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口疏钟动,渔樵稍欲稀。
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
菱蔓弱难定,杨花轻易飞。
东皋春草色,惆怅掩柴扉。
山谷口响起稀疏的钟声,渔人和樵夫逐漸消失在视野中。
闲适安然地对着远山的夕阳,独自向白云处归栖。
柔弱的菱蔓随着水波随意摇摆,杨花随着风漫无目的地飞扬。
原野上春天草色青青,我惆怅地关上柴门。
这首小诗平淡闲适,意致简远,惆怅深致。惆怅何来?五、六两句虽然表面上是描写春景,实际上暗含讽意,菱蔓、杨花随着水波随意摇摆,比喻那些随着权势摇摆的小人。诗人见此,故而惆怅。“春草色”既是春景写实语,也是诗人自爱自尊之语,古诗中常用“芳草”比喻品格高洁的士大夫。屈原在其作品中,多次以芳草为饰,如《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后世诗人受屈原启发,喜欢以草木的芬芳高洁隐喻人品的高洁、高尚。虽然此诗带给读者平淡安详的感觉,但同时非常含蓄地透露出诗人对小人得志,贤士退隐的惆怅和无奈。
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名播兰馨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忽一声、鼙鼓揭天来,繁华歇。
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客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碾关山月。问嫦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
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
客心如萌芽,忽与春风动。
又随落花飞,去作西江梦。
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
凤巢在桂林,乌哺不得共。
无忘桂枝荣,举酒一以送。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