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狗赋

唐代杜甫

天宝中,上冬幸华清宫。甫因至兽坊,怪天狗院列在诸兽院之上。胡人云:“此其兽猛健无与比者。”甫壮而赋之,尚恨其与凡兽相近。亦借天狗以寄慨。词曰:

澹华清之莘莘漠漠,而山殿戌削,缥焉天风,崛乎回薄。上扬云旓兮,下列猛兽。夫何天狗嶙峋兮,气独神秀。色似狻猊,小如猿狖。忽不乐虽万夫不敢前兮,非胡人焉能知其去就。向若铁柱攲而金锁断兮,事未可救。瞥流沙而归月窟兮,斯岂逾昼。日食君之鲜肥兮,性刚简而清瘦。敏于一掷,威解两斗,终无自私,必不虚透。尝观乎副君暇豫,奉命于畋,则蚩尤之伦,已脚渭戟泾,提挈丘陵,与南山周旋,而慢围者戮,实禽有所穿。伊鹰隼之不制兮,呵犬豹以相躔。蹙乾坤之翕习兮,望麋鹿而飘然。由是天狗捷来,发自于左,顿六军之苍黄兮,劈万马以超过。材官未及唱,野虞未及和,冏髇矢与流星兮,围要害而俱破。洎千蹄之迸集兮,始拗怒以相贺。真雄姿之自异兮,已历块而高卧。不爱力以许人兮,能绝甘以为大。既而群有噉咋,势争割据。垂小亡而大伤兮,翻投迹以来预。划雷殷而有声兮,纷胆破而何遽?似爪牙之便秃兮,无魂魄以自助。各弭耳低回,闭目而去。每岁,天子骑白日,御东山,百兽踿跄以皆从兮,肆猛仡铦锐乎其间。夫灵物固不合多兮,胡役役随此辈而往还?惟昔西域之远致兮,圣人为之豁迎风,虚露寒,体苍虬,轧金盘。初一顾而雄才称是兮,召群公与之俱观。宜其立阊阖而吼紫微兮,却妖孽而不得上干。时驻君之玉辇兮,近奉君之渥欢。使狊处而谁何兮,备周垣而辛酸。彼用事之意然兮,匪至尊之赏阑。仰千门之崚嶒兮,觉行路之艰难。惧精爽之衰落兮,惊岁月之忽殚。顾同侪之甚少兮,混非类以摧残。偶快意于校猎兮,尤见疑于蹻捷。此乃独步受之于天兮,孰知群材之所不接。且置身之暴露兮,遭纵观之稠叠。俗眼空多,生涯未惬。吾君倘忆耳尖之有长毛兮,宁久被斯人终日驯狎已。

白话译文

天宝年间,皇上冬天亲临华清宫。杜甫我随着到了野兽坊,对天狗院列在诸兽院之上感到有点诧异。胡人说过:“这是威猛雄健无与伦比之兽。”我认为它雄壮而为它作赋,还遗憾它跟平常的野兽相近。于是借天狗来寄托感慨。文章说:

