  9. 词伯(cí bó):,称誉擅长文词的大家,犹词宗。
  10. 布衣:粗布衣服。旧常称平民。
  11. 游子:离家远行或长年客居外乡的人。
  12. 观光:参观外国外地的景物建筑等。
  13. 齐鲁:古代的齐国鲁国,因原在今山东省内,所以今天常以“齐鲁”称山东省。
  14. 羁绁:jīxiè,马络头和马缰绳,亦泛指驭马或缚系禽兽的绳索。引申为拘禁,系缚;控制;束缚;滞留。
  15. 鹰韛:当为地名。(韛,bài,古代用来鼓风吹火的皮囊,俗称“风箱”。)
  16. 木兰舟:用木兰树造的船。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下:"木兰洲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七里洲中,有鲁般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后常用为船的美称,并非实指木兰木所制。

作品赏析

词的上片即表达对樊川的深爱,同时感叹自己年老无法与之相比,然后回忆在淇水边骑马往来风流、洒脱的日子,描写梦境中的春日景象,最后点出对故园的深深思念;下片更深一层进行回忆,回顾自己的半生,与文人墨客交往密切,没有辜负壮年的追求,以布衣游子的身份自居,向往齐鲁大地却身受种种束缚,结末以美好的愿景收束,想象着在西湖上与友人同醉于木兰舟中。全词语言清新,展现了词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过往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自由的向往。

猜你喜欢

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嗟因循、久作天涯客。负佳人、几许盟言,便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成忧戚。

愁极,再三追思,洞房深处,几度饮散歌阕,香暖鸳鸯被。岂暂时疏散,费伊心力。殢云尤雨,有万般千种,相怜相惜。

恰到如今,天长漏永,无端自家疏隔。知何时、却拥秦云态?原低帏昵枕,轻轻细说与,江乡夜夜,数寒更思忆。

多病休文都瘦损,不堪金带垂腰。望湖楼上暗香飘。和风春弄袖,明月夜闻箫。

酒醒梦回清漏永,隐床无限更潮。佳人不见董娇饶。徘徊花上月,空度可怜宵。

万安香城寺别虔守赵公

宋代 • 周敦颐

公暇频陪尘外游,朝天仍得送行舟。

轩车更共入山脚,旌旆且从留渡头。

精舍泉声清㶁㶁,高林云色淡悠悠。

谈终道奥愁言去,明日瞻思上郡楼。

踏莎行·杨柳回塘

宋代 • 贺铸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同题仙游观

唐代 • 韩翃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王恽
简介描述:

王恽(yùn)(1227—1304年7月23日),字仲谋,号秋涧。卫州路汲县(今河南卫辉市)人。元朝学者、诗人兼政治家。

中统元年(1260年),王恽得到姚枢的推荐,被擢升为中书省详定官。中统二年(1262年),被授予中书省左司都事。七月进入翰林院任事。不久受李璮、王文统案牵连而革职。至元五年(1268年),被起用为御史台首位监察御史。之后历官承直郎平阳路总管府判官、翰林待制、河南河北道按察使、行御史台治书侍御史、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副使。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拒绝卢世荣的征召,以疾回归乡里。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受董文用举荐,出任闽海道提刑按察使。次年请归。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又以老臣的身份受征召进京。随后被授予翰林学士嘉议大夫、通议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大德五年(1301年),致仕归家。大德八年(1304年),病薨于汲县,终年七十八岁,谥文定。

王恽是金、元之际著名的诗文大家和元世祖时期的重要文臣,在金末元初文坛上独树一帜,其诗文影响遍及整个元代。一生仕宦,是元世祖、裕宗和成宗三代谏臣。其词清丽雅正,平易通达,风格接近苏轼、辛弃疾。其书法遒婉。著有《秋涧先生全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