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白发老将军不愧是气壮山河的好汉,光复洛阳的消息昨天晚上刚刚传来。
金统治者竟敢做长期霸占中原打算,谁知上天的意图一日突然改变回来。
列祖列宗的深恩像滋润草木的雨露,中兴的文告如疾风迅雷传遍了全国。
寒食节被派往西京祭扫皇陵的使者,到达时正赶上驿路旁处处梨花盛开。
这首诗通过武钜光复洛阳这一具体事件,表达了作者喜闻捷报的兴奋心情。开篇即以倒装的散文化句式引吭高歌,突出褒扬了武钜的英勇善战,造出一篇欢快气势。接下两句设问:你们侵略者还敢做长期霸占他人领土的美梦吗?哪知道上天都主持正义、回护中国了!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语气中满对战争的必胜信念与对敌人的极端蔓视。虽是初胜,诗人便认定回乾转坤的大变化就在眼前,他激情满怀地向往胜利之后赦令的颁布疾如风雷,皇恩浩荡有如雨露,民心大安,普天同庆。并且进一步遥想开去:来年的清明时节,收复后的洛阳古都已面貌一新,朝陵的使节正奔驰在梨花盛开的驿道上。这一笔幻画出一个美好的意境,正常祭扫奠礼的恢复意味着岁月的太平,而那和煦春风中处处怒放的梨花正是诗人盛开心花的叠映。
这首诗神似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与陆游是不同时代的伟大诗人,他们的爱国精神却是一脉相承的。爱国热情犹如一股膨湃的浪潮起伏在字里行间,使得文势畅快流走而又不乏转折顿宕,音节韵律铿锵浏亮,读来使人想见诗人欢欣鼓舞、思绪万千的神态。
这首诗写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这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兵集瓜洲渡。十一月金人内讧,北方女真贵族拥立完颜雍为帝,瓜洲渡金兵哗变,杀死金主完颜亮,仓皇向北撤退。宋军收复两淮州郡,宋金双方仍旧以淮水为界。在敌人广大的沦陷区里,爱国的群众也纷纷起来抗击金兵。均州知府兼安抚使武钜,领导一支民兵队伍向北方进军,他们在邓州、卢氏县一带和敌人后方的军队周旋,十二月九日攻入洛阳。这时,陆游在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任大理司直兼宗正簿。当他听到宋军收复西京的消息后,兴奋不已,挥笔写下了这首诗。不过这次占领洛阳只是一次奇袭,没有能够巩固下来,但对于南宋朝廷和广大人民产生了很大的鼓舞作用。
木落吴江矣,正萧条、西风南雁,碧云千里。落魄江湖还载酒,一种悲凉滋味。重回首、莫弹酸泪。不是天公教弃置,是南华、误却方城尉。飘泊处,谁相慰。
别来我亦伤孤寄。更那堪、冰霜摧折,壮怀都废。天远难穷劳望眼,欲上高楼还已。君莫恨、埋愁无地。秋雨秋花关塞冷,且殷勤、好作加餐计。人岂得,长无谓。
十里崎岖半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
青山似茧将人裹,不信前头有路行。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兖州鲁藩烟火妙天下。烟火必张灯,鲁藩之灯,灯其殿、灯其壁、灯其楹柱、灯其屏、灯其座、灯其宫扇伞盖。诸王公子、宫娥僚属、队舞乐工,尽收为灯中景物。及放烟火,灯中景物又收为烟火中景物。天下之看灯者,看灯灯外;看烟火者,看烟火烟火外。未有身入灯中、光中、影中、烟中、火中,闪烁变幻,不知其为王宫内之烟火,亦不知其为烟火内之王宫也。
殿前搭木架数层,上放“黄蜂出窠”“撒花盖顶”“天花喷礴”。四旁珍珠帘八架,架高二丈许,每一帘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一大字。每字高丈许,晶映高明。下以五色火漆塑狮、象、橐驼之属百余头,上骑百蛮,手中持象牙、犀角、珊瑚、玉斗诸器,器中实“千丈菊”“千丈梨”诸火器,兽足蹑以车轮,腹内藏人。旋转其下,百蛮手中瓶花徐发,雁雁行行,且阵且走。移时,百兽口出火,尻亦出火,纵横践踏。端门内外,烟焰蔽天,月不得明,露不得下。看者耳目攫夺,屡欲狂易,恒内手持之。
昔者有一苏州人,自夸其州中灯事之盛,曰:“苏州此时有烟火,亦无处放,放亦不得上。”众曰:“何也?”曰:“此时天上被烟火挤住,无空隙处耳!”人笑其诞。于鲁府观之,殆不诬也。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