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人醉·暮景萧萧雨霁

宋代柳永

暮景萧萧雨霁。云淡天高风细。正月华如水。金波银汉,潋滟无际。冷浸书帷梦断,却披衣重起。临轩砌。

素光遥指。因念翠蛾,杳隔音尘何处,相望同千里。尽凝睇。厌厌无寐。渐晓雕阑独倚。

白话译文

傍晚雨过天晴,庭院里一片寂静。天高云淡,微风细细。在这如水月光中,星光与之交相辉映,仿佛没有边际一般。书房中的冷气将梦打断,只好披上衣服又一次起来。来到台阶前。

月光高照。因为想念远方的妻子,远隔千里的音信在何处,同时望着天上的明月。尽凝视。寂寞无法入睡。天色将明,仍独自倚着阑干。

词句注释

  1. 佳人醉:词牌名,《乐章集》注“双调”。双调七十一字,上片七句五仄韵,下片八句六仄韵。
  2. 暮景:傍晚的景色。杜牧《题敬爱寺楼》:“暮景千山雪,春寒百尺楼。”萧萧:萧条,寂静。雨霁(jì):雨过天晴。
  3. 月华:月光。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4. 金波:本谓月光,月光浮动若金之波流,借指月亮。白居易《对琴待月》:“玉轸临风久,金波出雾迟。”银汉:银河。温庭筠《太液池歌》:“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
  5. 潋滟:水波荡漾的样子。此指星光月光交相辉映。
  6. 书帷:书斋中的帷帐,代指书斋。高启《题天池石辟图》:“乃知别有缩地术,坐移胜景来书帷。”
  7. 轩砌:屋前台阶。杜甫《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重叙东都别,朝阴改轩砌。”
  8. 素光:月光。
  9. 翠蛾:妇女细而长曲的黛眉,泛指美女。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翠娥婵娟初月晖,美人更唱舞罗衣。”
  10. 杳隔:远隔。杜光庭《川主相公周天后土诸神醮词》:“志切匡君,难申嵇绍之忠;山川杳隔,空抆袁安之泪。”音尘:音信,消息。白居易《忆微之》:“三年隔阔音尘断,两地飘零气味同。”
  11. 凝睇:凝望,注视。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一折:“你看他嚬眉凝睇,如有所待。”
  12. 厌厌:无精打采。
  13. 雕阑:用彩画装饰的阑干。

作品赏析

上片先写夜景。“暮景萧萧雨霁”两句写玉宇在暮雨初霁之后的恬静、幽美和辽阔。“云淡天高”让人体味出阔大,而只有在静境中才会感觉到“风细’。前句的“萧萧雨霁”作为时间背景也烘托了后句的环境氛围。正是“萧萧”雨声之止才让人更鲜明地体察到“云淡天高风细”之景。下面三句紧承“暮景”二字,着力描写月色,“正月华如水。金波银汉,潋滟无际”。夜空中,明月与银河交相辉映,波光闪闪,在这如水的月色中,天地如同浸入水中的玻璃世界。“月华”、“银汉”原本既是博大又壮丽的自然意象,词人在这里更以“潋滟无际”四字来有意识地突出它们的浩瀚与无限。柳永是善于描写月色的,像流传千古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寒蝉凄切》),融情入景,在一弯残月中寄托了万种离情;而《倾杯乐·皓月初圆》一词又在“皓月初圆,暮云离散,分明月色如晴昼”中写尽了女主人公的离愁别恨。这首词则以如水的月光多方烘托词人的怀人之情。接下来,“冷浸书帷梦断”三句写词人因冷气侵入房中而从梦中醒来,披衣来到台阶上。这三句远承“风细”二字,由自然景物写及人的认为方式,以“冷浸书帷”来体现“风细”,并修饰“梦断”,给人的感觉似乎是词人因难耐月夜的清冷之气,而从梦中醒来,其实不然,下面一句“披衣重起”的“重”字暗示了其中端倪。“重”是又一次,再次的意思,说明词人在这一夜中已不是第一次“梦断”而起。那么,词人为何一次次地从梦中醒来?不停打断他梦境的又是什么?

过片首句继续写景,“素光遥指”,但“遥”字已透出念远怀人之意。“因念翠蛾”三句道出了上片词人梦断重起的真正原因,所思的女子远在千里,音讯难通。一同沐浴着如水的月光,“杳隔音尘”的她显得若近若远,若即若离,这正契合了词人此刻思之而不得的惆怅。接下来一句“相望同千里”,远承“月华”,近承“素光”,从双方着笔,同望明月,借月传情。典出自谢庄《月赋》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又与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柳永不是苏轼,他是没有苏轼的旷达的,所以他“尽凝睇。厌厌无寐。渐晓雕阑独倚”,一直注视着夜空中的明月,孤独惆怅,难以入眠,天色将明,仍独倚雕阑,其内心的哀伤由此可见。

