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白发老将军不愧是气壮山河的好汉,光复洛阳的消息昨天晚上刚刚传来。
金统治者竟敢做长期霸占中原打算,谁知上天的意图一日突然改变回来。
列祖列宗的深恩像滋润草木的雨露,中兴的文告如疾风迅雷传遍了全国。
寒食节被派往西京祭扫皇陵的使者,到达时正赶上驿路旁处处梨花盛开。
这首诗通过武钜光复洛阳这一具体事件,表达了作者喜闻捷报的兴奋心情。开篇即以倒装的散文化句式引吭高歌,突出褒扬了武钜的英勇善战,造出一篇欢快气势。接下两句设问:你们侵略者还敢做长期霸占他人领土的美梦吗?哪知道上天都主持正义、回护中国了!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语气中满对战争的必胜信念与对敌人的极端蔓视。虽是初胜,诗人便认定回乾转坤的大变化就在眼前,他激情满怀地向往胜利之后赦令的颁布疾如风雷,皇恩浩荡有如雨露,民心大安,普天同庆。并且进一步遥想开去:来年的清明时节,收复后的洛阳古都已面貌一新,朝陵的使节正奔驰在梨花盛开的驿道上。这一笔幻画出一个美好的意境,正常祭扫奠礼的恢复意味着岁月的太平,而那和煦春风中处处怒放的梨花正是诗人盛开心花的叠映。
这首诗神似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与陆游是不同时代的伟大诗人,他们的爱国精神却是一脉相承的。爱国热情犹如一股膨湃的浪潮起伏在字里行间,使得文势畅快流走而又不乏转折顿宕,音节韵律铿锵浏亮,读来使人想见诗人欢欣鼓舞、思绪万千的神态。
这首诗写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这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兵集瓜洲渡。十一月金人内讧,北方女真贵族拥立完颜雍为帝,瓜洲渡金兵哗变,杀死金主完颜亮,仓皇向北撤退。宋军收复两淮州郡,宋金双方仍旧以淮水为界。在敌人广大的沦陷区里,爱国的群众也纷纷起来抗击金兵。均州知府兼安抚使武钜,领导一支民兵队伍向北方进军,他们在邓州、卢氏县一带和敌人后方的军队周旋,十二月九日攻入洛阳。这时,陆游在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任大理司直兼宗正簿。当他听到宋军收复西京的消息后,兴奋不已,挥笔写下了这首诗。不过这次占领洛阳只是一次奇袭,没有能够巩固下来,但对于南宋朝廷和广大人民产生了很大的鼓舞作用。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惟昊天之大旱兮,失精和之正理。遥望白云之蓬勃兮,滃澹澹而妄止。运清浊之澒洞兮,正重沓而并起。嵬隆崇以崔巍兮,时仿佛而有似。屈卷轮而中天兮,象虎惊与龙骇。相抟据而俱兴兮,妄倚俪而时有。遂积聚而合沓兮,相纷薄而慷慨。若飞翔之从横兮,杨侯怒而澎濞。正帷布而雷动兮,相击冲而破碎。或窈窕而四塞兮,诚若雨而不坠。
阴阳分而不相得兮,更惟贪邪而狼戾。终风解而霰散兮,陵迟而堵溃。或深潜而闭藏兮,争离而并逝。廓荡荡其若涤兮,日照照而无秽。隆盛暑而无聊兮,煎砂石而烂渭。汤风至而含热兮,群生闷满而愁愦。畎亩枯槁而失泽兮,壤石相聚而为害。农夫垂拱而无聊兮,释其锄耨而下泪。忧疆畔之遇害兮,痛皇天之靡惠。惜稚稼之旱夭兮,离天灾而不遂。
怀怨心而不能已兮,窃讬咎于在位。独不闻唐虞之积烈兮,与三代之风气?时俗殊而不还兮,恐功久而坏败。何操行之不得兮,政治失中而违节。阴气辟而留滞兮,猒暴至而沉没。
嗟乎!惜旱大剧,何辜于天无恩泽?忍兮啬夫,何寡德矣!既已生之,不与福矣。来何暴也,去何躁也!孳孳望之,其可悼也。憭兮栗兮,以郁怫兮。念思白云,肠如结兮。终怨不雨,甚不仁兮;布而不下,甚不信兮。白云何怨?奈何人兮!
拾遗曾奏数行书,懒性从来水竹居。
奉引滥骑沙苑马,幽栖真钓锦江鱼。
谢安不倦登临费,阮籍焉知礼法疏。
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无径欲教锄。
燕子矶,余三过之。水势湁潗,舟人至此,捷捽抒取,钩挽铁缆,蚁附而上。篷窗中见石骨棱层,撑拒水际,不喜而怖,不识岸上有如许境界。
戊寅到京后,同吕吉士出观音门,游燕子矶。方晓佛地仙都,当面蹉过之矣。登关王殿,吴头楚尾,是侯用武之地,灵爽赫赫,须眉戟起。缘山走矶上,坐亭子,看江水潎洌,舟下如箭。折而南,走观音阁,度索上之。阁旁僧院,有峭壁千寻,碚礌如铁;大枫数株,蓊以他树,森森冷绿;小楼痴对,便可十年面壁。今僧寮佛阁,故故背之,其心何忍?是年,余归浙,闵老子、王月生送至矶,饮石壁下。
似带如丝柳,团酥握雪花。帘卷玉钩斜。九衢尘欲暮,逐香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