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弓之鸟

两汉刘向

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六故疮未息而惊心未至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

白话译文

有个神射手名叫更羸,射起箭来真可以说是百发百中。一天,他和魏王在高台之下时,天空中飞过几只大雁。他对魏王说:“大王,我只用弓,不用箭,就可以把大雁射下来。”魏王哪里相信。更羸又说:“我试给您看。”过了一会儿,一只大雁从东方飞来,更羸举起弓,没有用箭,只拉了一下弓弦,随着‘嗡’的一声弦响,这只大雁就从空中掉了下来。魏王大吃一惊,说:“想不到你会有这样的本领。”更羸说:“这是因为这只大雁受过箭伤,您没有看见它飞得很慢,叫声很悲凄吗?飞得慢,是它的伤口疼痛;叫得悲,是它离开雁群很久了。它惊魂未定,又听到弓弦响,就拼命想往高处飞,使劲,伤口又裂开了,所以就掉了下来。”

词句注释

  1. 更羸:战国时期著名的魏国大臣,著名的射箭能手。
  2. 见:看见。
  3. 虚发:指放空弦,即指只拉弓不放箭。也说是故意不射中目标。
  4. 下鸟:使鸟落下。
  5. 有间:片刻,一会儿。
  6. 孽:这里指旧伤未愈。
  7. 徐:缓慢。
  8. 引:展翅伸长。
  9. 陨:从高处坠落。

作品赏析

这则故事不仅展示了更羸高超的射箭技艺,还体现出他对事物细致入微的观察力。通过雁的行为和声音,他能准确判断其状态,进而利用对方的心理状态达成目的,这反映了智慧与经验的重要性;同时,文中也隐含“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哲理,即深入了解对手或对象的内在情况,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猜你喜欢

杨氏之子

南北朝 • 刘义庆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青玉案·新腔一唱双金斗

宋代 • 吴文英

新腔一唱双金斗,正霜落,分柑手。已是红窗人倦绣,春词裁烛,夜香温被,怕减银壶漏。

吴天雁晓云飞后,百感情怀顿疏⑾酒。彩扇何时翻翠袖,歌边拌取,醉魂和梦,化作梅花瘦。

小儿

宋代 • 苏轼

小儿不识愁,起坐牵我衣。

我欲嗔小儿,老妻劝儿痴。

儿痴君更甚,不乐愁何为。

还坐愧此言,洗盏当我前。

大胜刘伶妇,区区为酒钱。

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唐代 • 白居易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至仁山铭

南北朝 • 庾信

峰横鹤岭,水学龙津。瑞云一片,仙童两人。三秋云薄,九日寒新。真花暂落,画树长春。横石临砌,飞檐枕岭。壁绕藤苗,窗衔竹影。菊落秋潭,桐疏寒井。仁者可乐,将由爱静。

刘向
简介描述:

刘向(公元前77年—前6年),原名刘更生,字子政,沛郡丰邑(今江苏省徐州市)人。楚元王刘交(汉高祖刘邦异母弟)之玄孙,阳城侯刘德之子,经学家刘歆之父。汉朝宗室大臣、经学家、文学家,古琴家、中国目录学鼻祖。

刘向十二岁时,以父德任辇郎。二十岁,擢谏议大夫。汉宣帝选贤,与王褒等献赋颂数十篇。二十四岁,习神仙之说,因献神仙方术,言黄金可成,试之不验,下狱。后免死。翌年,待诏受习今文经《谷梁春秋》。前51年,刘向,与诸儒讲《五经》同异于石渠阁。元帝初,擢散骑宗正、给事中。前47年,因为弹劾外戚宦官,被免为庶人。成帝即位,召拜中郎,领护三辅都水,又迁光禄大夫,更名为向。前26年,与步兵校尉任宏、太史令尹咸、侍医李柱国以及班游、杜参等,校书秘阁,并领其事。前23年,任中垒校尉。向数上书言朝政得失,并讥刺王氏及在位诸大臣,成帝欲用作九卿,但终为王莽及群臣所阻。前6年,刘向去世。

刘向确定了一系列的校书原则,堪称后世校雠书籍的典范。其所撰成的《别录》为中国目录学之祖。刘向等人的校书实践与成果,不独是校雠学、目录学的范本,在学术史上也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刘向好古琴,对古琴理论的贡献非常突出。曾著《琴说》一书,是最早的琴学专著之一。《别录》今已佚失,仅存《战国策》《晏子春秋》《荀子》《管子》《邓析子》《说苑》《列子》七书叙录,以及刘歆《上山海经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