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官易得罪,谪去济川阴。
执政方持法,明君照此心。
闾阎河润上,井邑海云深。
纵有归来日,各愁年鬓侵。
官职卑微容易获罪,被贬谪到了济水之南。
掌握国家大权的人按照法度执法,英明的君主能够洞察我的心意。
百姓街巷散落在被济水浸润的岸边,市井近海,云层浓深。
即使有归来的日子,恐怕到时候我们各自感伤年岁增长,鬓发变灰白。
这首诗用曲折委婉的笔法,表现了作者被贬谪的怨愤和归期难测的愁情。
首联“微官易得罪,谪去济川阴”二句点题,首句写自己官职卑微,动辄得咎,言外之意,执政者为所欲为,怨愤之情已溢于言表。这以现代的俗话表述,即“我官小被拉出来背锅”,可见王维心中对这次贬谪处理决定非常不满、不服,但也没办法。而且按照法度来说,王维手下的伶人确实逾制了。故云:“执政方持法”,自己的心意是洁白无瑕的;皇帝应该是明白这一点的,故云“明君照此心”。这是就忠厚一面解释这首诗。实际上,一件小事被发酵,与京城的权力斗争有关。王维作为初入仕途的年轻人,一个在京城中无关紧要的人,被这些斗争牵连,有些莫名其妙,有些怨情,“持法”“明君”又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
颈联“闾阎河润上,井邑海云深”作跌宕之气,由眼前的离别展开对济州风情的想象:百姓安宁地生活在被河水滋润的土地上,靠近海的市镇白云浓厚。济州人文、景色俱佳,既是聊以自慰,也是安慰朋友。然而毕竟要与朋友分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长安。尾联“纵有归来日,各愁年鬓侵”则又进一步表示自己负罪不轻,正当年少,却远愁年鬓之改,邈无归期,慨叹转深。结句形象而贴切地写出了与朋友久别的伤感。
全诗充分反映了王维对此次获罪被贬的打击心有余悸,然而又并非完全心灰意冷的心情。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是年王维进士及第,授太乐丞一职,然入仕仅数月就因“黄狮子案”获罪。古代演乐有严格的礼制规范,因为手下之人逾制舞黄狮子,被人抓住把柄,王维被贬谪到济州任司仓参军,管理仓库。《新唐书》称维“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集异记》记载:“及为太乐丞,为伶人舞黄狮子坐出官。黄狮子者,非一人不舞也。”《唐语林》亦记载道:“黄狮子者,非天子不舞也,后辈慎之。”这是唐王朝内部复杂的政治斗争所致。唐玄宗从武则天手中夺取皇权,为巩固自己的地位而采取的措施。据《资治通鉴》记载:“上(玄宗)禁约诸王,不使与群臣交结”。与岐王、薛王等王宫交往的一批官吏轻者贬、流,重者杖死。王维被贬即与此有关。王维入仕踌躇满志,但仅数月就遭遇突如其来的打击,使毫无政治经验和心理准备的王维对此颇感突然与迷茫。这首诗是王维赴济州前的留别之作。
暮景萧萧雨霁。云淡天高风细。正月华如水。金波银汉,潋滟无际。冷浸书帷梦断,却披衣重起。临轩砌。
素光遥指。因念翠蛾,杳隔音尘何处,相望同千里。尽凝睇。厌厌无寐。渐晓雕阑独倚。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知己一人谁是?已矣。赢得误他生。有情终古似无情,别语悔分明。
莫道芳时易度,朝暮。珍重好花天。为伊指点再来缘,疏雨洗遗钿。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每小息,杖屦或幽寻。
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久抛青简束行幐,白鸟苍蝇甚可憎。
身是蠹鱼酬夙债,黄河浪里读书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