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草花说

清代查慎行

窳轩之南有小庭,广三寻,袤寻有六尺,缭以周垣,属于檐端,拓窗而面之。主人无事,日蹒跚乎其间。即又恶乎草之滋蔓也,谋辟而时蓻焉。或曰:“松桂杉梧,可资以荫也,是宜木。”主人曰:“吾年老,弗能待。”或曰:“梅杏橘橙,可行而列也,是宜果。”主人曰:“吾地狭,弗能容。有道焉,去其芜蔓者而植其芬馨者,亦幽人韵士之所流连也。”乃命畦丁锄荒秽,就邻圃乞草花。山僧野老,助其好事,往往旁求远致焉。

主人乐之,犹农夫之务穑而获嘉种也。盖一年而盆盎列,二年而卉族繁。迄今三年,萌抽于粟粒,荄发于陈根,芊芊芚芚,纷敷盈庭,两叶以上,悉能辨类而举其名矣。当春之分,夏之半,雨润土膏,乘时以观化,见夫甲者坼,芒者擢,吾之生机与之俱动也。已而含芬菲,饱风露,吾之呼吸与之相通也。为之相其稀穊,时其燥湿,除厥蠹而根是培,直者遂之,弱者扶之;蚤芳者吾披之,晚秀者吾俟之。洎乎风凄霜陨,茎萎而实坚,则谨视其候敛藏,以待来岁焉。吾之精神,无一不与之相入也。而且一薰一莸,别臭味也;为穉为壮,验枯菀也;或寒或暴,纪阴晴也;朝斯夕斯,阅春秋也;优哉游哉,聊以卒岁也。

客徒知嘉树之荫吾身,而不知小草知悦吾魂也;徒知甘果之可吾口,而不知繁卉之饫吾目也。彼南阳之垶漆,平泉之花木,积诸岁月,诒厥子孙,洵非吾力之所逮,抑岂吾情之所适哉!

白话译文

在窳轩的南边有个小院子,宽大约二十四尺,长约六尺,四周围着围墙,墙头连着屋檐,打开窗户就能看到院子里的景色。主人闲来无事,就喜欢在院子里慢慢踱步。不过,他嫌院子里杂草丛生,就想着清理一下,再种点东西。有人建议说:“种些松树、桂树、杉树、梧桐吧,这些树能遮阴,适合种在这里。”主人摇摇头说:“我年纪大了,等不了它们慢慢长大。”又有人提议:“种些梅子、杏子、橘子、橙子也不错,可以边走边摘果子,多方便。”主人又摆摆手:“我这地方小,种不了那么多果树。我有个主意,我们把杂草除掉,种上些有香味的花草。这样一来,不仅环境清幽,还能吸引那些喜欢风雅的人前来观赏。”于是,他吩咐园丁清理院子,还向邻居的园子里讨了些花草来种。有些山僧和乡野老人得知此事,也纷纷帮忙,从四面八方找来好看的花草。

主人非常喜欢这个院子,就像农夫精心耕作期待好收成一样。第一年,花盆就摆满了,第二年,花草就长得很茂盛了。到现在第三年,小苗从米粒大的种子里长出来,老根也发了新芽,院子里花草茂盛,郁郁葱葱,只要有两片叶子的花草,他都能叫出它们的名字。每当春天过半、夏天刚到的时候,雨水滋润着土地,就趁着好时节欣赏花草生长。我(前文的“主人”实为作者自指)看到种子裂开、嫩芽破土而出,自己的心情也跟着激动起来。花草吸收着芬芳和雨露,感觉自己的呼吸都与它们相连。我还细心照料这些花草,看它们长得稀疏还是茂密,注意土壤的干湿,除掉害虫并培好根部。直立的让它们自然生长,柔弱的给予扶持;早开的花亲自采摘,晚开的花耐心等待。等到秋风起、寒霜降,花草的茎叶枯萎而果实饱满时,我就小心地收藏起来,准备来年再种。我的全部心思都放在了这些花草上。而且,通过这些花草,还能分辨出不同的气味,看出花草是稚嫩还是成熟,感知天气是寒冷还是暴热,记录下阴晴变化,就这样年复一年,我悠闲地度过岁月。

客人只知道大树能为我遮荫,却不知小草更能愉悦我的心灵;只知道甜美的果实能满足我的口腹之欲,却不知道繁茂的花卉能让我的眼睛大饱眼福。他们谈论南阳的肥沃土地和平泉的奇花异木,那都是经过长时间积累,留给子孙后代的财富,这确实不是我所能达到的,也不是我内心真正向往的啊!

