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三年欢意,危弦几夜离情。晓霜红叶舞归程。客情今古道,秋梦短长亭。
渌酒尊前清泪,阳关叠里离声。少陵诗思旧才名。云鸿相约处,烟雾九重城。
如君子相交淡如水般已经三年,欢乐自在,短短的几夜之间就像这急凑的琴声一般便要分离。明天天色微亮之际,红叶漫天飞舞之时便要踏上归程。如此分别之情,古今同慨,在这秋意微凉之际,我将日夜思念,梦见曾经的场面。
端起面前清澈的水酒,默默的留下不舍的泪水,琴弦也凑热闹一般的奏起阳关三叠,仿佛一同相送友人。杜甫曾借诗词寄托思念的友人颇有才名,我亦愿仿效之。小云,小鸿,我们相约再次相见的地方,在烟雾缭绕的京城。
这首词不是在写某一次的分手或相思,而是对自己多年来所经历的种种离别和漫长的相思做一高度概括抒情。晏几道是一位多情词人,每到一处,必然与歌妓缱绻缠绵,分手时就有相思痛苦。经历得多,品尝得深,抒发得真切强烈。
“淡水三年欢意,危弦几夜离情。”首句起得颇为急切,一下子便将读者拉入到告别的场景当中。同时,这种急切的切入,也暗示了离别结果的不小人之交甘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所谓“淡水”云云,并非是形容情谊平淡如水,而是在着重强调情感与交往的纯正性。古人迎来送往,常有音乐相伴。声弦急促,如催告别,又为这离别的场面配上了一种声音效果。行文至此,按照一般的习惯写法,词的下文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接续方式:一种是接写倒时序的追忆。这样的好处是会造成一种章法上的跌宕,使词显出一种回环之美。一种是顺接顺时序的铺写,展望离别之后的种种场景。这样的好处是能够体现出感情的绵绵不断,且能为作品留下绕梁不绝的余绪。小晏处是能够体现出感情的绵绵不断,且能为作品留下绕梁不绝的余绪。小晏基本上采取了后一种的写法,只不过,他稍稍改变了叙事的节奏,用一种场面描写稍稍缓和了一下上文的奔泻直下之势。“晓霜红叶舞归程。”这是写眼前景,这样的句子。实在是充满了画面感。归程已在眼前展开,人却将行而未行。霜风渐起,红叶飘飞,一条迢迢的道路,一端连接着即将告别的现在,另一端则是连接着别后遥远的未来,时间与空问合二为一了。“客情今古道,秋梦短长亭。”今古道,点出古往今来,事皆如此。一条古道,不知承载了多少离别,这就再使眼前的离别具有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含义。短长亭,本是古人分手话别或是旅行时休息的地方,如今却仿佛变成了刻度,刻画下了离别的距离。以长亭古道为背景来设置人物和铺写感情,是晏几道非常喜欢的方法。他在另一首《浣溪沙》中亦有句:“衣化客尘今古道,柳含春意短长亭。”与此词一写春一写秋,倒也町形成映衬。
词之上片写将别而未别,充满了张力。下片却又回荡一笔,不写离别,而继续写离别之场面。“绿酒尊前清泪,阳关叠里离声。”古人送别,历来有唱《阳关》的传统。含泪举杯,唱曲作别,离别的对象终于出现了。“少陵诗思旧才名。”这句是小晏自况平生,是对眼前人的诉说,也是抒发心中的感慨和牢骚。李明娜《小山词校笺注》引杜甫《戏简郑广文虔兼呈苏司业源明》诗:“广文到官舍,系马堂阶下。醉则骑马归,颇遭官长骂。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赖有苏司业,时时与酒钱。”以为小晏是以郑广文自比,正不必如此坐实。“云鸿相约处。烟雾九重城。”至词的末尾,词人终于把词笔荡向远处,展望了一下未来。云、鸿这几位歌女的名字,常常出现在晏几道的词作当中。她们既是晏几道挚爱的对象,同时亦是晏几道精神上的安慰。在仕途受到挫折之后,爱情几乎成了晏畿道全部的精神寄托。他的理想,他的情绪,全是借助对爱情的描写抒发出来。“云鸿相约处,烟雾九重城。”即使是用真心许下约定,这约定也不一定能够实现。相约之地雾锁重城,到末了,还是一个看不清楚的未来。
元丰二年(1079年),晏几道从江南回到汴京,却并未得以在汴京长留,元丰五年(1082年),便又被任命为颍昌许田镇监。晏几道春季赴任,去时与汴京友人相约再会。三年以后,时值元丰八年(1085年)秋,允晏几道调离许田镇的文书下达。晏几道得以重回汴京,此《临江仙》便是他在回汴京途中的感慨之作。当时,晏几道四十八岁,几或知天命矣。他知晓此去后风高路远,那漫漫人生的路途,前方如何,尚不可知,这许田镇之人事即将成为旧事,大概今后便再不会提及了。可那情谊几许,清如淡水,却总是可念可叹的。这便是这首词的创作缘由。
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
十二玉阑干,风动灯明灭。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
麦上场,蚕出筐,此时只有田家忙。
半月天晴一夜雨,前日麦地皆青秧。
阴晴随意古难得,妇后夫先各努力。
倏凉骤暖蚕易蛾,大妇络丝中妇织。
中妇辍闲事铅华,不比大妇能忧家。
饭熟何曾趁时吃,辛苦仅得蚕事毕。
小妇初嫁当少宽,令伴阿姑顽过日。
明年愿得如今年,剩贮二麦饶丝绵。
小妇莫辞担上肩,却放大妇当姑前。
层绿峨峨,纤琼皎皎,倒压波浪清浅。过眼年华,动人幽意,相逢几番春换。记唤酒寻芳处,盈盈褪妆晚。
已消黯,况凄凉近来离思,应忘却明月,夜深归辇。荏苒一枝春,恨东风人似天远。纵有残花,洒征衣、铅泪都满。但殷勤折取,自遣一襟幽怨。
清明天气醉游郎。莺儿狂。燕儿狂。翠盖红缨,道上往来忙。记得相逢垂柳下,雕玉珮,缕金裳。
春光还是旧春光。桃花香。李花香。浅白深红,一一斗新妆。惆怅惜花人不见,歌一阕,泪千行。
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解君云:“张茂先、何敬祖,东方生与其比肩。”仆亦以为知言也。故感叹雅制,作《修竹诗》一首,当有知音以传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