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官易得罪,谪去济川阴。
执政方持法,明君照此心。
闾阎河润上,井邑海云深。
纵有归来日,各愁年鬓侵。
官职卑微容易获罪,被贬谪到了济水之南。
掌握国家大权的人按照法度执法,英明的君主能够洞察我的心意。
百姓街巷散落在被济水浸润的岸边,市井近海,云层浓深。
即使有归来的日子,恐怕到时候我们各自感伤年岁增长,鬓发变灰白。
这首诗用曲折委婉的笔法,表现了作者被贬谪的怨愤和归期难测的愁情。
首联“微官易得罪,谪去济川阴”二句点题,首句写自己官职卑微,动辄得咎,言外之意,执政者为所欲为,怨愤之情已溢于言表。这以现代的俗话表述,即“我官小被拉出来背锅”,可见王维心中对这次贬谪处理决定非常不满、不服,但也没办法。而且按照法度来说,王维手下的伶人确实逾制了。故云:“执政方持法”,自己的心意是洁白无瑕的;皇帝应该是明白这一点的,故云“明君照此心”。这是就忠厚一面解释这首诗。实际上,一件小事被发酵,与京城的权力斗争有关。王维作为初入仕途的年轻人,一个在京城中无关紧要的人,被这些斗争牵连,有些莫名其妙,有些怨情,“持法”“明君”又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
颈联“闾阎河润上,井邑海云深”作跌宕之气,由眼前的离别展开对济州风情的想象:百姓安宁地生活在被河水滋润的土地上,靠近海的市镇白云浓厚。济州人文、景色俱佳,既是聊以自慰,也是安慰朋友。然而毕竟要与朋友分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长安。尾联“纵有归来日,各愁年鬓侵”则又进一步表示自己负罪不轻,正当年少,却远愁年鬓之改,邈无归期,慨叹转深。结句形象而贴切地写出了与朋友久别的伤感。
全诗充分反映了王维对此次获罪被贬的打击心有余悸,然而又并非完全心灰意冷的心情。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是年王维进士及第,授太乐丞一职,然入仕仅数月就因“黄狮子案”获罪。古代演乐有严格的礼制规范,因为手下之人逾制舞黄狮子,被人抓住把柄,王维被贬谪到济州任司仓参军,管理仓库。《新唐书》称维“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集异记》记载:“及为太乐丞,为伶人舞黄狮子坐出官。黄狮子者,非一人不舞也。”《唐语林》亦记载道:“黄狮子者,非天子不舞也,后辈慎之。”这是唐王朝内部复杂的政治斗争所致。唐玄宗从武则天手中夺取皇权,为巩固自己的地位而采取的措施。据《资治通鉴》记载:“上(玄宗)禁约诸王,不使与群臣交结”。与岐王、薛王等王宫交往的一批官吏轻者贬、流,重者杖死。王维被贬即与此有关。王维入仕踌躇满志,但仅数月就遭遇突如其来的打击,使毫无政治经验和心理准备的王维对此颇感突然与迷茫。这首诗是王维赴济州前的留别之作。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
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
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
昨夜扁舟京口,今朝马首长安。旧官何物与新官。只有湖山公案。
此景百年几变,个中下语千难。使君才气卷波澜。与把新诗判断。
枕障薰炉隔绣帷,二年终日苦相思,杏花明月始应知。
天上人间何处去,旧欢新梦觉来时,黄昏微雨画帘垂。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攲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凤髻抛残秋草生。高梧湿月冷无声。当时七夕记深盟。
信得羽衣传钿合,悔教罗袜葬倾城。人间空唱雨淋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