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度天山有怀京邑

唐代骆宾王

忽上天山路,依然想物华。

云疑上苑叶,雪似御沟花。

行叹戎麾远,坐怜衣带赊。

交河浮绝塞,弱水浸流沙。

旅思徒漂梗,归期未及瓜。

宁知心断绝,夜夜泣胡笳。

白话译文

忽然登上了天山,看到眼前的景象,依旧想起京都中那美丽的自然景色。

天山上的朵朵白云好像是上林苑中的树叶,白雪好像是护城河中的落花。

行军途中感叹军队离京城越来越远,因行军劳苦,坐下来哀怜自已衣带宽松。

交河水流向远处,消失在荒远的塞外,弱水流向了沙漠。

军旅中愁思不断,仿佛漂浮在水面的树枝,想想还没到任职期满交接回归的日子。

谁会知道我归乡的心思已经断绝了呢,每天夜里听到那衰怨的胡茄声,我禁不住潜然泪下。

词句注释

  1. 天山:山名,唐代称伊州、西州以北一带的山脉为天山。京邑:京都,指长安。
  2. 物华:自然景色。
  3. 上苑:上林苑,是汉武帝刘彻于建元三年(前138年)在秦朝的一个旧苑址上扩建而成的宫苑。此处代指唐皇家园林。
  4. 御沟:指长安护城河。
  5. 戎麾(huī):军旗,亦借指军队。
  6. 赊(shē):这里是宽松之意。
  7. “交河”句:意思是交河水流向远处,消失在荒远的塞外。
  8. “弱水”句:《尚书·禹贡》记载:“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这里的意思是弱水流向了沙漠。弱水,即今甘肃张掖河。流沙,沙漠。
  9. 漂梗:漂浮在水面的树枝。这里比喻踪迹不定。梗,树木的断枝。
  10. 及瓜:指任职期满。《左传·庄公八年》记载:“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意思是任期一年,今年时往,来年瓜时代之。后用“及瓜”代指任职期满。瓜,指瓜时,即瓜熟之时。
  11. 泣:一作“听”。胡笳(jiā):古代北方的一种管乐器。

作品赏析

边塞诗的高峰期在盛唐,此时名家辈出,量多质高,然而初唐骆宾王的边塞诗无论内容、文化意蕴,还是艺术风格,都颇具特色,对于将边塞诗推向艺术高峰,功不可没。骆宾王一生三次从军,他的足迹远达西域和西南、东北边塞,这极大地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不仅为其诗歌创作提供了生动鲜活的素材,也为边塞诗注入了强烈的时代气息。

该诗中,虽然作者身在西域军营,心已飞往京城,但天山在骆宾王笔下依然安详柔媚。诗人由天山的云和雪联想到长安的上苑叶和御沟花,在美妙的联想中隐含着难以言说的伤感。当然,乡愁浓郁并非说骆宾壬的斗志消磨了,他既渴求建立功业,又思乡情切。因此,他思念家乡的诗歌多作于晚上这一特定的时分,《宿温城望军营》《晚度天山有怀京邑》《边夜有怀》《边城落日》《夕次蒲类津》等都是如此。白天军旅生活紧张,只有到了晚上,丝丝的乡愁才阵阵袭上心头。而这乡愁正来源于对于眼前这样迷人的塞外风光的种种遐想。

