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郑州

唐代王维

朝与周人辞,暮投郑人宿。

他乡绝俦侣,孤客亲僮仆。

宛洛望不见,秋霖晦平陆。

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

主人东皋上,时稼绕茅屋。

虫思机杼悲,雀喧禾黍熟。

明当渡京水,昨晚犹金谷。

此去欲何言,穷边徇微禄。

白话译文

早晨才辞别了洛阳,傍晚就到郑州投宿。异乡已没有自己的伴侣,孤单客子自然和僮仆亲睦。洛阳城已经看不见了,秋雨连绵晦暗了平陆。老农从青草丛生的地边归来,村童还在濛濛细雨中放牧。主人家住东边肥沃水田地,该收获的庄稼环绕着茅屋。蟋蟀欢鸣织机声响,麻雀喧噪谷物正熟。明天将要渡过京水,昨晚却还住在金谷。这一去还想说些什么呢?到边远之地挣份薄禄。

词句注释

  1. 周人:洛阳人,洛阳为东周都城。
  2. 郑人:郑州人,郑州春秋时为郑国都城。
  3. 俦侣:伴侣,朋辈。唐白居易《效陶潜体诗》之二:“村深绝宾客,窗晦无俦侣。”
  4. 宛洛:二古邑的并称。即今之南阳和洛阳。常借指名都。
  5. 秋霖:秋日的淫雨。《管子·度地》:“冬作土功,发地藏,则夏多暴雨,秋霖不止。”
  6. 田父:老农。《尹文子·大道上》:“魏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宝玉径尺,弗知其玉也。”
  7. 东皋:水边向阳高地。也泛指田园、原野。
  8. 思:一作“鸣”。机杼:指织机。悲:一作“休”。
  9. 京水,源出荥阳县高渚山,郑州以上称为京水,郑州以下称为贾鲁河。
  10. 晚:一作“夜”。金谷: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北。《初学记》卷八引晋郭缘生《述征记》:“金谷,谷也。地有金水,自太白原南流经此谷,注谷水。”金谷原为晋代富豪石崇花园,此处代指昔日繁华。
  11. 穷边:荒僻的边远地区。徇:营求。

作品赏析

“朝与周人辞,暮投郑人宿。他乡绝俦侣,孤客亲僮仆”,这四句交待路途情况。早上与周人辞别,晚上在郑州寄宿,离开亲人,越来越远了,一种凄凉的孤独之情油然而生。在这寂寞的旅途中,与诗人相亲相近的只有那随身僮仆了。这后两句摹写人情极真,刻画心理极深,生动地表现出一种莫可名状的凄清。唐末崔涂诗“渐与骨肉远,转与僮仆亲”(《巴山道中雨夜抒怀》)就是由这两句脱化而出。

接下来八句由记叙、议论转为写景。诗人将这种凄清孤独的感情外化为具体可感的“雨中秋景图”:“宛洛望不见,秋霖晦平陆。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主人东皋上,时稼绕茅屋。虫思机杼鸣,雀喧禾黍熟。”南阳、洛阳在视线中已逐渐模糊、消失,空阔辽远的原野笼罩在霏霏的霪雨、蒙蒙的烟气之中。村头,田父荷锄踏青而归,牧童短笛声声,怡然自得,村东水边高地上的主人家环绕在一片油绿鲜亮的庄稼中。还有悲鸣的秋虫,摇动的机杼,喧嚣的雀鸟。

诗的最后四句又由写景转为直接抒情。“明当渡京水,昨晚犹金谷”。这两句是说:“我昨天还在繁华的洛阳,而明天就要去偏远的郑州了。”句意和头二句“朝与周人辞,暮投郑人宿”前后呼应,既体现出感情的凝聚、深化,给人以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另一方面又开合有度,收放自如,浑然一体。“此去欲何言,穷边循微禄”是指为了微薄的俸禄而到穷僻边远的地方去。这二句话感情深沉、情韵丰厚而不作平白直露的激越之语,在自嘲中流露出更深沉的忧郁——情到深处人孤独。