望华清景象,莘莘漠漠,树木浓盛,澹然摇动,山殿如刻画之作,天飘飘而疾风,高拔重轩,震荡相转。上有旗旒飞扬如云,下有猛兽惊以跳骇。那天狗耸立峻峭,高居山岳之神秀。色似狮子,小如黑猿。忽然不快乐,虽万夫不敢前,非胡人焉能知其去向。假使铁柱倾斜,金锁环断裂,卒不能救。速涉沙漠而归月落极西之地,岂需等到天光。日食君之美食,性情坚强朴质而体格清瘦。敏捷跳跃,威严令相斗两强作罢。终无小智自私,跳必破其要害。常观太子闲逸,奉命打猎。善狩猎的一类将士,已趟过渭水,以泾水作戟。控制丘陵地带,在终南山追逐。缓慢地围猎捕杀,实令禽鸟有地方飞过。那鹰隼开始袭击不受制止,吆喝似豹之犬来与其相践。追踏江山之迅急,麋鹿见之决然骤散。因此天狗捷猛奔来,从座中冲出,厉止羽林军狩猎所带的苍鹰、黄犬,破分万马以驰骋超过。领工匠土木事之官未来得及长声高呼,主管田野及山林之官未来得及应声高和。飞鸟响箭,旌旗流星,围攻要害而全数俱破。及群兽千蹄并集奔散,才抑制愤怒以相犒劳。真雄姿勇悍拔群,如跨历一块砖般疾速地过都越国,已然高卧。不爱力而欲轻,未敢身以许人,能超越侪辈以为大。不久群兽食咬,势争逐走,割据山川,近小亡而大伤,反而止步不前以来预备。忽然雷鸣大响,纷破胆而变得多么畏惧。似鹰犬爪牙就要钝秃,怖魂亡魄无以自助。各贴耳徘徊,闭目而去。每年天子骑乘白日,御祭骊山。百兽有序舞动鸣叫紧随,逞性恣肆、气力勇猛、爪牙锐利之兽杂乎其间。何况珍奇神异之物本来多有不合,如何劳苦奔跑,随此以伪乱真之辈而顺时往还。惟昔西域之邀,引重致远,圣人为之开迎风汉宫,空露寒汉宫,佩戴苍龙,碾压金盘餐皿。起初一顾千金重,雄才足以称君之顾盼,召集群公与君俱观。宜让它立于阊阖天门而吼紫微星,退妖孽而不得冲犯。时常守驻君之玉饰辇车,近身接受君之厚爱。谁令它如鸟关笼中,备四周围墙令它辛酸。它行事之意味显然,不是天子的赏识已尽。仰望宫室千门高峻,陡觉前路行之艰难。惧怕精神从此衰落,惊心岁月忽然结束。回看同类寥寥无几,混非同类徒被摧残。偶尔打猎快意当前,更因矫捷受到怀疑。这是超出群伦的天赋,岂知群材不能接踵而驰。且置身暴露甚苦,遭任稠叠人群观看。世俗眼光空多,生涯未尽如意。吾君倘若忆起耳尖有长毛如今见之犬形,宁愿长久被此人整日戏弄矣。

