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郭赞府启

唐代骆宾王

宾王启:侧闻枢精啸谷,韵清濑于惊苹;震德昇乾,靉元枝而布暖。虽涸鳞儒沫,尚觖望于鲸波;而决羽抢榆,颇思迁于莺树。

伏惟公琼基叠秀,积珠构于三龙;玉翰惊华,煜瑶林于八桂。仙飞有道,萦河泛高尚之舟;德验通神,灵策动幽明之镜。产耶溪而濯质,霜镡廓丰匣之姿;孕锺岭而飞华;虹玉绚荆岩之气。松秋表劲,翊赬霞而插极;菊晚驰芳,涵清露而炫沼。鉴悬龙镜,明逸照于咸阳;韵入凫锺,惊洪音于长乐。心源泛藻,控鼇壑以朝宗;情岳披莲,掩龟岑而作镇。惠牛曜辩,惊荀鹤于谈丛;扬凤摛文,咏邹龙于笔海;故佐铜章于磬诸,侧扇文鳐之风;贰墨绶于铜郊,赞诱祥鸾之化。弦挥单父,弼清韵于嵇琴;化洽中牟。翊驯翬于潘稚。加以延宾置驿,接士轼庐。采拔刍微,迈钦贤于司马;提奖幽滞,轶取俊于淳于。某瓮牖轻生,席门贱品,幸以参名比屋,悦康衢以自娱;预迹藕耕,欣日出而知作。又以家传素业,弋书林而骋志;少奉庭训,驰文圃以游魂。至于白简青箱,颇测探其奥旨;竹书石记,亦幽求其邃原。虽未能叫彻帝阍,声驰宰府,而颇亦见推里閈,誉浃乡闾。方今银箭缠秋,金壶应节。吮墨翘足,希造杖于一枝;味道弹冠,望横经于重席。不量庸昧,窃冀扬庭。伏乞恩波,暂垂回盼。倘使陈留逸调,下探柯亭之篠;会稽阴德,傍眷馀溪之蔡。则回眸之报,不独著于前龟;清亮之音,谁专称于往笛?虽沧溟远量,敢不愧于牛涔;而嵩岱洪恩,终曾酬于蚁垤。轻喧视听,忧讋惟深。猥渎阶庭,兢惶交集。谨启。

猜你喜欢

潼关

清代 •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登城赋

魏晋 • 曹丕

孟春之月,惟岁权舆。和风初畅,有穆其舒。驾言东道,陟彼城楼。逍遥远望,乃欣以娱。平原博敞,中田辟除。嘉麦被垄,缘路带衢。流茎散叶,列绮相扶。水幡幡其长流,鱼裔裔而东驰。风飘颻而既臻,日暗暧而西移。望旧馆而言旋,永优游而无为。

唐多令·秋暮有感

宋代 • 陈允平

休去采芙蓉。秋江烟水空。带斜阳、一片征鸿。欲顿闲愁无顿处,都著在两眉峰。

心事寄题红。画桥流水东。断肠人、无奈秋浓。回首层楼归去懒,早新月、挂梧桐。

山坡羊·道情

元代 • 宋方壶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一茅斋,野花开。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箪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夜航船序

明代 • 张岱

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盖村夫俗子,其学问皆预先备办。如瀛洲十八学士,云台二十八将之类,稍差其姓名,辄掩口笑之。彼盖不知十八学士、二十八将,虽失记其姓名,实无害于学问文理,而反谓错落一人,则可耻孰甚。故道听途说,只办口头数十个名氏,便为博学才子矣。

余因想吾八越,惟馀姚风俗,后生小子,无不读书,及至二十无成,然后习为手艺。故凡百工贱业,其《性理》《纲鉴》,皆全部烂熟,偶问及一事,则人名、官爵、年号、地方枚举之,未尝少错。学问之富,真是两脚书厨,而其无益于文理考校,与彼目不识丁之人无以异也。或曰:“信如此言,则古人姓名总不必记忆矣。”余曰:“不然,姓名有不关于文理,不记不妨,如八元、八恺,厨、俊、顾、及之类是也。有关于文理者,不可不记,如四岳、三老、臧榖、徐夫人之类是也。”

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余所记载,皆眼前极肤浅之事,吾辈聊且记取,但勿使僧人伸脚则亦已矣。故即命其名曰《夜航船》。

古剑陶庵老人张岱书。

骆宾王
简介描述:

骆宾王(约640年-约684年),字观光,又称骆临海,婺州义乌人,中国唐代官员、文学家、诗人。

骆宾王7岁能诗,有神童之誉。约在唐高宗显庆(656年-661年)年间,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后历仕朝中及四川。高宗永隆二年(681年)夏,贬临海丞。后人因之称其为“骆临海”。光宅元年(684年)九月,徐敬业(即李敬业)自称匡复府大将军,骆宾王为徐敬业起草《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即《讨武曌檄》),朝野震动。十一月,兵败后被杀,或云投江死,或云落发为僧。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以文词齐名海内,史称“初唐四杰”。其文学作品现存各体诗数10首、赋3篇、文30余篇。骆宾王也擅骈文,《讨武曌檄》是其名作。此文很富于鼓动性和号召力,激昂慷慨又沉郁凝练,其中“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等句,尤为后人所传诵。史载武则天初读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曰:“宰相安得失此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