全诗在征途愁思中以简淡自然之笔意织入村野恬宁景物,又由恬然的景物抒写宦海沉浮的失意、苦闷和孤独。全诗诗情与画境的相互渗透、统一,最后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妙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赴济州(治所在今山东济宁)途中,路过郑州(今属河南)时所写。

名家点评

  • 《王孟诗评》:顾云:浅不近俗,当思其难处(“孤客”句下)。蔼然恋阙之情(末句下)。
  • 《汇编唐诗十集》:唐云:闲雅幽寂,有彭泽遗韵。
  •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吴山民曰:起古。“宛洛”四句是一幅秋霖景,于此便动倦游意。
  • 《唐风定》:深衷密绪,言外不尽。
  • 《唐贤三昧集笺注》:为景入微。顾云:真情真意,人所不道。又云:一结含悔意。
  • 《唐诗别裁》:“孤客亲僮仆”、“雀暄禾泰熟”,此种句子,后人衍之,可成数言。
  • 《唐贤清雅集》:前声回环映带,中间叙时景,章法秩“朝”“暮”“明”“晚”等字都为题中“宿”字着意,不是漫用。去路结明本意。

猜你喜欢

更漏子·春夜阑

唐代 • 牛峤

春夜阑,更漏促,金烬暗挑残烛。惊梦断,锦屏深,两乡明月心。

闺草碧,望归客,还是不知消息。孤负我,悔怜君,告天天不闻。

龙门子凝道记

明代 • 宋濂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狌。狸狌,捕鼠兽也,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狸狌无所食,饥而嗥。束氏日市肉啖之。狸狌生子若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辄嗥,嗥则得肉食,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

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瓮者,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

狸狌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鬣,又磔磔然,意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士怒,推入之。狸狌怖甚,对之大嗥。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其足,狸狌奋掷而出。

醉太平·情高意真

宋代 • 刘过

情高意真,眉长鬓青。小楼明月调筝,写春风数声。

思君忆君,魂牵梦萦。翠销香暖云屏,更那堪酒醒。

商山早行

唐代 •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旱云赋

两汉 • 贾谊

惟昊天之大旱兮,失精和之正理。遥望白云之蓬勃兮,滃澹澹而妄止。运清浊之澒洞兮,正重沓而并起。嵬隆崇以崔巍兮,时仿佛而有似。屈卷轮而中天兮,象虎惊与龙骇。相抟据而俱兴兮,妄倚俪而时有。遂积聚而合沓兮,相纷薄而慷慨。若飞翔之从横兮,杨侯怒而澎濞。正帷布而雷动兮,相击冲而破碎。或窈窕而四塞兮,诚若雨而不坠。

阴阳分而不相得兮,更惟贪邪而狼戾。终风解而霰散兮,陵迟而堵溃。或深潜而闭藏兮,争离而并逝。廓荡荡其若涤兮,日照照而无秽。隆盛暑而无聊兮,煎砂石而烂渭。汤风至而含热兮,群生闷满而愁愦。畎亩枯槁而失泽兮,壤石相聚而为害。农夫垂拱而无聊兮,释其锄耨而下泪。忧疆畔之遇害兮,痛皇天之靡惠。惜稚稼之旱夭兮,离天灾而不遂。

怀怨心而不能已兮,窃讬咎于在位。独不闻唐虞之积烈兮,与三代之风气?时俗殊而不还兮,恐功久而坏败。何操行之不得兮,政治失中而违节。阴气辟而留滞兮,猒暴至而沉没。

嗟乎!惜旱大剧,何辜于天无恩泽?忍兮啬夫,何寡德矣!既已生之,不与福矣。来何暴也,去何躁也!孳孳望之,其可悼也。憭兮栗兮,以郁怫兮。念思白云,肠如结兮。终怨不雨,甚不仁兮;布而不下,甚不信兮。白云何怨?奈何人兮!

王维
简介描述:

王维(693年或694年或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

出身太原王氏分支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王维被责授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上元二年(761年)七月去世,享年六十一岁。

王维不仅参禅悟理,学庄信道,还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年间,尤长五言。其诗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其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之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