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六故疮未息而惊心未至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
有个神射手名叫更羸,射起箭来真可以说是百发百中。一天,他和魏王在高台之下时,天空中飞过几只大雁。他对魏王说:“大王,我只用弓,不用箭,就可以把大雁射下来。”魏王哪里相信。更羸又说:“我试给您看。”过了一会儿,一只大雁从东方飞来,更羸举起弓,没有用箭,只拉了一下弓弦,随着‘嗡’的一声弦响,这只大雁就从空中掉了下来。魏王大吃一惊,说:“想不到你会有这样的本领。”更羸说:“这是因为这只大雁受过箭伤,您没有看见它飞得很慢,叫声很悲凄吗?飞得慢,是它的伤口疼痛;叫得悲,是它离开雁群很久了。它惊魂未定,又听到弓弦响,就拼命想往高处飞,使劲,伤口又裂开了,所以就掉了下来。”
这则故事不仅展示了更羸高超的射箭技艺,还体现出他对事物细致入微的观察力。通过雁的行为和声音,他能准确判断其状态,进而利用对方的心理状态达成目的,这反映了智慧与经验的重要性;同时,文中也隐含“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哲理,即深入了解对手或对象的内在情况,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柳如眉,云似发,鲛绡雾縠笼香雪。梦魂惊,钟漏歇,窗外晓莺残月。
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少年郎,容易别,一去音书断绝。
暂来还去。轻似风头絮。纵得相逢留不住。何况相逢无处。
去时约略黄昏。月华却到朱门。别后几番明月,素娥应是消魂。
池上楼台堤上路,尽日悠扬飞舞。欲下还重举,又随蝴蝶墙东去。
糁径飘空无定处,来往绿窗朱户。却被春风妒,送将蛛网留连住。
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
父老得书知我在,小轩临水为君开。
试看一一龙蛇活,更听萧萧风雨哀。
便与甘棠同不剪,苍髯白甲待归来。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