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宋代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白话译文

白发老将军不愧是气壮山河的好汉,光复洛阳的消息昨天晚上刚刚传来。

金统治者竟敢做长期霸占中原打算,谁知上天的意图一日突然改变回来。

列祖列宗的深恩像滋润草木的雨露,中兴的文告如疾风迅雷传遍了全国。

寒食节被派往西京祭扫皇陵的使者,到达时正赶上驿路旁处处梨花盛开。

词句注释

  1. 武均州:指均州(今湖北均县)知府兼安抚使武钜。古人常用做官所在的地名,代称其人的名字。西京:指洛阳。
  2. 白发将军:指武钜。
  3. 捷书:捷报。
  4. 胡儿:指金人,是汉族统治阶级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敢:岂敢。
  5. 天意:上天的意愿。宁知:怎知,哪里知道。回:回心转意。指上天又决定祐助赵宋王朝。
  6. 列圣:指宋朝各代皇帝。深雨露:深于雨露,即比雨露还要深。
  7. 中兴:国家由衰败到出现兴盛的转机。这里指中兴之君,即宋高宗。赦令:大赦天下的诏令。
  8. 悬知:预测,料想。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日(或说前二日)。相传春秋时晋国介之推辅佐重耳(晋文公)回国后、隐于山中,重耳烧山逼他出来,介之推抱木而死。晋文公为悼念他、禁止在介之推烧死之日生火,只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俗,叫做寒食禁火,故名寒食节。朝陵使:指朝祭帝王陵墓的使者。北宋的皇帝陵墓都在西京。
  9. 驿路:古时交通大道,为传车、驿马通行而开辟的大路,沿途设置驿站,供传递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歇宿、换马。

作品赏析

这首诗通过武钜光复洛阳这一具体事件,表达了作者喜闻捷报的兴奋心情。开篇即以倒装的散文化句式引吭高歌,突出褒扬了武钜的英勇善战,造出一篇欢快气势。接下两句设问:你们侵略者还敢做长期霸占他人领土的美梦吗?哪知道上天都主持正义、回护中国了!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语气中满对战争的必胜信念与对敌人的极端蔓视。虽是初胜,诗人便认定回乾转坤的大变化就在眼前,他激情满怀地向往胜利之后赦令的颁布疾如风雷,皇恩浩荡有如雨露,民心大安,普天同庆。并且进一步遥想开去:来年的清明时节,收复后的洛阳古都已面貌一新,朝陵的使节正奔驰在梨花盛开的驿道上。这一笔幻画出一个美好的意境,正常祭扫奠礼的恢复意味着岁月的太平,而那和煦春风中处处怒放的梨花正是诗人盛开心花的叠映。

这首诗神似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与陆游是不同时代的伟大诗人,他们的爱国精神却是一脉相承的。爱国热情犹如一股膨湃的浪潮起伏在字里行间,使得文势畅快流走而又不乏转折顿宕,音节韵律铿锵浏亮,读来使人想见诗人欢欣鼓舞、思绪万千的神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这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兵集瓜洲渡。十一月金人内讧,北方女真贵族拥立完颜雍为帝,瓜洲渡金兵哗变,杀死金主完颜亮,仓皇向北撤退。宋军收复两淮州郡,宋金双方仍旧以淮水为界。在敌人广大的沦陷区里,爱国的群众也纷纷起来抗击金兵。均州知府兼安抚使武钜,领导一支民兵队伍向北方进军,他们在邓州、卢氏县一带和敌人后方的军队周旋,十二月九日攻入洛阳。这时,陆游在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任大理司直兼宗正簿。当他听到宋军收复西京的消息后,兴奋不已,挥笔写下了这首诗。不过这次占领洛阳只是一次奇袭,没有能够巩固下来,但对于南宋朝廷和广大人民产生了很大的鼓舞作用。

名家点评

  • 古代文学史专家程千帆《两宋文学史》:不可遏止的欢欣鼓舞使得这篇作品具有非常愉快的情调,它几乎可以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相比。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诗中不仅歌颂了目前的胜利,而且充满了对今后北伐取得更大胜利的信心。诗的末二句在现实生活的描绘中掺和着丰富而生动的想像的手法,正是陆游爱国诗篇的特征之一。

猜你喜欢

梦中作

宋代 •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琵琶行

唐代 • 白居易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

宋代 • 李清照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临江仙·谢饷樱桃

清代 • 纳兰性德

绿叶成阴春尽也,守宫偏护星星。留将颜色慰多情。分明千点泪,贮作玉壶冰。

独卧文园方病渴,强拈红豆酬卿。感卿珍重报流莺。惜花须自爱,休只为花疼。

南安军

宋代 •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陆游
简介描述: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陆游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遭到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陆游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陆游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被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五岁,留下绝笔诗《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陆游著有《剑南诗稿》传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