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声哀咽,襆被驮残月。过去华年如电掣,禁得番番离别。
一鞭冲破黄埃,乱山影里徘徊。蓦忆去年今日,十三陵下归来。
号角声声,音调凄哀,我收拾行装,踏着残月的清光,出门匹马远行。年华飞逝,弹指间青春不再,又怎禁得起年年与你离别。
催马扬鞭,尘埃中穿过在乱山,徘徊寻路。蓦然想起,去年今日我正在归途经过十三陵。
上片先景后情,写得极是伤感。 “角声哀咽,濮被驮残月”,一个“角声”将边地的孤寂空旷展现出来。词人天复一天地在哀角声中、马背行囊上度过。“过去华年如电掣,禁得番番离别”两句慨叹年华尽在番番的别离中飞逝,他讴歌爱情的欢乐与温暖,但这些对他却是那样难得与可贵。时间本就留不住,内心敏感如纳兰,更容易觉得时光飞逝,更何况别离时多,相见时少。
下片开头又是一句白描。“一鞭冲破黄埃,乱山影里徘徊”,纳兰眼前之景,正是黄昏日暮、黄尘阵阵,山影重重,行路匆匆。如此景况则更令人不胜怅惘。后二句忽以追忆去年今日之情景收束,“蓦忆去年今日,十三陵下归来”,纳兰去年曾去过十三陵,当时看到想到了什么,这里没有说,但稍一推想其实是很明白的,一代帝王终成尘土,万里河山换了姓氏,古今多少事,当时执着,可都抵不过时间。在这种惘然失落中,怀归之意便倍加翻出。
一首《清平乐》短短几句,能够跌宕婉曲,转折入深,这在小令中是极难得的,也因此可见纳兰功力。
这首词是在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十月时所作,当时,纳兰正值二十二岁,已被康熙皇帝授予三等侍卫的官职。而这一年,距妻子卢氏去世已过去了两个春秋。彼时,纳兰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却对求之而不能长久的爱情流连向往,故作此词。
岑公相门子,雅望归安石。
奕世皆夔龙,中台竟三拆。
至人达机兆,高揖九州伯。
奈何天地间,而作隐沦客。
贵道能全真,潜辉卧幽邻。
探元入窅默,观化游无垠。
光武有天下,严陵为故人。
虽登洛阳殿,不屈巢由身。
余亦谢明主,今称偃蹇臣。
登高览万古,思与广成邻。
蹈海宁受赏,还山非问津。
西来一摇扇,共拂元规尘。
只近浮名不近情。且看不饮更何成。三杯渐觉纷华远,一斗都浇块磊平。
醒复醉,醉还醒。灵均憔悴可怜生。《离骚》读杀浑无味,好个诗家阮步兵。
晴野鹭鸶飞一只,水葓花发秋江碧。刘郎此日别天仙,登绮席,泪珠滴,十二晚峰青历历。
踯躅花开红照水,鹧鸪飞绕青山觜。行人经岁始归来,千万里,错相倚,懊恼天仙应有以。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秋风江口听鸣榔,远客归心正渺茫。
万里乾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
烟中树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绕建康。
直过真州更东下,夜深灯影宿维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