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送王修甫东还

元代王恽

樊川吾所爱,老我莫能俦。二年鞍马淇上,来往更风流。梦里池塘春草,却被鸣禽呼觉,柳暗水边楼。浩荡故园思,汶水日悠悠。

洛阳花,梁苑月,苦迟留。半生许与词伯,不负壮年游。我亦布衣游子,久欲观光齐鲁,羁绁在鹰韛、早晚西湖上,同醉木兰舟。

白话译文

樊川是我深爱的地方,可惜年老的我无人能及。在淇水边骑马奔波了两年,来来往往更显得洒脱不羁。梦中是那池塘边春日里茂盛的嫩草,却被鸟鸣声唤醒,水边柳树成荫,掩映着楼阁。对故乡的思念如潮水般汹涌,汶水悠悠,流逝不息。

洛阳的牡丹,梁苑的明月,让我久久留恋不愿离去。半生都与文坛才俊相交,没有辜负壮年的游历。我自己也是个平民游子,早就有心去齐鲁大地观光游览,却一直被俗务羁绊。真希望早日能解脱束缚,到西湖边,在那木兰舟上与你一同痛饮,共享欢乐。

词句注释

  1. 王修甫:王恽好友,酬唱频仍。
  2. 樊川:唐诗人杜牧的别称。杜牧别业(别墅)樊川,有《樊川集》。杜牧自称“樊川翁”。
  3. 老我句:到老我也不能(与之)为伍。指业绩和名声赶不上杜牧。俦(chóu):同辈,伴侣。
  4. 鞍马:鞍子和马,借指骑马或战斗的生活。
  5. 鸣禽呼觉:叫声悦耳的鸟类吵醒。觉,睡醒。
  6. 汶水:水名,在中国山东省。亦称“大汶河”。
  7. 洛阳花:当指洛阳牡丹。
  8. 梁苑:西汉梁孝王所建东苑,故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南。后人常以“梁苑隋堤”为吟咏历史胜迹之典。
  9. 词伯(cí bó):,称誉擅长文词的大家,犹词宗。
  10. 布衣:粗布衣服。旧常称平民。
  11. 游子:离家远行或长年客居外乡的人。
  12. 观光:参观外国外地的景物建筑等。
  13. 齐鲁:古代的齐国鲁国,因原在今山东省内,所以今天常以“齐鲁”称山东省。
  14. 羁绁:jīxiè,马络头和马缰绳,亦泛指驭马或缚系禽兽的绳索。引申为拘禁,系缚;控制;束缚;滞留。
  15. 鹰韛:当为地名。(韛,bài,古代用来鼓风吹火的皮囊,俗称“风箱”。)
  16. 木兰舟:用木兰树造的船。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下:"木兰洲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七里洲中,有鲁般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后常用为船的美称,并非实指木兰木所制。

作品赏析

词的上片即表达对樊川的深爱,同时感叹自己年老无法与之相比,然后回忆在淇水边骑马往来风流、洒脱的日子,描写梦境中的春日景象,最后点出对故园的深深思念;下片更深一层进行回忆,回顾自己的半生,与文人墨客交往密切,没有辜负壮年的追求,以布衣游子的身份自居,向往齐鲁大地却身受种种束缚,结末以美好的愿景收束,想象着在西湖上与友人同醉于木兰舟中。全词语言清新,展现了词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过往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自由的向往。

猜你喜欢

泊秦淮

唐代 •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迷神引·贬玉溪对江山作

宋代 • 晁补之

黯黯青山红日暮,浩浩大江东注。余霞散绮,向烟波路。使人愁,长安远,在何处。几点渔灯小,迷近坞。一片客帆低,傍前浦。

暗想平生,自悔儒冠误。觉阮途穷,归心阻。断魂素月,一千里、伤平楚。怪竹枝歌,声声怨,为谁苦。猿鸟一时啼,惊岛屿。烛暗不成眠,听津鼓。

兰陵王·赋一丘一壑

宋代 • 辛弃疾

一丘壑。老子风流占却。茅檐上、松月桂云,脉脉石泉逗山脚。寻思前事错。恼杀晨猿夜鹤。终须是、邓禹辈人,锦绣麻霞坐黄阁。

长歌自深酌。看天阔鸢飞,渊静鱼跃。西风黄菊芗喷薄。怅日暮云合,佳人何处,纫兰结佩带杜若。入江海曾约。

遇合。事难托。莫系磬门前,荷蒉人过,仰天大笑冠簪落。待说与穷达,不须疑著。古来贤者,进亦乐,退亦乐。

山中问答

唐代 •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寒夜闻角

元代 • 萨都剌

野人卧病不得眠,呜呜画角声凄然。

黄云隔断塞北月,白雁叫破江南烟。

山城地冷迫岁暮,野梅雪落溪风颠。

长门美人怨春老,新丰逆旅惜少年。

夜深悲壮声摇天,万瓦月白霜华鲜。

野人一夜梦入塞,走马手提铁节鞭。

髑髅饮酒雪一丈,壮士起舞毡帐前。

五更梦醒气如虎,将军何人知在边?

王恽
简介描述:

王恽(yùn)(1227—1304年7月23日),字仲谋,号秋涧。卫州路汲县(今河南卫辉市)人。元朝学者、诗人兼政治家。

中统元年(1260年),王恽得到姚枢的推荐,被擢升为中书省详定官。中统二年(1262年),被授予中书省左司都事。七月进入翰林院任事。不久受李璮、王文统案牵连而革职。至元五年(1268年),被起用为御史台首位监察御史。之后历官承直郎平阳路总管府判官、翰林待制、河南河北道按察使、行御史台治书侍御史、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副使。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拒绝卢世荣的征召,以疾回归乡里。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受董文用举荐,出任闽海道提刑按察使。次年请归。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又以老臣的身份受征召进京。随后被授予翰林学士嘉议大夫、通议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大德五年(1301年),致仕归家。大德八年(1304年),病薨于汲县,终年七十八岁,谥文定。

王恽是金、元之际著名的诗文大家和元世祖时期的重要文臣,在金末元初文坛上独树一帜,其诗文影响遍及整个元代。一生仕宦,是元世祖、裕宗和成宗三代谏臣。其词清丽雅正,平易通达,风格接近苏轼、辛弃疾。其书法遒婉。著有《秋涧先生全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