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泛湘江

宋代张孝祥

濯足夜滩急,晞发北风凉。吴山楚泽行徧,只欠到潇湘。买得扁舟归去,此事天公付我,六月下沧浪。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

制荷衣,纫兰佩,把琼芳。湘妃起舞一笑,抚瑟奏清商。唤起九歌忠愤,拂拭三闾文字,还与日争光。莫遣儿辈觉,此乐未渠央。

白话译文

滩头洗足,夜色随急流从脚背流淌。清晨,晾一头短发,感受清风丝丝的微凉。吴地的山峦,楚地的湖泽,一路行遍山色湖光,只是还未到达早已心神驰往的潇湘。买得一叶扁舟,罢官归来,又何妨。这是天意作美,如今让我如愿以偿,正值盛夏六月,一帆顺风浮泛沧浪。志趣高洁闲远,象秋蝉蜕壳于浊泥,在尘埃之外浮翔,又如庄周晓梦化蝶,翩然于水淡云闲之乡。

恍惚可见——裁绿荷为衣,缀秋兰为佩,一身清雅脱尘的衣装。啊,那是屈原手持一束沁人的琼芳。湘水女神嫣然一笑,飘旋舞的霓裳,拨弄琴瑟的纤指下流泻幽怨的一曲清商,唤起行吟泽畔的屈子一腔报国的忠愤,写入《九歌》眷眷不忘那拂袖挥洒的文字,一字一句与日月争光。呵,莫要让儿辈知晓一江湘水的遐想,这泛舟的乐趣悠渺不尽,正该我辈独享。

词句注释

  1. 水调歌头:词牌名。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歌头》是大曲开始的第一章。
  2. 湘江:即湘水,今湖南省的一条大江。
  3. 濯足:洗脚。
  4. 晞发:晾干头发。
  5. 吴山楚泽:泛指南方的山水。
  6. 潇湘:湘水与潇水合流处称为潇湘,这里指湘江。
  7. 扁舟:小船。
  8. 付:给予,赐予。
  9. 沧浪:水名,这里指湘江。
  10. 蝉蜕尘埃外:蝉脱壳羽化飞上青天,这里表示词人超脱尘俗的胸怀。
  11. 蝶梦:梦中化为蝴蝶。说明词人自己情致的悠闲。《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12. 制荷衣:用荷叶作衣服。《离骚》中写道:“制芰荷以为衣兮寸。
  13. 纫兰佩:把兰花穿结成佩带。《离骚》中写道:“纫秋兰以为佩”。
  14. 把琼芳:手握芳洁的花枝。《九歌·东皇太一》:“盍将把兮琼芳’’。
  15. 湘妃:湘水女神。
  16. 抚瑟:弹瑟。
  17. 清商:指悲凉的乐曲。
  18. 九歌:屈原作品《楚辞》中的篇目,这里以《九歌》代指屈原的作品。
  19. 拂拭:抹去尘垢,比喻识拔真才。
  20. 三闾文字:屈原曾任三闾大夫,这里指屈原骚赋。
  21. 未渠央:即未尽之意。渠,同“遽”,急遽;央,尽。

作品赏析

词的上片写行舟过湘水的情景。开头“濯足”二句即用屈原作品的词语,又非常切合舟行途中情景。首句见《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次句见《楚辞·九歌·少司命》:“与女沐兮咸池,晞女发兮阳之阿。”但“北风凉”出自《诗经·邶风·北风》“北风其凉”。“濯足夜滩急”二句,既写驾舟远行者的表象动态,又借以抒发自己高洁的情怀,并且贯穿全篇。从濯足到晞发的意象,显示出词人胸怀的高洁脱俗。“吴山”二句承上则抒发词人渴望到潇湘的心愿。“买得扁舟”三句,进一步展示想象与现实相结合的美好机遇。“六月下沧浪”,既点明了时间,又借指湘江并与上文潇湘呼应。”天公付我”,从表象上看,大概是写天公为我作美,其实,词人此刻的心绪是异常复杂的,透过这幽默诙谐的词语,读者可以体察到词人埋藏于内心的人生苦涩滋味。“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词人转换视角,采用两个不同层次景色来展现蕴含着的奥秘。前句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的,皭然泥而不滓者也。”后者运用《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水云乡为隐者所居。这种多视角的审美情趣既是对屈原身处浊世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格的赞美,又是借以自喻而显露出豁达自适的心情。

