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梅引·人间离别易多时

宋代姜夔

丙辰之冬,予留梁溪,将诣淮南不得,因梦思以述志。

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

湿红恨墨浅封题。宝筝空,无雁飞。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漂零客,泪满衣。

白话译文

庆元二年的冬天,我留在无锡,将往合肥而不能实现,依照梦中所思以记述自己的感情。

人世间的离别容易看重时节,见梅枝,相思情忽地涌上心头。几回小窗内幽深的梦里,花间漫步手牵手。今夜梦中找不到你,我徒自徘徊独游。梦中我还未感觉,寒气已将衾被浸透。

眼泪沾湿了红笺,怨恨饱和着墨迹。淡淡地封了信函,题了信头。宝筝空放久不弹,没有飞雁把书投。风流地游荡在大街小巷,想来只有古树斜阳空自留。旧目小舟共载的盟约,美好的心愿已付之东流。唱罢淮南小山“王孙不归”的诗句,恰好又是春草萋萋的时候。四处漂泊的游子,思念往事,泪满衣袖。

词句注释

  1. 江梅引:词牌名,全名《江城梅花引》,又名《摊破江城子》。双调八十七字,有平、卜、去声叶韵与伞押平韵两体。
  2. 丙辰: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
  3. 梁溪:在今无锡市,相传因东汉梁鸿曾居此而得名。
  4. 诣淮:到淮南去。合肥在淮河以南。诣,往。
  5. 幽梦:幽远的梦。
  6. 湿红:一说,红泪。《丽情集》载蜀妓灼灼以软绡聚红泪寄裴质。一说,泪水湿透红笺。
  7. 恨墨:表达运筹别恨的书信。
  8. 封题:封缄书信。
  9. 宝筝:筝的美称。
  10. 无雁飞:即无人弹奏,雁柱不动。
  11. 俊游:胜游,亦指良伴。
  12. 算空有:意为算来空有……借指回忆过去。
  13. 旧约:往日之约。
  14. 淮南:指隐士淮南小山刘安。
  15. 萋萋:草木生长茂盛的样子。

作品赏析

“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词的上片开篇即点出主题,“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至“尚未知”几句,“几度”写情人入梦的频率之繁,词人曾经多次在梦中和情人相会于窗前;然而,“今夜梦中无觅处”,昔日梦境的美好和今日梦境的凄凉,两相对比,更是让他情难以堪,所以“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词人从这凄冷的梦中醒来,想到曾经的情人如今再不得见,不觉悲从中来。黯然销魂之际,就连寒气侵入了衾被都没有丝毫的感觉。以上作者通过两种梦境的对比,美好与伤感,安慰与心伤,鸣内心难以言状的哀愁。原本虚无的梦境,也被他借来诉述对情人铭心刻骨的思念。词人正是借此进一步诉述别后对情人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词人写梦,多用提空描写,即不拘泥于对梦境本身的细腻描写,而是化实为虚跳出梦境,重在叙写对梦境的难以言传的独特感受。

下片,词人进一步抒发对情人的思念。“湿红恨墨浅封题”用的是晏几道的词:“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宝筝空,无雁飞”,曾经情人素手弹奏宝筝,今日再也无法听见筝律;而那些和泪写成的相思,也没有殷勤的鸿雁为他传书。词人对情人的思念,只能这样年年岁岁深埋在心里。秦少游云:“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当与此处意境相同。“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几句,用李清照一句词即可解之——“物是人非事事休”。“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写出词人内心的惆怅迷离。结尾总概全篇,直接抒情。

综观全词,词人把对情人的追忆与思念,巧妙地以梦境形式表达出来,先用昔日“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衬托“今夜梦中无觅处”,然后用“湿红’’三句换一角度记梦,写恋人的梦魂虽然未到,但泪湿书信,百无聊赖,情与己同。而旧时巷陌,不见其人,旧约扁舟,付之东流,则又转笔写自己梦中的感叹。“歌罢”以下,写梦醒后的心情。相思之念又揉进自己身世的飘零之感,用一“泪"字,将作者的凄怆情怀,尽融其中。词的上下片一气贯注,重点记述梦境。开端直吐胸忆,写见花忆人,然后由往日的梦中相会过渡到当前的梦中难觅。下片紧承上片,写旧时巷陌,不见其人,前约落空。末尾以梦后的心情作结。全篇写得一往情深,凄惋动人。

创作背景

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丙辰之冬,姜夔住在无锡梁溪张鉴的庄园里,正值园中腊梅竞放,于是见梅而怀念远在安徽合肥的恋人,因作此词。小序指出:“予留梁溪,将诣淮南不得,因梦思以述志。”说明这是藉记梦而抒怀之作。

名家点评

  • 当代词人沈祖棻《宋词赏析》:上片冬留梁溪,下片诣淮不得,因梦述志。“见梅枝”两句,从卢仝《有所思》“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来。“歌罢”两句用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仍是离别之感,绾合起句。离别之难,相思之苦,似应度日如年矣,而言“易多时”,是一拗。既已多时,似不相思矣,而承以“忽相思”,又是一转。相思在“见梅枝”之后,似见花而怀人,然证之“几度”一句,则固未尝一忘也。或谓“几度小窗幽梦”亦可在“见梅枝”之后,然其下紧接“今夜梦中”,作一对比,则此“几度”,固谓“今夜”以前。