词句注释

  1. 天宝:唐玄宗第三个年号(742年—756年)。
  2. 幸:皇帝亲临。华清:即华清宫,唐贞观十八年(644年)建,咸亨二年(671年)名温泉宫。天宝六载(747年)大加扩建,更名华清宫。故址在今陕西临潼骊山上。
  3. 因:跟随。兽坊:苑囿内养野兽处。
  4. 怪:诧异。
  5. 恨:遗憾。
  6. 澹:动荡貌。《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澹偃蹇而待曙兮,荒亭亭而复明。”李善注:“《说文》曰:‘澹,摇也。’李奇曰:‘澹,犹动也。’”莘莘:众多貌。《文选》宋玉《高唐赋》:“莘莘,若生于鬼,若出于神。”漠漠:密布、广布貌。
  7. 山殿:指华清宫。戌削:雕刻精致。《史记》司马相如《上林赋》:“抴独茧之褕袘,眇阎易以戌削。”裴骃《集解》引徐广:“戌削,言如刻画作之。”
  8. 缥:同“飘”,飞扬。
  9. 崛:拔起貌。回薄:动荡。贾谊《鵩鸟赋》:“水激则旱兮,失激则远;万物回薄兮,振荡相转。”
  10. 旓:与“梢”同。
  11. 嶙峋:林立峻峭或层叠高耸貌。此言天狗高高居于诸兽院之上。
  12. 气:神采。神秀:俊秀。
  13. 狻猊:狮子。
  14. 猿狖:泛指猿猴。
  15. 向若:假使。攲:倾斜。
  16. 瞥:眼光掠过。此谓迅疾。流沙:沙漠。月窟:古人认为月落西边,其归宿处即为西方,因借以指极西之地。《广弘明集》卷二〇梁简文帝《大法颂》:“西逾月窟,东渐扶桑。”
  17. 鲜肥:喻美食。
  18. 刚简:坚强朴质。
  19. 掷:跳跃。
  20. 两斗:两强相拼。《战国策·秦策二》:“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
  21. 虚透:空跳。言跳必破其要害。
  22. 副君:太子。暇豫:悠闲逸乐,空闲。
  23. 畋:打猎。
  24. 蚩尤:古九黎族部落酋长。此代指善狩猎的将士。伦:类。
  25. 脚渭:趟过了渭水。戟泾:把泾水当戟做武器。
  26. 提挈:带领。此言控制丘陵地带。
  27. 南山:即终南山。秦岭山峰之一,在陕西西安南。周旋:此言在南山上追逐。
  28. 慢:迟缓。围:包围。戮:杀。
  29. 穿:飞过。
  30. 伊:那。鹰隼:皆为猛禽。制:制止。
  31. 呵:吆喝。犬豹:犬中似豹者。躔:践。
  32. 蹙:踏。翕习:急疾貌。
  33. 麋鹿:俗称四不像,一种角似鹿、头似马、身似驴、蹄似牛的动物。飘然:悠悠跑掉。
  34. 顿:止息。六军:古制天子拥有六军。此指羽林军。苍黄:当指狩猎所带的苍鹰、黄犬。
  35. 劈:破开,分开。
  36. 材官:领工匠土木事之官。唱:长声高呼。
  37. 野虞:主管田野及山林之官。和:应声高呼。
  38. 冏:鸟飞貌。此形容箭飞。髇矢:响箭。
  39. 要害:易致死的部位。
  40. 洎:及。千蹄:代群兽。迸:奔散。
  41. 拗怒:抑制愤怒。贺:犒劳。
  42. 历块:喻疾速。
  43. 噉:食。咋:咬,啮。
  44. 垂:近。
  45. 投迹:止步不前。扬雄《解嘲》:“欲谈者宛舌而固声,欲行者拟足而投迹。”
  46. 划:忽然。雷殷:雷鸣。
  47. 何遽:多么畏惧。
  48. 弭耳:犹言贴耳。弭,顺服。低回:徘徊。
  49. 骑白日:指在白天。骑,乘。
  50. 东山:此指骊山。
  51. 踿跄:紧随着舞动的样子。一说当为啾跄,鸣叫着、有秩序地行走。
  52. 肆:逞性。猛:凶狠。仡:形容勇壮。铦:敏锐。
  53. 灵物:珍奇神异之物。固:本来。
  54. 役役:劳苦奔跑。
  55. 豁:开。迎风:汉宫名,武帝时建。
  56. 虚:空。露寒:汉宫名。《汉书·武帝纪》载:武帝因秦林光宫,元封二年(前年)增通天、迎风、储胥、露寒诸宫。
  57. 体:佩戴。苍虬:苍龙。
  58. 轧:碾压。金盘:贵重的食器。
  59. 阊阖:天门。紫微:星名。
  60. 却:退。干:冲犯。
  61. 渥欢:厚爱。
  62. 狊处:如鸟关在笼子里一般。《尔雅·释兽》:“鸟曰狊”。
  63. 周垣:四面的围墙。
  64. 用事:行事。
  65. 赏阑:天子的赏识已尽。
  66. 千门:指宫室之门。崚嶒:高峻重叠貌。
  67. 精爽:精神。
  68. 殚:尽,结束。
  69. 同侪:同类。
  70. 校猎:设栅栏以圈围野兽,然后猎取。
  71. 蹻捷:轻灵敏捷。
  72. 独步:形容超出群伦。
  73. 纵观:犹展览,任人观看。稠叠:形容看之人多而频繁。
  74. 俗眼:世俗的眼光,不能识才的眼光。
  75. 未惬:不如意。
  76. 狎:戏弄。已:同“矣”。

作品赏析

《天狗赋》咏物言志,以天狗为描写对象,抒发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感叹,感情真挚,耐人深思。赋中作者没有着意刻画天狗的形态,而是重点突出其威猛雄健,超凡脱俗的神态,这样写更传神,更深刻。开端写华清宫兽坊及天狗之猛健。谓天狗气独神秀,与众兽不同,故狗院列在诸院之上。食肥身瘦,言其形态之特异,一掷解斗,称其才力之雄健。无自私、不虚透,即下文不爱力以许人,能绝甘以为大意,表现天狗能力之非凡,有侠士之风。文章重点表现天狗猛健之状,突出天狗之“奇”。“天狗院列于诸兽院之上”(处地奇);“何天狗嶙峋兮,气独神秀”(神情奇);“食肥身瘦”(形奇);“一掷解斗”(才奇);“脱锁而出,便欲西归”(志奇)。但无论如何神奇,行文却始终没有脱离现实驰骋想象,而是作了十分客观的描写,甚至比《雕赋》更为求实。接言有事田猎,得骋攫噬之才:“由是天狗捷来,发自于左,顿六军之苍黄兮,劈万马以超过。材官未及唱,野虞未及和。冏髇矢与流星兮,围要害而俱破。”此处虚实结合,在雕琢中自有苍劲之气,正如仇兆鳌所说:“极言天狗之迅厉勇悍。”这里刻画的是一个英雄的形象,而不是神的形象。

