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张五弟

唐代王维

终南有茅屋,前对终南山。

终年无客长闭关,终日无心长自闲。

不妨饮酒复垂钓,君但能来相往还。

白话译文

终南山脚下有我的茅屋,茅屋门前正对着终南山。

整年没有客来柴门常关,整天无所用心常觉心安。

也不妨喝点酒钓钓鱼,你只要能来就请常来游玩。

词句注释

  1. 张五:即张諲,唐代书画家,官至刑部员外郎,与王维友好。因排行第五,故称“张五弟”。
  2. 终南:山名。秦岭主峰之一。在陕西省西安市南。一称南山,即狭义的秦岭。古名太一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参阅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陕西一》。
  3. 终年:全年,一年到头。长:一作“常”。闭关:佛教徒闭居一室,静修佛法。此指闭门谢客,断绝往来,谓不为尘事所扰。
  4. 无心:佛教语,指解脱邪念的真心。自闲:悠闲自得。
  5. 垂钓:垂竿钓鱼。东汉高士严光(字子陵)是光武帝的同门,多次拒绝光武帝的出仕邀请,在富春江隐居垂钓。后世遂以“垂钓”生活代指隐居。
  6. 但:只,只要。往还:交游,交往。

作品赏析

这首小诗表现了诗人在隐居中寂静安闲的生活情趣,又表达了对志趣相投的友人的真挚感情。

从诗的内容上看,此诗的主旨是要引起友人的兴致,招致他来相聚共乐。诗人首先描写他的隐居之所的清幽。虽是几间茅屋草舍,但面对着巍峨深邃、苍翠欲滴的终南山,开门即可观赏山色。头两句娓娓道来,不加丝毫藻饰,意在引起友人的联想。三、四句进而写自己的隐居生活情趣。从早到晚,无拘无束,无忧无虑,无人打扰,更无机心杂念,煞是悠闲。为了吸引友人到来,又有意写自己终年无客,门虽设而常关,流露出几分寂寞。思念友人前来相伴之意不言而喻。最后两句,又以饮酒、垂钓等赏心乐事相招,直率地表达希望友人能经常来聚会的心愿。

从诗的写法上看,全篇以诗代书,写得朴实、自然、亲切。为使友人从字里行间就能体会出自己孤寂而清幽的心境,诗中有意采用重复的字眼和相同的句式。首二句连用两个“终南”,使友人加深印象,突出出门面山的优势。三四句又巧妙地把终南山的“终”字移用来创造给人以悠长、缓慢之感的时间意象。一个“终年”再叠加一个“终日”,两个同一结构的诗句反复、排比,用以烘托寂寞、清闲的心态,使人感到诗人在山中就这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静静生活下去,对世事不闻不问,甚至不管岁月的流逝,惟一遗憾的是不能与张諲朝夕相处。四个“终字”,两个“长”字的叠用,诗句节奏显得非常缓慢。

全诗写得轻松自然,毫不着力。只有心地十分散淡、安闲的人,才能写出如此散淡、安闲的诗。这首诗读来颇为有趣:一般的短篇诗歌忌讳多次使用同一个字,而王维在这首诗中四次使用“终”字,将诗歌写出一种民歌小调的感觉:重复的语词(第一、二句中的“终南山”)和相同的句首词(第三、四句句首的“终”字)都是歌谣中常见的形式。王维将自己悠闲自在的隐居生活,写入摇曳的歌谣中,为诗歌增添一份情趣。

创作背景

张諲曾隐居嵩山,与少年时期的王维相结识,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他们曾同隐居在终南山,王维山居和张諲山居距离很近。王维在居住终南山期间,张諲来访,令王维感到由衷的高兴,为赠答张諲,他写了这首小诗。写此诗时,诗人仍在朝廷任职,但由于对李林甫把持下的黑暗政治不满,不愿同流合污,又不能与他们决裂,因而采取了半官半隐的方式,时常住在终南山中,在清寂的林泉中寻求精神寄托。

名家点评

  • 明·郭濬《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只在笔端拈弄,奇情缭绕。
  • 明·李攀龙《唐诗选》:玉遮曰:末句自在之极。
  • 明·李攀龙、叶羲昂《唐诗直解》:“君但能来”四字意深。
  • 明·李攀龙、袁宏道《唐诗训解》:四“终”字弄出真趣,然也非安排可得。此述幽居之闲适也。
  • 明·陆时雍《唐诗镜》:语气清绝。
  • 明末清初·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唐云:略不构思,语极清迥,无《考槃》《衡门》心胸拈此不出。钟、谭未悟妙境,徒举四字标出,浅哉!浅哉!
  • 明末清初·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这少许胜人多多许。周启琦曰:澄水明霞。
  • 明末清初·徐增《而庵说唐诗》:作诗要知伸缩法,能将古人氏篇缩得短,方才是会作氏篇的人。短诗要包含,长篇要无尽。吾说七言古多长篇、而短者则惟摩诘《答张五弟》一首。摩诘,道人也。一切才情学问洗涤殆尽,造洁净精微之地,非上根器人不喜看,看亦不知其妙也。
  • 清·王尧衢《古唐诗合解》:六句四韵中,包含无限静思。右丞是学道人,出语精微,俱耐人想。古诗中用才情、用绮丽者,居其次矣。
  • 清·刘文蔚《唐诗合选详解》:王翼云曰:此篇五七言后以两句结,却有余韵,妙在言外。

猜你喜欢

诫子书

两汉 • 孔臧

人之进退,惟问其志。取必以渐,勤则得多。山溜至柔,石为之穿。蝎虫至弱,木为之弊。夫溜非石之凿,蝎非木之钻,然而能以微脆之形,陷坚钢之体,岂非积渐夫溜之致乎?训曰:“徒学知之未可多,履而行之乃足佳。故学者所以饰百行也。”

西江月·批宝玉二首

清代 • 曹雪芹

其一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其二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临江仙·探梅

宋代 • 辛弃疾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五代 • 冯延巳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浣溪沙·十二红帘窣地深

清代 • 纳兰性德

十二红帘窣地深,才移刬袜又沉吟。晚晴天气惜轻阴。

珠衱佩囊三合字,宝钗拢髻两分心。定缘何事湿兰襟。

王维
简介描述:

王维(693年或694年或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

出身太原王氏分支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王维被责授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上元二年(761年)七月去世,享年六十一岁。

王维不仅参禅悟理,学庄信道,还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年间,尤长五言。其诗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其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之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