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宋代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白话译文

白发老将军不愧是气壮山河的好汉,光复洛阳的消息昨天晚上刚刚传来。

金统治者竟敢做长期霸占中原打算,谁知上天的意图一日突然改变回来。

列祖列宗的深恩像滋润草木的雨露,中兴的文告如疾风迅雷传遍了全国。

寒食节被派往西京祭扫皇陵的使者,到达时正赶上驿路旁处处梨花盛开。

词句注释

  1. 武均州:指均州(今湖北均县)知府兼安抚使武钜。古人常用做官所在的地名,代称其人的名字。西京:指洛阳。
  2. 白发将军:指武钜。
  3. 捷书:捷报。
  4. 胡儿:指金人,是汉族统治阶级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敢:岂敢。
  5. 天意:上天的意愿。宁知:怎知,哪里知道。回:回心转意。指上天又决定祐助赵宋王朝。
  6. 列圣:指宋朝各代皇帝。深雨露:深于雨露,即比雨露还要深。
  7. 中兴:国家由衰败到出现兴盛的转机。这里指中兴之君,即宋高宗。赦令:大赦天下的诏令。
  8. 悬知:预测,料想。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日(或说前二日)。相传春秋时晋国介之推辅佐重耳(晋文公)回国后、隐于山中,重耳烧山逼他出来,介之推抱木而死。晋文公为悼念他、禁止在介之推烧死之日生火,只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俗,叫做寒食禁火,故名寒食节。朝陵使:指朝祭帝王陵墓的使者。北宋的皇帝陵墓都在西京。
  9. 驿路:古时交通大道,为传车、驿马通行而开辟的大路,沿途设置驿站,供传递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歇宿、换马。

作品赏析

这首诗通过武钜光复洛阳这一具体事件,表达了作者喜闻捷报的兴奋心情。开篇即以倒装的散文化句式引吭高歌,突出褒扬了武钜的英勇善战,造出一篇欢快气势。接下两句设问:你们侵略者还敢做长期霸占他人领土的美梦吗?哪知道上天都主持正义、回护中国了!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语气中满对战争的必胜信念与对敌人的极端蔓视。虽是初胜,诗人便认定回乾转坤的大变化就在眼前,他激情满怀地向往胜利之后赦令的颁布疾如风雷,皇恩浩荡有如雨露,民心大安,普天同庆。并且进一步遥想开去:来年的清明时节,收复后的洛阳古都已面貌一新,朝陵的使节正奔驰在梨花盛开的驿道上。这一笔幻画出一个美好的意境,正常祭扫奠礼的恢复意味着岁月的太平,而那和煦春风中处处怒放的梨花正是诗人盛开心花的叠映。

这首诗神似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与陆游是不同时代的伟大诗人,他们的爱国精神却是一脉相承的。爱国热情犹如一股膨湃的浪潮起伏在字里行间,使得文势畅快流走而又不乏转折顿宕,音节韵律铿锵浏亮,读来使人想见诗人欢欣鼓舞、思绪万千的神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这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兵集瓜洲渡。十一月金人内讧,北方女真贵族拥立完颜雍为帝,瓜洲渡金兵哗变,杀死金主完颜亮,仓皇向北撤退。宋军收复两淮州郡,宋金双方仍旧以淮水为界。在敌人广大的沦陷区里,爱国的群众也纷纷起来抗击金兵。均州知府兼安抚使武钜,领导一支民兵队伍向北方进军,他们在邓州、卢氏县一带和敌人后方的军队周旋,十二月九日攻入洛阳。这时,陆游在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任大理司直兼宗正簿。当他听到宋军收复西京的消息后,兴奋不已,挥笔写下了这首诗。不过这次占领洛阳只是一次奇袭,没有能够巩固下来,但对于南宋朝廷和广大人民产生了很大的鼓舞作用。

名家点评

  • 古代文学史专家程千帆《两宋文学史》:不可遏止的欢欣鼓舞使得这篇作品具有非常愉快的情调,它几乎可以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相比。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诗中不仅歌颂了目前的胜利,而且充满了对今后北伐取得更大胜利的信心。诗的末二句在现实生活的描绘中掺和着丰富而生动的想像的手法,正是陆游爱国诗篇的特征之一。

猜你喜欢

蝜蝂传

唐代 • 柳宗元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

宋代 • 晏几道

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萍叶上兰舟。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边月满楼。