猜你喜欢

菜人哀

明代 • 屈大均

岁大饥,人自卖身为肉于市曰菜人。有赘某家者,其妇忽持钱三千与夫,使速归。已含泪而去,夫迹之,已断手臂,悬市中矣。

夫妇年饥同饿死,不如妾向菜人市。

得钱三千资夫归,一脔可以行一里。

芙蓉肌理烹生香,乳作馄饨人争尝。

两肱先断挂屠店,徐割股腴持作汤。

不令命绝要鲜肉,片片看入饥人腹。

男肉腥臊不可餐,女肤脂凝少汗粟。

三日肉尽余一魂,求夫何处斜阳昏。

天生妇作菜人好,能使夫归得终老。

生葬肠中饱几人,却幸乌鸢啄不早。

祝英台近·挂轻帆

宋代 • 苏轼

挂轻帆,飞急桨,还过钓台路。酒病无聊,欹枕听鸣舻。断肠簇簇云山,重重烟树,回首望、孤城何处。

闲离阻。谁念萦损襄王,何曾梦云雨。旧恨前欢,心事两无据。要知欲见无由,痴心犹自,倩人道道、一声传语。

看松庵记

明代 • 宋濂

龙泉多大山,其西南一百馀里,诸山尤深,有四旁奋起而中窊下者,状类箕筐,人因号之为匡山。山多髯松,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松上薜萝,纷纷披披,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松根茯苓,其大如斗,杂以黄精、前胡及牡鞠之苗,采之可茹。

吾友章君三益乐之,新结庵庐其间。庵之西南若干步有深渊二,蛟龙潜于其中,云英英腾上,顷刻覆山谷,其色正白,若大海茫无津涯,大风东来辄飘去,君复为构“烟云万顷亭”。庵之东北又若干步,山益高,峰峦益峭刻,气势欲连霄汉,南望闽中数百里,嘉树帖帖地上如荠,君复为构“唯天在上亭”。庵之东南又若干步,林樾苍润空翠,沉沉扑人,阴飔一动,虽当烈火流金之候,使人翛翛有挟纩意,君复为构“清高亭”;庵之正南又若干步,地明迥爽洁,东西北诸峰,皆竞秀献状,令人爱玩忘倦,兼可琴、可奕,可挈尊罍而饮,无不宜者,君复为构“环中亭”。

君诗书之暇,被鹤氅衣,支九节筇,历游四亭中,退坐庵庐,回睇髯松,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君注视之久,精神凝合,物我两忘,恍若与古豪杰共语千载之上。君乐甚,起穿谢公屐,日歌吟万松间,屐声锵然合节,与歌声相答和。髯松似解君意,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君唶曰:“此予得看松之趣者也。”遂以名其庵庐云。

龙泉之人士,闻而疑之曰:“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今乃以‘看松’名庵,若隐居者之为,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抑以斯人不足与而有取于松也?”金华宋濂窃不谓然。夫植物之中,禀贞刚之气者,唯松为独多。尝昧昧思之:一气方伸,根而蕴者, 荄而敛者,莫不振翘舒荣以逞妍于一时;及夫秋高气清,霜露既降,则皆黄陨而无余矣。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改度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君之处也,与松为伍,则嶷然有以自立;及其为时而出,刚贞自持,不为物议之所移夺,卒能立事功而泽生民,初亦未尝与松柏相悖也。或者不知,强谓君忘世,而致疑于出处间,可不可乎?

濂家青萝山之阳,山西老松如戟,度与君所居无大相远。第兵燹之余,峦光水色,颇失故态,栖栖于道路中,未尝不慨然兴怀。君何时归,濂当持石鼎相随,采黄精、茯苓,烹之于洞云间,亦一乐也。不知君能余从否乎?虽然,匡山之灵其亦迟君久矣。

顺德府通判厅记

明代 • 归有光

余尝读白乐天《江州司马厅记》,言“自武德以来,庶官以便宜制事,皆非其初设官之制,自五大都督府,至于上中下那司马之职尽去,惟员与俸在。”余以隆庆二年秋,自吴兴改倅邢州,明年夏五月莅任,实司那之马政,今马政无所为也,独承奉太仆寺上下文移而已。所谓司马之职尽去,真如乐天所云者。

而乐天又言:江州左匡庐,右江、湖,土高气清,富有佳境,守土臣不可观游,惟司马得从容山水间,以足为乐。而邢,古河内,在太行山麓,《禹贡》衡津、大陆,并其境内。太史公称”邯郸亦漳、河间一都会”,“其谣俗犹有赵之风”,余夙欲览观其山川之美,而日闭门不出,则乐天所得以养志忘名者,余亦无以有之。然独爱乐天襟怀夷旷,能自适,现其所为诗,绝不类古迁谪者,有无聊不平之意。则所言江州之佳境,亦偶寓焉耳!虽徽江州,其有不自得者哉?

余自夏来,忽已秋中,颇能以书史自误。顾街内无精庐,治一土室,而户西向,寒风烈日,霖雨飞霜,无地可避。几榻亦不能具。月得俸黍米二石。余南人,不惯食黍米,然休休焉自谓识时知命,差不愧于乐天。因诵其语以为《厅记》。使乐天有知,亦以谓千载之下,乃有此同志者也。

寄夫

明代 • 黄峨

雁飞曾不到衡阳,锦字何由寄永昌。

三春花柳妾薄命,六诏风烟君断肠。

曰归曰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

相怜空有刀环约,何日金鸡下夜郎?

姜夔
简介描述:

姜夔(约1155年—约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一说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另一说江西德兴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被誉为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之一。

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姜夔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序、交游、酬赠等。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姜夔晚居杭州西湖,卒葬西马塍。

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