词句注释

  1. 窳轩:查慎行晚年居室之名。
  2. 广:厚度。
  3. 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4. 袤:长度。
  5. 周垣:围墙。
  6. 属:对,临。
  7. 蹒跚:行步缓慢迟钝的样子。
  8. 莳蓺:移栽,种植。蓺,同艺,种植。
  9. 资:取资,凭借。
  10. 荫:遮盖。
  11. 幽人逸士:隐士。
  12. 畦丁:园丁。
  13. 荒秽:荒芜。
  14. 务穑:务农。穑,耕种,农事。
  15. 盎:古代盛器之一,腹大口小。
  16. 粟粒:米粒,此谓草花种子。
  17. 荄:草根。
  18. 芊芊芚芚:草木茂盛貌。芚:草木初生。
  19. 纷敷:草木纷披繁茂貌。
  20. 土膏:喻土壤之肥力。
  21. 观化:观察变化。
  22. 甲者坼:外壳开裂。甲,植物果实的外壳。坼:裂开。
  23. 芒:草木上的细刺。
  24. 擢:耸起。
  25. 芬菲:芳香。
  26. 相:观察。
  27. 稀穊:即稀密。穊,稠密。
  28. 时:伺,候。
  29. 培:给植物的根基垒土。
  30. 芳:开花。用作动词。
  31. 披:分开。
  32. 晚秀:开花迟。
  33. 俟:等待。
  34. 洎:及,到。
  35. 风凄霜陨:意指深秋时节。陨:降落。
  36. 一薰一莸:薰莸草相混。薰,香草;莸,臭草。”
  37. 穉:幼苗。
  38. 枯菀:枯荣。
  39. 暴:晒。
  40. 优哉游哉:用《诗小雅采菽》中的成句。
  41. 嘉树:佳树,美树。
  42. 南阳梓漆:典出《后汉书樊宏传》:“樊宏字靡卿,南阳湖阳人也。……父重,字君云,世善农稼,好货殖。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赀至巨万,而赈赡宗族,恩加乡闾。”梓漆:梓树和漆树,均为优质木材。
  43. 平泉:平泉庄,唐相李德裕之别墅山庄。
  44. 诒:留传,赠送。亦作贻。
  45. 洵:实在,确实。
  46. 逮:及,达到。

作品赏析

《种草花说》是清代文学家查慎行晚年辞官归乡期间创作的散文,收录于《敬业堂文集》。文章以庭院种草花为切入点,记叙除草、选种至护花的劳作过程,借草木枯荣的自然规律观照生命哲思,将培土理秽的农事活动隐喻为修身养性的精神实践。

作者通过婉拒种植名贵花木的情节,传递摒弃功利、安于朴素的价值取向。文中以平实细腻的笔触串联四季时序,在琐碎劳作中展现物我相融的闲适境界,体现其晚期散文返璞归真的艺术特色。

