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樵舍

清代施闰章

涨减水愈急,秋阴未夕昏。

乱山成野戍,黄叶自江村。

带雨疏星见,回风绝岸喧。

经过多战舰,茅屋几家存?

白话译文

河水暴涨水流更加湍急,秋云密布未到黄昏天已昏暗。

乱山中到处是野战的兵营,江村里飘落的黄叶片片。

稀稀落落的雨中遥见颗疏星,呼啸的旋风吹过高高的堤岸。

所过之处有那么多战船,所剩无几的茅屋若隐若现。

词句注释

  1. 樵舍:樵夫家。
  2. 涨减:指上涨的洪水已退。
  3. 未夕昏:不到傍晚天已昏暗。
  4. 野戍:军队野外的驻扎地。戍:军队防守。
  5. 回风:旋风。绝岸:高崖绝壁。喧:大声叫。
  6. 经过:所经之处,所过之处。战舰:大船。
  7. 几家:没有多少家。

作品赏析

首联“涨减水愈急,秋阴未夕昏”所写之景,实际是交待诗人之所以“泊樵舍”的原因:曾上涨的洪水虽正在消退,但水势却比洪水上涨时还要湍急,故不宜行进。这一句不仅写出“泊樵舍”之由,还有其耐人寻味的言外之意,即间接反映了洪水上涨时水势亦甚“急”可以想见其造成的灾害不小。此时,洪水消退当然是好事,但因“愈急”却造成航程的艰险,使人产生担忧不安之感。后句写天空笼罩着秋天的阴云,未至傍晚江面已一片昏暗,亦不宜盲目行进,同时这句又形成令人精神压抑的氛围。这两句之景虽旨在说明作者之所以泊樵舍一是水急,二是天昏,但其中流露出的担忧不安则为全诗定下了低沉的感情基调。

颔联“乱山成野戍,黄叶自江村”,乃描写诗人泊樵舍镇时远望之所见:那新建县之名胜西山到处是军队野外驻扎的营幕,这不仅使风景绝佳之地大煞了风景,更暗示了社会的动乱不安,以“乱山”称西山,即增添了乱世之感;于江岸上的村庄中,诗人只见黄叶飘零,这恰如杜甫《春望》写“城春草木深”一样,乃“明无人”(司马光《续温公诗话》)矣,即百姓四处逃散,这荒寂的江村显得异常萧条。这正是清初战乱的生动写照。

颈联“带雨疏星见,回风绝岸喧”,则转写近处江岸立体空间之所见所闻。仰望天色已晚,闪现出稀疏的星斗,但并未给诗人明朗悦目之感。因为“秋阴”,所以天开始飘洒秋雨,使疏星“带雨见”;耳听则觉回旋的江风,在岸壁间呼啸,显得凄厉,回风再卷起涛声,则令人恐惧矣。前句是静态,后句是动态,静与动的秋风秋雨给人带来亦是凄楚与不安。

尾联回写江上之所见:“经过多战舰,茅屋几家存?”“战舰”乃官家兵船,与“乱山成野戍”呼应;“茅屋”是百姓住所,与“黄叶自江村”呼应。前句是实写,“战舰多”,使人感到政局形势严重,社会秩序混乱;后句是虚写,“几家存”以问句出之,实指“无家存”。两相映衬,益见形势动荡、百姓流离的现实,其中充满诗人深重的忧虑。

这首诗写景采取由远及近的视角:先写江岸“乱山”与“江村”,继写“绝岸”,终写江面,画面颇见层次,意境显得深远。表面看,这是首景物诗,全诗四联皆写景,其实其“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每一联之景都内含诗人或郁闷、凄苦或不安、忧虑之情,但并不直露,全蕴藏于具体景物的意象之中,诗之风格仍偏于平和。

创作背景

顺治十八年(1661年)诗人奉命守潮西道,辖区包括临江、吉州、袁州三州,诗人驻节临江(治所今江西清江县)。康熙六年(1667年)乃由水路赣江北上归里。在途经樵舍镇(位今江西新建县西北60里)停泊时写了这首五律。

名家点评

  •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胡迎建《鄱阳湖历代诗词集注评 下》:写秋涨时赣江近鄱阳湖的风物,中两联点缀野外萧瑟气象如画,末言战事带来的后果。

猜你喜欢

猴弈

宋代 • 周敦颐

西番有二仙,弈于山中树下,一老猴于树上日窥其运子之法,因得其巧。国人闻而往观,仙者遁去,猴即下与人弈,遍国中莫之胜。国人奇之,献于朝。上诏征能弈者与之较,皆不敌。或言杨靖善弈,时杨靖以事系于狱,诏释出之。靖请以盘贮桃,置于猴前,猴心牵于桃,无心弈,遂败。

舟中立秋

清代 • 施闰章

垂老畏闻秋,年光逐水流。

阴云沉岸草,急雨乱滩舟。

时事诗书拙,军储岭海愁。

洊饥今有岁,倚棹望西畴。

五代史伶官传序

宋代 •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宿千岁庵听泉

宋代 • 刘克庄

因爱庵前一脉泉,襆衾来此借房眠。

骤闻将谓溪当户,久听翻疑屋是船。

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

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

九章·涉江

先秦 • 屈原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同光。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

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

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

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

朝发枉陼兮,夕宿辰阳。

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

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

山峻高而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

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

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乱曰:鸾鸟凤凰,日以远兮。

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阴阳易位,时不当兮。

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

施闰章
简介描述:

施闰章(1618年-1683年),字尚白,一字屺云,号愚山,一号媿萝居士,又号蠖斋,晚号矩斋,诗与宋琬齐名,有“南施北宋”之誉。江南宁国府宣城县(今属安徽)人。中国清代诗人、官员。

顺治六年(1649年)进士,授刑部观政。顺治八年(1651年)春夏,赴官刑部,秋奉使广西,遭乱归里。顺治十二年(1655年)春,赴京补刑部广西司员外郎。出任山东提学道佥事,视学山东。擢江西布政司参议,分守湖西道参议,深得民心,人称“施佛子”。康熙十八年(1679年),诏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侍讲,纂修《明史》。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转侍读,不久病逝于京邸。

施闰章以诗名噪清初诗坛。其诗学思想继承“诗言志”的诗学传统。主张“诗有本”“言有物”,诗歌创作要析“理”“合圣贤之言”“文以载道”,重“情”,反对浮华空泛之作。其诗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主要包括他奉使桂林、提学山东、分守湖西时及其以前所创作的古体诗,风格上受元结、杜甫影响,具有很强的现实精神。后期所作以五言近体诗为主。这些诗学唐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一派,追求空灵蕴藉的情致。其文章内容以史论写得最为出色、精致。古文学欧阳修、苏轼,“意静气朴”。施闰章与同邑高咏友善,皆工诗,主东南坛坫数十年,时号“宣城体”,形成“宣城派”。著有《学余堂诗集》50卷、《学余堂文集》28卷、《学余堂外集》2卷、《蠖斋诗话》2卷等。

施闰章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