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贺宾客归越

唐代李白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白话译文

镜湖水面如明镜,您四明狂客归来荡舟尽豪情。

古代曾有王羲之写《黄庭经》向山阴道士换鹅的韵事,您到那里一定也有这样的逸兴。

词句注释

  1. 贺宾客:即贺知章,他曾任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太子宾客、秘书监等职,故称“贺宾客”、“贺监”。
  2. 镜湖:湖泊名,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会稽山麓
  3. 狂客:指贺知章,其号为“四明狂客”。
  4. “山阴”二句:用王羲之故事赞美贺知章的书法。据《太平御览》卷二三八记载,王羲之很喜欢白鹅,山阴地方有个道士知道后,就请他书写道教经典之一的《黄庭经》,并愿意以自己所养的一群白鹅来作为报酬。

作品赏析

此诗紧扣“归越”二字。首句写镜湖,有三层意思:一、它是越中名胜;二、它是贺知章故乡的名胜;三、此次归越,皇帝“有诏赐镜湖剡川一曲”。由于贺知章是以道士的身份告老还乡的,而李白此时也正尊崇道学,因此诗中都围绕着“逸兴多”三字,以送出家人的口气来写的。镜湖作为绍兴地方的风景名胜,以湖水清澄而闻名于世。李白想象友人这次回乡,一定会对镜湖发生浓厚的兴趣,在那儿终日泛舟遨游的。为了突出贺知章的性格,诗中不再以宾客或贺监的官衔称呼他,而干脆称他为“狂客”,因贺知章晚年曾自号“四明狂客”。“宾客”到底沾上些官气,与道士的气息不相投合,而“狂客”二字一用,不仅除了官气,表现了贺知章的性格和精神风貌,而且与全诗的基调非常吻合。

前两句把题意已写足,后两句则脱开境界,用王羲之写《黄庭经》与山阴道士换鹅的故事,以赞美贺知章今后的生活,兼致送别之意。因为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记载的兰亭盛会就发生在贺知章的故乡山阴,而贺知章本人也是著名的书法家,善草隶,深得时人珍爱。所以诗人说,此次贺知章回乡,恐怕也会有道士上门求书。这里表面上是叙述王羲之的故事,实际上是借此故事来写贺知章,盛赞贺知章书法的高超绝妙。贺知章归乡前已入道,而又定居山阴,故以“山阴道士”作陪衬,意义深刻而贴切,毫无雕琢痕迹,而且饶有情趣。

这首诗基本是李白信手拈来之作,但他一下就抓住了两样东西:一个是绍兴的镜湖,另一个便是王羲之当年写字换鹅的故事。全诗实际上所写的也就是这两件事。但它们却都恰能表现出友人故乡即山阴的地方特色,同时也都能显示出贺知章这个人的性格特点和才华所在。李白当时并未去过山阴,因此诗中所谓的“镜湖”、“山阴道士”之类,实际上还都是赠别友人时的一种想象之词。由此可见诗人炉火纯青的诗艺。

创作背景

这是李白赠送给贺知章的一首七绝,当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与《送贺监归四明应制》大约同时。贺知章比李白年长得多,但对李白的诗才却十分佩服,曾誉其为“谪仙人”,两人可以说是忘年交。天宝三载(744年)正月,贺知章以道士的身份辞京回乡,唐玄宗诏令在长乐坡饯别贺知章。李白当时正在长安待诏翰林,就赠给他这首诗。

名家点评

  •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西清诗话》云:唐人以诗为专门之学,虽名世善用故事者,或未免小误……李太白“山阴道士如相访,为写《黄庭》换白鹅”,乃《道德经》,非《黄庭》也。逸少尝写《黄庭经》与王修,故二事相紊。
  • 洪迈《容斋随笔》:李太白诗云:“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盖用王逸少事也。前贤或议之曰:逸少写《道德经》,道士举鹅群以赠之,元非《黄庭》。以为太白之误,予谓太白眼高四海,冲口成章,必不规规然旋检阅《晋史》,看逸少传,然后落笔。正使误以《道德》为《黄庭》,于理正自无害,议之过矣。
  • 沈涛《交翠轩笔记》:蔡绦《西清诗话》以李太白诗“山阴道士如相访,为写《黄庭》博白鹤”为误,云逸少所写乃《道德经》。《能改斋漫录》主其说,《广川书跋》亦云,世疑《黄庭经》非羲之书,以传考之,知尝书《道德经》,不言写《黄庭》也。涛案:《太平御览》职官部引何法盛《晋中兴书》:山阴有道士养群鹅,羲之甚悦。道士云,为写《黄庭经》,当举群鹅相赠。乃为写讫,笼鹅而去。乃知太白用事不误,后人少见多怪耳。

猜你喜欢

晚度天山有怀京邑

唐代 • 骆宾王

忽上天山路,依然想物华。

云疑上苑叶,雪似御沟花。

行叹戎麾远,坐怜衣带赊。

交河浮绝塞,弱水浸流沙。

旅思徒漂梗,归期未及瓜。

宁知心断绝,夜夜泣胡笳。

李潮八分小篆歌

唐代 • 杜甫

苍颉鸟迹既茫昧,字体变化如浮云。

陈仓石鼓又已讹,大小二篆生八分。

秦有李斯汉蔡邕,中间作者寂不闻。

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

苦县光和尚骨立,书贵瘦硬方通神。

惜哉李蔡不复得,吾甥李潮下笔亲。

尚书韩择木,骑曹蔡有邻。

开元已来数八分,潮也奄有二子成三人。

况潮小篆逼秦相,快剑长戟森相向。

八分一字直百金,蛟龙盘拏肉屈强。

吴郡张颠夸草书,草书非古空雄壮。

岂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郎丈人行。

巴东逢李潮,逾月求我歌。

我今衰老才力薄,潮乎潮乎奈汝何。

宿云际寺

唐代 • 温庭筠

白盖微云一径深.东峰弟子远相寻。

苍苔路熟僧归寺,红叶声干鹿在林。

高阁清香生静境,夜堂疏磬发禅心。

自从紫桂岩前别,不见南能直到今。

岁暮归南山

唐代 •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南乡子·诸将说封侯

宋代 • 黄庭坚

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李白
简介描述: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 。

为人爽朗大方,乐于交友,爱好饮酒作诗,名列“酒中八仙”。曾经得到唐玄宗李隆基赏识,担任翰林供奉,赐金放还,游历全国,先后迎娶宰相许圉师、宗楚客的孙女。唐肃宗李亨即位后,卷入永王之乱,流放夜郎,辗转到达当涂县令李阳冰家。上元二年,去世,时年六十二。

著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李白所作词赋,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后世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