此赋借天狗以寄慨,从赋中对天狗的描绘可看出作者的雄心抱负。如“夫何天狗嶙峋兮,气独神秀”至“敏于一掷,威解两斗,终无自私,必不虚透”一段,仇兆鳌在这段的评注是“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意”。天狗瘦小嶙峋之姿却神秀之态,是因为它有非凡的才能和高尚的品格。其实这就是作者理想中的形象:有才而不争,正气而用舍行藏。《天狗赋》是一篇骚赋,但此赋更多的是继承了骚赋的内在精神,而对于其外在特点几乎是舍弃的。事实上文本中对天狗的描绘亦可以看作作者的理想写照。天狗“食肥身瘦,一掷解斗”,形异才雄,迅厉勇悍而不居功,材得近臣而恐雄姿老于空院。篇末写天狗虽能力超群,却不被重用。谓天狗曾蒙君主赏识,由于受当事者之阻抑和群兽之猜忌,而被扃闭于天狗院中。从此君门万里,岁华虚掷,孤立摧残,良可伤己,因而兴俗眼空多,生涯未惬之叹。其中含有杜甫担忧老而不被任用之慨。此篇与《雕赋》异曲而同工,同样可以看作作者的内在精神追求:士伸于知己而不屈于知己。

全赋多用骚体句式,杂以散文句法,运散文之气,夹散文之句,故能抑扬顿挫,一气贯注,具有一种温柔敦厚之美。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为自喻的表达。从赋的结尾可以看出他渴望君王赏识的心情,只是借天狗喻已,而不直接表达,他采取一种委婉的自荐才能的方式,惟“含寓言于正意”。这种表达使得赋文整体沉郁含蓄,而无苍白无力之感。二为对比手法的运用。如“伊鹰隼之不制兮”至“围要害而俱破”一段,前面是描写鹰犬“望麋鹿而飘然”的无奈,而后面对天狗的描述则是“迅厉勇悍”的,速度可比流星,使得“要害俱破”。此为才能方面的对比。这样写使天狗形象更加鲜明,同时增加了全文的感情力度,使全文结构完整,章法分明,有开有合,张弛相宜。杜甫这类赋与诗混通为一,可谓亦诗亦赋。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作于唐玄宗天宝末年。这是大唐由极盛跌入动乱之前夕,也是杜甫困守长安十年的最后阶段。此赋是杜甫以天狗自喻的自荐文章。

名家点评

  • 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天狗星主兵象,当时御狗以此命名,兵戈之兆见矣。”“此骚赋格也,篇中画然四大段,或叙或断,有开有阖,与集内五古诸诗局势相似。”“咏物题作赋,若徒然绘影描神,虽写真曲肖,终觉拘而未畅。惟含寓言于正意,感慨淋漓,神气勃然,斯为绝构。阅《雕》《狗》二赋,觉《鹦鹉》《鹪鹩》诸作,不能专美于前矣。”

猜你喜欢

贺新郎·和前韵

宋代 • 辛弃疾

觅句如东野。想钱塘风流处士,水仙祠下。更亿小孤烟浪里,望断彭郎欲嫁。是一色空蒙难画。谁解胸中吞云梦,试呼来草赋看司马。须更把,《上林》写。

鸡豚旧日渔樵社。问先生:带湖春涨,几时归也?为爱琉璃三万顷,正卧水亭烟榭。对玉塔微澜深夜。雁鹜如云休报事,被诗逢敌手皆勍者。春草梦,也宜夏。

南陵道中

唐代 • 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寻诗两绝句

宋代 • 陈与义

其一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其二

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促织

清代 • 蒲松龄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令以责之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尽。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成然之。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成妻具资诣问。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问者爇香于鼎,再拜。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各各竦立以听。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食顷,帘动,片纸抛落。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类兰若;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旁一蟆,若将跃舞。展玩不可晓。然睹促织,隐中胸怀。摺藏之,归以示成。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逐而得之。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儿涕而出。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日将暮,取儿藁葬。近抚之,气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惟彷徨瞻顾,寻所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毛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成益惊喜,掇置笼中。

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不数年,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李贺小传

唐代 • 李商隐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叙,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驉,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25,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言:“阿㜷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勃勃有烟气,闻行车嘒管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囿、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杜甫
简介描述: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分,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