下片即景抒情。作者荡舟湘江,脑海里浮现出屈原的形象。屈原那种忠愤忧国的情操,精美多姿的诗句,撼动着词人的心扉。于是词人情不自禁地运用《楚辞》中的诗句注入渊篇,而落笔灵活自然,别开生面。“制荷衣”三句,承上启下,虽然词人运用《楚辞》成语,但思维意识已超越时空而带有飘飘欲仙的幻觉。“湘妃起舞一笑”二句,由撷取成句到感情升华,由丰富的联想而产生飞动的意象。这里既写“湘妃起舞”的场面,又有“抚瑟奏清商”的舞曲。“紧接着”唤起“三句以崇敬的心情颂扬屈原的伟大品格及其作品不朽的艺术价值。“结末”莫遣“二句用典。这里词人从幻想的画面中返回到现实的境界,寓怨愤于欢乐中,余韵不尽。

词中不仅变换奇横,富有浪漫色彩,而且表达宛转曲折。全篇运化屈赋诗句和意象,将湘水人文典故、神话传说与屈原文字融为一体,浑化组合,构成虚幻、空灵、高洁、纯美的意境,寄寓词人由忠愤而转换为洒脱超旷的复杂心态。

创作背景

《宋史》记载: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年),张孝祥在广南西路(今广西和广东西南部一带)经略安抚使任上“治有声绩”,被谗言落职,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他从桂林罢官北归,此词正是张孝祥北归途中,在湘江上泛舟时的作

名家点评

  • 现代学者管士光《宋词精选》:全词主要隐括《楚辞》而成,但又独具匠心,不仅歌颂了屈原及其作品,并借此寄寓自己遭谗落职的愤慨之情。词人以清刚之笔写绵邈情思,展现了他忠贞而高洁的胸怀。

猜你喜欢

过吴江有感

清代 • 吴伟业

落日松陵道,堤长欲抱城。

塔盘湖势动,桥引月痕生。

市静人逃赋,江宽客避兵。

廿年交旧散,把酒叹浮名。

方山子传

宋代 • 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佯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哭刘司户蕡

唐代 • 李商隐

路有论冤谪,言皆在中兴。

空闻迁贾谊,不待相孙弘。

江阔惟回首,天高但抚膺。

去年相送地,春雪满黄陵。

鹊桥仙·沉沉戍鼓

近现代 • 王国维

沉沉戍鼓,萧萧厩马,起视霜华满地。猛然记得别伊时,正今夕、邮亭天气。

北征车辙,南征归梦,知是调停无计。人间事事不堪凭,但除却、无凭两字。

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

唐代 • 骆宾王

臣闻元天列象,紫宫通北极之尊;大帝凝图,宏猷畅东巡之礼。是知道隆光宅,既辑玉于云台;业绍礼宗,必涂金于日观。陛下乘乾握纪,纂三统之重光;御辩登枢,应千龄之累圣。故得河浮五老,启赤文于帝期;海荐四神,奉丹书于王会。瑞开三脊,祥洽五云。既而辑总章之旧文,绍辟雍之故事。非烟翼驭,移玉辇于梁阴;若月乘轮,秘金绳于岱巘。

臣等职均刍狗,阴谢桑榆。幸属尧镜多辉,照馀光于连石;轩图光耀,追盛礼于枞金。然而邹鲁旧邦,临淄遗俗,俱沐二周之化,咸称一变之风。境接青畴,俯瞰获麟之野;山开翠屺,斜连辨马之峰。岂可使稷山遗氓,顿隔陪封之礼?淹中故老,独奉告成之仪?是用就日披丹,仰璧轮之三舍。望云抒素,叫天阍于九重。傥允微诚,许陪大礼,则梦琼馀息,仰仙阙以交欢;就木残魂,游岱宗而载跃。

张孝祥
简介描述:

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唐代诗人张籍的七世孙。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张孝祥状元及第,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宋孝宗时,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隆兴元年(1163年)任建康留守。又为荆南、湖北路安抚使,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府、静江府、潭州等地的长官,颇有政绩。乾道五年(1169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次年在芜湖病逝,年仅三十八岁。

张孝祥善诗文,尤工于词,其风格宏伟豪放,为“豪放派”代表作家之一。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等传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