猜你喜欢

青丘子歌

明代 • 高启

江上有青丘,予徙家其南,因自号青丘子。闲居无事,终日苦吟,间作《青丘子歌》言其意,以解诗淫之嘲。

青丘子,癯而清,本是五云阁下之仙卿。

何年降谪在世间,向人不道姓与名。

蹑屩厌远游,荷锄懒躬耕。

有剑任锈涩,有书任纵横。

不肯折腰为五斗米,不肯掉舌下七十城。

但好觅诗句,自吟自酬赓。

田间曳杖复带索,傍人不识笑且轻,谓是鲁迂儒、楚狂生。

青丘子闻之不介意,吟声出吻不绝咿咿鸣。

朝吟忘其饥,暮吟散不平。

当其苦吟时,兀兀如被酲。

头发不暇栉,家事不及营。

儿啼不知怜,客至不果迎。

不忧回也空,不慕猗氏盈。

不惭被宽褐,不羡垂华缨。

不问龙虎苦战斗,不管乌兔忙奔倾。

向水际独坐,林中独行。

斫元气,搜元精,造化万物难隐情。

冥茫八极游心兵,坐令无象作有声。

微如破悬虱,壮若屠长鲸。

清同吸沆瀣,险比排峥嵘。

霭霭晴云披,轧轧冻草萌。

高攀天根探月窟,犀照牛渚万怪呈。

妙意俄同鬼神会,佳景每与江山争。

星虹助光气,烟露滋华英。

听音谐韶乐,咀味得大羹。

世间无物为我娱,自出金石相轰铿。

江边茅屋风雨晴,闭门睡足诗初成。

叩壶自高歌,不顾俗耳惊。

欲呼君山老父,携诸仙所弄之长笛,和我此歌吹月明。

但愁欻忽波浪起,鸟兽骇叫山摇崩。

天帝闻之怒,下遣白鹤迎。

不容在世作狡狯,复结飞佩还瑶京。

和上官伟长芜城晚眺

宋代 • 严羽

平芜古堞暮萧条,归思凭高黯未消。

京口寒烟鸦外灭,历阳秋色雁边遥。

清江木落长疑雨,暗浦风多欲上潮。

惆怅此时频极目,江南江北路遥遥。

游雁宕山日记

明代 • 徐霞客

自初九日别台山,初十日抵黄岩,日已西,出南门三十里,宿于八岙。

十一日,二十里,登盘山岭,望雁山诸峰,芙蓉插天,片片扑人眉宇。又二十里,饭大荆驿。南涉一溪,见西峰上缀圆石,奴辈指为两头陀,余疑即老僧岩,但不甚肖。五里,过章家楼,始见老僧真面目:袈衣秃顶,宛然兀立,高可百尺。侧又一小童,伛偻于后,向为老僧所掩耳。自章楼二里,山半得石梁洞。洞门东向,门口一梁,自顶斜插于地,如飞虹下垂。由梁侧隙中层级而上,高敞空豁。坐顷之,下山。由右麓逾谢公岭,渡一涧,循涧西行,即灵峰道也。一转,山腋两壁,峭立亘天,危峰乱迭,如削如攒,如骈笋,如挺芝,如笔之卓,如幞之欹。洞有口如卷幕者,潭有碧如澄靛者。双鸾、五老,接翼联肩。如此里许,抵灵峰寺。循寺侧登灵峰洞。峰中空,特立寺后,侧有隙可入。由隙历磴数十级,直至窝顶,则窅然平台圆敞,中有罗汉诸象。坐玩至瞑色,返寺。

十二日,饭后,从灵峰右趾觅碧霄洞。返旧路,抵谢公岭下。南过响岩,五里至净名寺路口。入觅水帘谷,乃两崖相夹,水从崖顶飘下也。出谷五里,至灵岩寺。绝壁四合,摩天劈地。曲折而入,如另辟一寰界。寺居其中,南向,背为屏霞嶂。嶂顶齐而色紫,高数百丈,阔亦称之。嶂之最南,左为展旗峰,右为天柱峰。嶂之右胁,介于天柱者,先为龙鼻水。龙鼻之穴,从石罅直上,似灵峰洞而小。穴内石色俱黄紫,独罅口石纹一缕,青绀润泽,颇有鳞爪之状。自顶贯入洞底,垂下一端如鼻,鼻端孔可容指,水自内滴下注石盆,此嶂右第一奇也。西南为独秀峰,小于天柱,而高锐不相下。独秀之下为卓笔峰,高半独秀,锐亦如之。两峰南坳,轰然下泻者,小龙湫也。隔龙湫与独秀相对者,玉女峰也。顶有春花,宛然插髻。自此过双鸾,即极于天柱。双鸾止两峰并起,峰际有僧拜石,袈裟伛偻,肖矣。由嶂之左胁,介于展旗者,先为安禅谷,谷即屏霞之下岩。东南为石屏风,形如屏霞,高阔各得其半,正插屏霞尽处。屏风顶有蟾蜍石,与嶂侧玉龟相向。屏风南去,展旗侧褶中,有径直上。磴级尽处,石阈限之。俯阈而窥,下临无地,上嵌崆峒。外有二圆穴,侧有一长穴,光自穴中射入,别有一境,是为天聪洞,则嶂左第一奇也。锐峰迭嶂,左右环向,奇巧百出,真天下奇观!而小龙湫下流,经天柱、展旗,桥跨其上,山门临之。桥外,含珠岩在天柱之麓,顶珠峰在展旗之上,此又灵岩之外观也。

十三日,出山门,循麓而右。一路崖壁参差,流霞映采。高而展者,为板嶂岩。岩下危立而尖夹者,为小剪刀峰。更前,重岩之上,一峰亭亭插天,为观音岩。岩侧则马鞍岭横亘于前。鸟道盘折,逾坳右转,溪流汤汤,涧底石手如砥。沿涧深入,约去灵岩十余里,过常云峰,则大剪刀峰介立涧旁。剪刀之北,衙岩陡起,是名连云峰。从此环绕回合,岩穷矣。龙湫之瀑,轰然下捣潭中。岩势开张峭削,水无所着,腾空飘荡,顿令心目眩怖。潭上有堂,相传为诺讵那观泉之所。堂后层级直上,有亭翼然面瀑。踞坐久之,下饭庵中。雨廉纤为止,然余已神飞雁湖山顶,遂冒雨至常云峰。由峰半道松洞外,攀绝磴三里,趋白云庵。人空庵圮,一道人在草莽中,见客至,望望去。再入一里,有云静庵,乃投宿焉。道人清隐,卧床数十年,尚能与客谈笑。余见四山云雨凄凄,不能不为明晨忧也。