全词以明月为主线贯穿情思,虽叙相思,却逸怀超尘,语言清雅,乃柳永词中之佳作。

创作背景

柳永成年后离开家乡福建崇安县,虽寓居京都汴梁,但生活一直比较动荡。中举前为求取功名、维持生计,四处干谒漫游,中举后又为官务公事奔走在外,羁旅行役成了他的家常便饭。他对羁旅漂泊的苦况有着深切的体会乃至清醒的认识,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羁旅行役词,这首《佳人醉》就是其中之一。观词中内容,此词应为早年远游时思念家室之作。

名家点评

  • 西北大学中文系教授薛瑞生《柳永词选》:全词情景并茂,先景后情;以景唤情,情在景中;由暮到晓,情随景移。

猜你喜欢

踏莎行·候馆梅残

宋代 •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浣溪沙·水满池塘花满枝

宋代 • 赵令畴

水满池塘花满枝,乱香深里语黄鹂。东风轻软弄帘帏。

日正长时春梦短,燕交飞处柳烟低。玉窗红子斗棋时。

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

清代 • 纳兰性德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点绛唇·十月二日马上作

清代 • 龚自珍

一帽红尘,行来韦杜人家北。满城风色,漠漠楼台隔。

目送飞鸿,景入长天灭。关山绝,乱云千叠,江北江南雪。

王屋山人魏万,云自嵩宋沿吴相访,数千里不遇。乘兴游台越,经永嘉,观谢公石门。后于广陵相见,美其爱文好古,浪迹方外,因述其行而赠是诗。

仙人东方生,浩荡弄云海。

沛然乘天游,独往失所在。

魏侯继大名,本家聊摄城。

卷舒入元化,迹与古贤并。

十三弄文史,挥笔如振绮。

辩折田巴生,心齐鲁连子。

西涉清洛源,颇惊人世喧。

采秀卧王屋,因窥洞天门。

朅来游嵩峰,羽客何双双。

朝携月光子,暮宿玉女窗。

鬼谷上窈窕,龙潭下奔潈。

东浮汴河水,访我三千里。

逸兴满吴云,飘飖浙江汜。

挥手杭越间,樟亭望潮还。

涛卷海门石,云横天际山。

白马走素车,雷奔骇心颜。

遥闻会稽美,一弄耶溪水。

万壑与千岩,峥嵘镜湖里。

秀色不可名,清辉满江城。

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

此中久延伫,入剡寻王许。

笑读曹娥碑,沉吟黄绢语。

天台连四明,日入向国清。

五峰转月色,百里行松声。

灵溪咨沿越,华顶殊超忽。

石梁横青天,侧足履半月。

眷然思永嘉,不惮海路赊。

挂席历海峤,回瞻赤城霞。

赤城渐微没,孤屿前峣兀。

水续万古流,亭空千霜月。

缙云川谷难,石门最可观。

瀑布挂北斗,莫穷此水端。

喷壁洒素雪,空濛生昼寒。

却思恶溪去,宁惧恶溪恶。

咆哮七十滩,水石相喷薄。

路创李北海,岩开谢康乐。

松风和猿声,搜索连洞壑。

径出梅花桥,双溪纳归潮。

落帆金华岸,赤松若可招。

沈约八咏楼,城西孤岧峣。

岧峣四荒外,旷望群川会。

云卷天地开,波连浙西大。

乱流新安口,北指严光濑。

钓台碧云中,邈与苍岭对。

稍稍来吴都,裴回上姑苏。

烟绵横九疑,漭荡见五湖。

目极心更远,悲歌但长吁。

回桡楚江滨,挥策扬子津。

身著日本裘,昂藏出风尘。

五月造我语,知非佁儗人。

相逢乐无限,水石日在眼。

徒干五诸侯,不致百金产。

吾友扬子云,弦歌播清芬。

虽为江宁宰,好与山公群。

乘兴但一行,且知我爱君。

君来几何时?仙台应有期。

东窗绿玉树,定长三五枝。

至今天坛人,当笑尔归迟。

我苦惜远别,茫然使心悲。

黄河若不断,白首长相思。

柳永
简介描述: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监、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约皇祐五年(1053年),柳永在润州去世。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柳永一生专意于词的创作,成就显著,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较大创新。他首变五代、宋初词多以小令为主的模式,专意创作长调,有的甚至是他自创的新调,故李清照称他“变旧声作新声”。柳词的内容较之前人也有所拓展,其羁旅行役词,表现了一位下层士大夫文人在仕途挣扎流浪的种种困境,颇能引发人们的共鸣。《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其羁旅行役词的代表作,词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古今俊句,为时人所称道。其都市风情词,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宋仁宗时代社会的繁荣景象,黄裳说其词“能道嘉佑中太平气象,如观杜甫诗,典雅文华,无所不有”。陈振孙也认为他把“承平气象形容曲尽”。有词作《乐章集》存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