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公子夜阑曲

唐代李贺

袅袅沉水烟,乌啼夜阑景。

曲沼芙蓉波,腰围白玉冷。

白话译文

满屋里烟雾缭绕,点燃着沉香,饮宴歌舞,直至乌啼夜残天亮。

看看曲池里的荷花,在清波上摇荡,摸摸腰带上的嵌玉,像冰一样寒凉。

词句注释

  1. 贵公子:泛指贵族公子。夜阑:夜尽。
  2. 袅袅:烟缭绕摇动。
  3. 沉水:即沉香。植物,常绿乔木,产于印度、泰国和越南。
  4. 曲沼:即曲房。内室,密室。枚乘《七发》:“往来游宴, 纵恣于曲房隐间之中。”
  5. 芙蓉波:指美人春心荡漾。
  6. 白玉:腰带上装饰的玉。
  7. 冷:夜尽哓寒的情状。

作品鉴赏

这是写贵公子彻夜饮宴作乐的诗。虽未直接描述“沉湎长夜狎饮”,但通过“袅袅沉水烟”、“腰围玉带玲”,是能让人想象出作乐场面之盛,时间之长来的。全诗仅仅二十个字,似乎刚开了个头,就结束了,但李贺写诗的思路是变化莫测的,诗无定格,句亦无定式,这首诗仅仅是侧面烘托,轻轻一点,便戛然而止。

李贺此诗有意捕捉这“夜阑乐罢的最后一镜头”,通篇仅作含蓄的静态描写,而此前的纵酒豪饮等种种行乐情事,也就尽在不言之中了。诗中的那位贵公子醉眼朦胧,稍带倦态,然而神志尚且清晰,正满意地感触着周边事物的声音、色彩、香氲和质料,仿佛他所有的感官一时都充分地扩张开来。“袅袅沉水烟”一句写视觉和嗅觉,“乌啼夜阑景”写听觉和视觉,“曲沼芙蓉波”写视觉和听觉,“腰围白玉冷”乃写视觉和触觉。综观全诗,作品呈现出由多种微妙感觉纠葛构成的奇特意象。这四句诗涉及到了四种感觉。李贺诗歌内频繁出现的感觉语词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芳、香、馨等表现嗅觉和湿、冷、寒等属于触觉的字眼。嗅觉、触觉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原始的感觉。通过对这些最为原始因而也是最为根本的感觉的尖锐化,李贺实现了对日常生活感觉的超越。

通过诗歌来实现对平凡生活的超越,触及了李贺创作的一处要害。以“唐诸王孙”的名分而论,李贺自视为“贵公子”原无可挑剔,问题是身为没落的贵族,不可能得到社会的普遍尊敬和丰厚的物质待遇。李贺的潜愿既不为现实所容,只能通过诗笔想象在幻境中得到宣泄。《夜饮朝眠曲》、《梁台古意》一类歌诗,肆力绘写五光十色的贵胄游宴生活,这里面弥漫着恣纵行乐的气息,既无道义的约束又无理性的调节,唯能感受到醉生梦死和欲望的尽情流淌。这首《贵公子夜阑曲》,更是无一处理语,任由人类本初就有的“原始感觉”在诗中游走,李贺的心思多少应了那句“ 我感故我在”。然而,虚幻的总归虚幻,理想与现实云泥之别只能倍增李贺的痛苦,让他在生活的无奈中越陷越深。

创作背景

李贺是是唐朝宗室的后裔,这对李贺来说似乎是个牢笼、陷阱或者是一种情结。这首诗作于李贺在长安做奉礼郎的三年,即元和五至八年(810年-813年)。为官三年间,李贺亲身经历,耳闻目睹了许多事情,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对当时社会状况有了深刻的认识。这首诗就是就自己对上流社会所见所闻有感而作。

名家点评

  • 宋代吴正子、刘辰翁《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此贵公子夜阑曲也。以玉带为冷,其怯可见也。语不必可解而得之心自洒然迹似。亦其偏得之形容夜色也。
  • 清代陈本礼《协律钩玄》:此咏遭安史乱之贵公子也。子美《哀王孙》云:“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等语皆可作此注释,但彼为王孙哀,此为贵公子哀也。只四语,檃括简净得妙。
  • 清代姚文燮《昌谷集注》:贵公子沉湎长夜之饮闺中注香相待。久之,夜半乌啼,则香影向阑矣。曲沼即曲房。芙蓉即美人春心之荡漾。寒夜孤衾,白玉腰围,公子不至。岂惟美人怨诗人亦当代为之怨也。
  • 清代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此似不止于此,当大有脱文。此但一起。不然,于公子夜阑之旨安在?既为此曲,必形容贵公子买醉征歌,狎邪纵意,乃与题称。若止此则一秋风中之欧阳,赤璧下之苏矣,公子有是乎?
  • 清代黎简《黎二樵批点黄陶庵评本李长吉集》:已觉围玉冷肌而犹夜乐不止,此其所以刺也。须溪说“怯”字只见其纤软,有女儿气耳,不得诗人之旨。

猜你喜欢

季姬击鸡记

近现代 • 赵元任

季姬寂,集鸡,鸡即棘鸡。棘鸡饥叽,季姬及箕稷济鸡。鸡既济,跻姬笈,季姬忌,急咭鸡,鸡急,继圾几,季姬急,即籍箕击鸡,箕疾击几伎,伎即齑,鸡叽集几基,季姬急极屐击鸡,鸡既殛,季姬激,即记《季姬击鸡记》。

送崔融

唐代 • 杜审言

君王行出将,书记远从征。

祖帐连河阙,军麾动洛城。

旌旃朝朔气,笳吹夜边声。

坐觉烟尘扫,秋风古北平。

浪淘沙慢·晓阴重

宋代 • 周邦彦

晓阴重,霜凋岸草,雾隐城堞。南陌脂车待发,东门帐饮乍阕。正扶面、垂杨堪揽结;掩红泪、玉手亲折。念汉浦、离鸿去何许?经时信音绝。

情切。望中地远天阔。向露冷、风清无人处,耿耿寒漏咽。嗟万事难忘,唯是轻别。翠尊未竭。凭断云留取,西楼残月。

罗带光消纹衾叠。连环解、旧香顿歇;怨歌永、琼壶敲尽缺。恨春去、不与人期。弄夜色、空余满地梨花雪。

临江仙·六曲阑干三夜雨

清代 • 纳兰性德

塞上得家报云秋海棠开矣,赋此

六曲阑干三夜雨,倩谁护取娇慵。可怜寂寞粉墙东,已分裙钗绿,犹裹泪绡红。

曾记鬓边斜落下,半床凉月惺忪。旧欢如在梦魂中,自然肠欲断,何必更秋风。

塞上曲送元美

明代 • 李攀龙

白羽如霜出塞寒,胡烽不断接长安。

城头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马上看。

李贺
简介描述: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河南省宜阳县)人,祖籍陇西郡。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后世称李昌谷。李贺出身唐朝宗室大郑王(李亮)房,门荫入仕,授奉礼郎。仕途不顺,热心于诗歌创作。27岁(一说24岁)英年早逝。

李贺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代表者,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感叹生不逢时和倾诉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他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称其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颂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