十四日,天忽晴朗,乃强清隐徒为导。清隐谓湖中草满,已成芜田,徒复有他行,但可送至峰顶。余意至顶,湖可坐得。于是人捉一杖,跻攀深草中,一步一喘,数里始历高巅。四望白云迷漫一色,平铺峰下。诸峰朵朵,仅露一顶,日光映之,如冰壶瑶界,不辨海陆。然海中玉环一抹,若可俯而拾也。北瞰山坳立内,石笋森森,参差不一。三面翠崖环绕,更胜灵岩。但谷幽境绝,惟闻水声潺潺,莫辨何地。望四面峰峦,累累下伏如丘垤,惟东峰昂然独上,最东之常云,犹堪比肩。导者告退,指湖在西腋一峰,尚须越三尖。余从之。及越一尖,路已绝,再越一尖,而所登顶已在天半。自念《志》云:“宕在山顶,龙湫之水即自宕来。”今山势渐下,而上湫之涧,却自东高峰发脉,去此已隔二谷。遂返辙而东,望东峰之高者趋之,莲舟疲不能从,由旧路下。余与二奴,东越二岭,人迹绝矣,已而山愈高,脊愈狭,两边夹立,如行刀背。又石片棱棱怒起,每过一脊,即一峭峰,皆从刀剑隙中攀援而上,如是者三。但见境不容足,安能容湖?既而高峰尽处,一石如劈;向惧石峰撩人,至是且无峰置足矣。踌躇崖上,不敢复向故道,俯瞰南面石壁下有一级,遂脱奴足布四条,悬崖垂空,先下一奴,余次从之,意可得攀援之路。及下,仅容足,无余地。望岩下,斗深百丈,欲谋复上,而上岩亦嵌空三余丈,不能飞陟。持布上试,布为突石所勒,忽中断。复续悬之,竭力腾挽,得复登上岩。出险,还云静庵,日已渐西。主仆衣履俱敝,寻湖之兴衰矣。遂别而下,复至龙湫,则积雨之后,怒涛倾注,变幻极势,轰雷喷雪,大倍于昨。坐至暝始出,南行四里,宿能仁寺。

十五日,寺后觅方竹数握,细如枝。林中新条,大可径寸,柔不中杖,老柯斩伐殆尽矣。遂从歧度四十九盘,一路遵海而南,逾窑岙岭,往乐清。

新林浦阻风寄友人

唐代 • 李白

潮水定可信,天风难与期。

清晨西北转,薄暮东南吹。

以此难挂席,佳期益相思。

海月破圆景,菰蒋生绿池。

昨日北湖梅,初开未满枝。

今朝白门柳,夹道垂青丝。

岁物忽如此,我来定几时。

纷纷江上雪,草草客中悲。

明发新林浦,空吟谢脁诗。

棘刺雕猴

先秦 • 韩非子

燕王好微巧,卫人请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燕王说之,养之以五乘之奉。王曰:“吾视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观之,必半岁不入宫,不饮酒食肉,雨霁日出,视之晏阴之间,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燕王因养卫人,不能观其母猴。郑有台下之冶者,谓燕王曰:“臣为削者也,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于削。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锋,难以治棘刺之端。王试观客之削,能与不能可知也。”王曰:“善。”谓卫人曰:“客为棘刺之母猴也,何以治之?”曰:“以削。”王曰:“吾欲观见之。”客曰:“臣请之舍取之。”因逃。

查慎行
简介描述:

查慎行(1650年6月5日-1727年10月14日),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晚年居于初白庵,故又称查初白。杭州府海宁花溪(今袁花镇)人,清代诗人、文学家。

查慎行年少聪颖,声名早著。早年受教于黄宗羲,得陆嘉淑赏识、朱彝尊提携。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中举,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赴殿试,赐进士出身,授翰林院编修,供职于南书房。后从军西南,随驾东北,所到之处均有所作。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乞休归里,筑初白庵以居,潜心著述。雍正四年(1726年),受弟查嗣庭牵连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到两个月即去世,享年七十八岁。

查慎行是诗坛“清初六家”之一,继朱彝尊之后被尊为东南诗坛领袖。对清初诗坛宗宋派有重要影响,为中流砥柱、集大成者。查慎行在诗歌创作、诗歌艺术研究和诗学理论研究均有建树,生平诗作不下万首,堪称多产诗人。其诗兼采唐宋而以宋为长,于宋诗师法苏轼,整体肯定黄庭坚、陆游。诗风清新隽永。艺术上以白描著称,对后来袁枚及性灵派影响甚巨,主要作品有诗歌集《敬业堂诗集》《查初白诗评十二种》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