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在西厢月色下静静等待,微风中的房门半掩半开。
墙上的花影在轻轻晃动,误认是心上人悄悄来到。
《答张生》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是一首流传相当广泛的恋诗。这首诗用生动的笔触、含蓄的语言来表现莺莺隐秘幽微的感情——对张生的爱恋,对他求爱的允诺。但表达得如此婉曲,十分符合莺莺的思想性格。“待月西厢下”,以轻托重,点明约张生幽会的地点是西厢,时间是月上人静之后。因是幽会,又是相府小姐,大家闺秀,所以地点、时间,至关重要,清清楚楚点出。这是写景,又不同于一般诗的写景,它不是绘景寓情,而是用景传意,明示地、时。“迎风户半开”,“迎风”其次,“户半开”为主。“半开”之“门”,是标志,是暗号,只在“半开”之时,才有幽会之机。以上两句,用景达意,写出了幽会的时间、地点、暗号,构思新巧,用心缜密。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两个单句,表意为示意张生幽会之法——跳墙而至。煞尾二句,措词精妙,“花影动”,照应首句的“月”,月光之下,才见花影婆娑,而摇曳的花影是“果”,“玉人”跳墙触动花枝是“因”。出语委婉含蓄,其意真切明白。有学者认为,此诗二句与三四句用意矛盾、重复。其实不然。之所以有矛盾之说,大约是把“迎风户半开”的幽会的暗号,误解为“户半开”为迎人。实则全诗巧妙地安排了幽会的时间、地点、暗号、办法,毫无破绽,滴水不漏。就诗而言,自然浑成。
这首诗有着多方面的美。人情美。此诗写了张生与莺莺的恋情,而其情是真情,而不是假情,更非邪恶之情。正因为情真意浓,她才想出了以诗传情,以诗约会,并设计了实现幽会之举的办法。张生在此诗亦是真情的化身,他身为一介书生,深夜赴约,跳墙幽会,若非情真,岂能使然。
整体美。全诗虽则四句,就其意境来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若肢解,说首句点明幽会的地点和时间,次句暗示半开户相迎,三、四句示意跳墙来会,这样化整为零理解全诗,妙则妙矣,失于肤浅,诗味也将被冲淡。其实,这是一首有完整而优美的意境的情诗,它有很高的美学价值。诗的前两句写月、写风,写户半开;后两句则写花影动,玉人来。这前后两半上下勾连,密不可分,有月,方有花影;无风,花枝摇动无因;有“户半开”的暗号,花影动,才是玉人来到。四句小诗,有因有果,有伏有应,丝丝相衔,大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
朦胧美。直接明快,开门见山,是美;隐隐约约,朦朦胧胧,也是美。风格不同,但给人以美的享受,则是一致的。此诗意的表达,情的抒发,是含蓄的,朦胧的。月色朦胧,花影朦胧,人也似藏似露,不见真迹,“迎风户半开”的“半开”,就是“含而不露”,给全诗添上了一层朦胧的美色。试想再漂亮的房间,如果把门尽敞,不会挑逗起人们的好奇心理;而微风过处,门户半掩,窈窕淑女隐约其间,也正是一幅缥缈美丽的图画。“户半开”的动人心魄的意境,正是与“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牛咤咤,田确确。
旱块敲牛蹄趵趵,种得官仓珠颗谷。
六十年来兵簇簇,月月食粮车辘辘。
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
归来收得牛两角,重铸锄犁作斤劚。
姑舂妇担去输官,输官不足归卖屋。
愿官早胜仇早覆,农死有儿牛有犊。誓不遣官军粮不足。
莫倚能歌敛黛眉,此歌能有几人知。他日相逢花月底,重理,好声须记得来时。
苦恨城头传漏永,无情岂解惜分飞。休诉金尊推玉臂,从醉,明朝有酒遣谁持。
金谷人归,绿杨低扫吹笙道。数声啼鸟,也学相思调。
月落潮生,掇送刘郎老。淮南好,甚时重到?陌上生春草。
木叶亭皋下,重阳近,又是捣衣秋。奈愁入庾肠,老侵潘鬓,谩簪黄菊,花也应羞。楚天晚,白苹烟尽处,红蓼水边头。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
玉容知安否?香笺共锦字,两处悠悠。空恨碧云离合,青鸟沉浮。向风前懊恼,芳心一点,寸眉两叶,禁甚闲愁?情到不堪言处,分付东流。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