这首诗想象奇丽,用典巧妙,亮点则在于诗人笔下,塞外边疆的壮美风光。“忽上天山路,依然想物华”,忽然登上了天山,向南远眺,心绪愁闷,不由想起京城中那美丽的自然景色。开宗明义,直指题目。“云疑上苑叶,雪似御沟花”,天山上云层舒展,让人疑心是上林苑中浓密的树叶,那飘扬的雪花恰似长安护城河中随波荡漾的落花。此二句紧扣“想物华”二字,驰骋想象,笔墨跌宕,由天上想到京邑,又由京邑回顾天山。“行叹戎麾远,坐怜衣带赊”,行军途中常常慨叹军营离京城十分遥远,因为叹息、忧虑,我的衣带都变得松弛不少。行军辛苦,忧思边人,以致形容枯槁。“交河浮绝塞,弱水浸流沙”描写交河水流向远处,消失在荒僻的塞外,弱水里浸着流动的细沙。如此悲壮、凄凉的景象与诗人记忆中京城的车水马龙、花团锦簇之景差别巨大,但实在是各有风光,不可比拟。“旅思徒漂梗,归期未及瓜”抒写自己在旅途之中像木偶人一样漂泊不定,遥想离任满交接回归的日子还长着呢。此时,思乡的忧愁又重新占据了心灵,让人觉得漂泊之人的凄凉境遇古今都是一样的。最后,“宁知心断绝,夜夜泣胡笳”,这种生活令人心思断绝,每当夜里听到那悲凉的胡笳之音,禁不住潸然泪下。这首诗的主题虽然是怀乡,但诗人对怀想中的京城的描写仅是浮光掠影似的凌空一笔,而且还是由眼前冷漠、凄寒之景联想而生,其他的笔墨都重重涂抹在对绝域之地的迷茫、苍凉之景的描绘上,这些迷人的异域风光在诗人的心灵上留下了重重的烙印,不管他是否察知,他早已被边塞的辽阔之美所深深吸引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骆宾王从军西域时所作。其实诗人从军边塞为的是进入仕途,最终能在朝廷上一展抱负、叱咤风云,而不是无所作为、老死边鄙。如今归期渺茫,诗人不由心焦如焚。这首诗是骆宾王为了抒发常年转徙边地内心的凄苦哀伤以及思归念远的悲凉心境而作。

名家点评

  • 文学史家、汉赋研究专家费振刚《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诗传 唐代边塞诗传》:“这首诗由登山所望联想到京都景物,抒发了沉郁的怀乡之思。其中‘云疑’两句描写思京之情尤其深挚,‘疑’字把由于念念不忘进而恍偬的心理状态刻写得十分传神。”

猜你喜欢

何满子·寂寞芳菲暗度

五代 • 毛熙震

寂寞芳菲暗度,岁华如箭堪惊。缅想旧欢多少事,转添春思难平。曲槛丝垂金柳,小窗弦断银筝。

深院空闻燕语,满园闲落花轻。一片相思休不得,忍教长日愁生,谁见夕阳孤梦?觉来无限伤情。

前时小饮春庭院。悔放笙歌散。归来中夜酒醺醺,惹起旧愁无限。虽看坠楼换马,争奈不是鸳鸯伴。

朦胧暗想如花面。欲梦还惊断。和衣拥被不成眠,一枕万回千转。 惟有画梁,新来双燕,彻曙闻长叹。

女冠子·四月十七

唐代 • 韦庄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和令狐相公别牡丹

唐代 • 刘禹锡

平章宅里一栏花,临到开时不在家。

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

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

清代 • 纳兰性德

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

骆宾王
简介描述:

骆宾王(约640年-约684年),字观光,又称骆临海,婺州义乌人,中国唐代官员、文学家、诗人。

骆宾王7岁能诗,有神童之誉。约在唐高宗显庆(656年-661年)年间,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后历仕朝中及四川。高宗永隆二年(681年)夏,贬临海丞。后人因之称其为“骆临海”。光宅元年(684年)九月,徐敬业(即李敬业)自称匡复府大将军,骆宾王为徐敬业起草《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即《讨武曌檄》),朝野震动。十一月,兵败后被杀,或云投江死,或云落发为僧。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以文词齐名海内,史称“初唐四杰”。其文学作品现存各体诗数10首、赋3篇、文30余篇。骆宾王也擅骈文,《讨武曌檄》是其名作。此文很富于鼓动性和号召力,激昂慷慨又沉郁凝练,其中“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等句,尤为后人所传诵。史载武则天初读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曰:“宰相安得失此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