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

清代郑板桥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白话译文

新生的竹子能够超过旧有的竹子,完全是凭仗老竹的扶持与滋养。

等到第二年再有新竹长出,它们将会长得更高,就这样池塘周围布满了郁郁葱葱的竹子。

词句注释

  1. 龙孙:竹笋的别称。
  2. 凤池:凤凰池,古时指宰相衙门所在地,这里指周围生长竹子的池塘。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借新竹生长为喻,描写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新旧相依,新陈代谢普遍规律的诗。全诗表明后来者居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因为有了前者奠定的基础和先辈的积极扶持。诗句表达了与唐朝诗人刘禹锡“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及“长江后浪推前浪”相类似的辨证思想。

这首诗开头两句写新与老的关系,蕴含哲理,新竹由于有旺盛的生命力,它总是要超过旧竹,后来居上的,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不过新竹毕竟是有些稚嫩,这就需要老干的支持、帮助,给予关心和照顾,只有这样,新竹才能尽快地茁壮成长。这自然朴素的诗句,颇为深刻地揭示了人生哲理:年轻人总是要胜过老年人的,因为只有新生力量不断涌现,人类社会才能不断地发展前进;不过新生力量的成长壮大,又离不开老一辈的扶持和爱护,二者是相辅相成、彼此作用的。这和宋人杨万里所说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结尾两句通过对未来新竹的期望,以示良好的祝愿,今年有新竹出世,明年再有新竹出世,越来越多,它们一定会迅速成长起来,又高又壮,环绕凤池周围。这里诗人用新生竹比喻新生儿,希望他们能够后来居上,出人头地,做大官,绕凤池,和“老干”一样有出息。如此结束全诗,虽然表现了一定的世俗思想,但它却很符合为人生子题画的实际。

创作背景

这首题画竹诗,后面落款是:“孏石十哥弄璋之兆。板桥弟郑燮。”可知这幅画竹和这首题画诗是祝贺其兄孏石生男孩的纪念品,是有其特定的具体内容的。

名家点评

  • 华中理工大学副教授朱玉泉《教育至尊·中华教育经典·中》:“这首诗情真意切,寓意深长,富有哲理他借用新竹和老干这一自然常态,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他们师生之间的深情厚意,自然而然地揭示了后辈的成长只有依靠前辈的扶持但又必须在前辈的基础有所创新、有所前进的深刻意旨。郑板桥本身的成长就实践了这种思想,他确实堪称弘扬师志的典范。”

猜你喜欢

望月有怀

唐代 • 李白

清泉映疏松,不知几千古。

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

对此空长吟,思君意何深。

无因见安道,兴尽愁人心。

西湖念语

宋代 • 欧阳修

昔者王子猷之爱竹,造门不问于主人,陶渊明之卧舆,遇酒便留于道上。况西湖之胜概,擅东颍之佳名。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并游或结于良朋,乘兴有时而独往。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至欢然而会意,亦傍若于无人。乃知偶来常胜於特来,前言可信。所有虽非于己有,其得已多。因翻旧阕之辞,写以新声之调,敢陈薄伎,聊佐清欢。

深院

唐代 • 韩偓

鹅儿唼喋栀黄嘴,凤子轻盈腻粉腰。

深院下帘人昼寝,红蔷薇架碧芭蕉。

帘内清歌帘外宴。虽爱新声,不见如花面。牙板数敲珠一串,梁尘暗落琉璃盏。

桐树花深孤凤怨。渐遏遥天,不放行云散。坐上少年听不惯。玉山未倒肠先断。

逢病军人

唐代 • 卢纶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长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郑板桥
简介描述:

郑板桥(1693年11月22日—1766年1月22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清曹州府辖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兰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取法于徐渭、石涛、八大诸人,而自成家法,体貌疏朗,风格劲峭。工书法,用汉八分杂入楷行草,自称六分半书。并将书法用笔融于绘画之中。主张继承传统十分学七要抛三,不泥古法, 重视艺术的独创性和风格的多样化,所谓未画之先,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诗文真挚风趣,为人民大众所喜诵。亦能治印。 [25]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