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拚得为花愁。明朝万一西风劲,争奈朱颜不耐秋。

泛南湖至石帆

南北朝 • 谢惠连

轨息陆途初,枻鼓川路始。

涟漪繁波漾,参差层峰峙。

萧疏野趣生,逶迤白云起。

登陟苦跋涉,䁹盼乐心耳。

即玩玩有竭,在兴兴无已。

游悟真寺诗

唐代 • 白居易

元和九年秋,八月月上弦。

我游悟真寺,寺在王顺山。

去山四五里,先闻水潺湲。

自兹舍车马,始涉蓝溪湾。

手拄青竹杖,足踏白石滩。

渐怪耳目旷,不闻人世喧。

山下望山上,初疑不可攀。

谁知中有路,盘折通岩巅。

一息幡竿下,再休石龛边。

龛间长丈余,门户无扃关。

仰窥不见人,石发垂若鬟。

惊出白蝙蝠,双飞如雪翻。

回首寺门望,青崖夹朱轩。

如擘山腹开,置寺于其间。

入门无平地,地窄虚空宽。

房廊与台殿,高下随峰峦。

岩崿无撮土,树木多瘦坚。

根株抱石长,屈曲虫蛇蟠。

松桂乱无行,四时郁芊芊。

枝梢嫋青翠,韵若风中弦。

日月光不透,绿阴相交延。

幽鸟时一声,闻之似寒蝉。

首憩宾位亭,就坐未及安。

须臾开北户,万里明豁然。

拂檐虹霏微,绕栋云回旋。

赤日间白雨,阴晴同一川。

野绿簇草树,眼界吞秦原。

渭水细不见,汉陵小于拳。

却顾来时路,萦纡映朱阑。

历历上山人,一一遥可观。

前对多宝塔,风铎鸣四端。

栾栌与户牖,恰恰金碧繁。

云昔迦叶佛,此地坐涅盘。

至今铁钵在,当底手迹穿。

西开玉像殿,白佛森比肩。

斗薮尘埃衣,礼拜冰雪颜。

叠霜为袈娑,贯雹为华鬘。

逼观疑鬼功,其迹非雕镌。

次登观音堂,未到闻栴檀。

上阶脱双履,敛足升净筵。

六楹排玉镜,四座敷金钿。

黑夜自光明,不待灯烛然。

众宝互低昂,碧佩珊瑚幡。

风来似天乐,相触声珊珊。

白珠垂露凝,赤珠滴血殷。

点缀佛髻上,合为七宝冠。

双瓶白琉璃,色若秋水寒。

隔瓶见舍利,圆转如金丹。

玉笛何代物,天人施祗园。

吹如秋鹤声,可以降灵仙。

是时秋方中,三五月正圆。

宝堂豁三门,金魄当其前。

月与宝相射,晶光争鲜妍。

照人心骨冷,竟夕不欲眠。

晓寻南塔路,乱竹低婵娟。

林幽不逢人,寒蝶飞翾翾。

山果不识名,离离夹道蕃。

足以疗饥乏,摘尝味甘酸。

道南蓝谷神,紫伞白纸钱。

若岁有水旱,诏使修苹蘩。

以地清净故,献奠无荤膻。

危石叠四五,靁嵬欹且刓。

造物者何意,堆在岩东偏。

冷滑无人迹,苔点如花笺。

我来登上头,下临不测渊。

目眩手足掉,不敢低头看。

风从石下生,薄人而上搏。

衣服似羽翮,开张欲飞骞。

孇孇三面峰,峰尖刀剑攒。

往往白云过,决开露青天。

西北日落时,夕晖红团团。

千里翠屏外,走下丹砂丸。

东南月上时,夜气青漫漫。

百丈碧潭底,写出黄金盘。

蓝水色似蓝,日夜长潺潺。

周回绕山转,下视如青环。

或铺为慢流,或激为奔湍。

泓澄最深处,浮出蛟龙涎。

侧身入其中,悬磴尤险艰。

扪萝蹋樛木,下逐饮涧猿。

雪迸起白鹭,锦跳惊红鳣。

歇定方盥漱,濯去支体烦。

浅深皆洞彻,可照脑与肝。

但爱清见底,欲寻不知源。

东崖饶怪石,积甃苍琅玕。

温润发于外,其间韫璵璠。

卞和死已久,良玉多弃捐。

或时泄光彩,夜与星月连。

中顶最高峰,拄天青玉竿。

冋令上不得,岂我能攀援。

上有白莲池,素葩覆清澜。

闻名不可到,处所非人寰。

又有一片石,大如方尺砖。

插在半壁上,其下万仞悬。

云有过去师,坐得无生禅。

号为定心石,长老世相传。

却上谒仙祠,蔓草生緜緜。

昔闻王氏子,羽化升上玄。

其西晒药台,犹对芝术田。

时复明月夜,上闻黄鹤言。

回寻画龙堂,二叟鬓发斑。

想见听法时,欢喜礼印坛。

复归泉窟下,化作龙蜿蜒。

阶前石孔在,欲雨生白烟。

往有写经僧,身静心精专。

感彼云外鸽,众飞千翩翩。

来添砚中水,去吸岩底泉。

一日三往复,时节长不愆。

经成号圣僧,弟子名扬难。

诵此莲花偈,数满百亿千。

身坏口不坏,舌根如红莲。

颅骨今不见,石函尚存焉。

粉壁有吴画,笔彩依旧鲜。

素屏有褚书,墨色如新干。

灵境与异迹,周览无不殚。

一游五昼夜,欲返仍盘桓。

我本山中人,误为时网牵。

牵率使读书,推挽令効官。

既登文字科,又忝谏诤员。

拙直不合时,无益同素餐。

以此自惭惕,戚戚常寡欢。

无成心力尽,未老形骸残。

今来脱簪组,始觉离忧患。

及为山水游,弥得纵疏顽。

野麋断羁绊,行走无拘銮。

池鱼放入海,一往何时还。

身著居士衣,手把南华篇。

终来此山住,永谢区中缘。

我今四十余,从此终身闲。

若以七十期,犹得三十年。

生查子·诉别

宋代 • 苏轼

三度别君来,此别真迟暮。白尽老髭须,明日淮南去。

酒罢月随人,泪湿花如雾。后月逐君还,梦绕湖边路。

陆游
简介描述: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陆游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遭到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陆游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陆游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被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五岁,留下绝笔诗《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陆游著有《剑南诗稿》传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