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

宋代秦观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白话译文

长夜漫漫,四周寂静如水,风很大,驿站的门紧闭。从梦中惊醒,老鼠正偷看着油灯,寒气也透进了被子。睡不着了,门外已传来马的叫声,已有人早起了。

词句注释

  1. 如梦令:又名“忆仙姿”“宴桃源”。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勗)所创。《清真集》入“中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
  2. 遥夜:长夜。
  3. 驿亭:古时候设在官道旁,方便传递公文的使者和来往官员中途休息换马的馆舍。
  4. 梦破:睡梦被惊醒。窥:在隐僻处偷看。鼠窥灯:谓饥鼠想偷吃灯盏里的豆油。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词:“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情景相似。
  5. 侵被:透进被窝。
  6. 无寐:睡不着。
  7. 马嘶:马叫。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谴谪之恨的词,词作用了极简的笔墨,描绘了一个典型环境——古代简陋的驿馆。鼠之扰闹,霜之送寒,风声阵阵,马嘶人起,如耳闻目睹,俱以白描手法出之。毫无缘饰,不用替代,只坦直说出,却别有一番感人的力量。这是由于词人下笔精到,所写驿馆种种景况,无不蕴含着天涯飘泊的旅思况味,婉曲地传出了郁积于心的人生不平——遭谗受害,屡遭贬谪,岁暮飘零如是。

远离故乡亲人,置身陌生之处,独宿驿亭之中,其内心不平自不待言。词以“遥夜”开头,即表现出流放之人身虽憩而心未稳,一夜辗转无眠觉得夜色太深、夜程太久的特有感受。 “沉沉如水”的比喻,别有深意。时当深秋,水已寒凉,以夜沉如水为喻,透出词人内心的寒凉疲惫之感。接下一句,交待夜里凉意来源:原来的阵阵秋风借着夜色不断袭来,虽然驿亭的门已经紧闭,却仍然挡不住那一阵紧似一阵的寒意。欧阳修的《秋声赋》其状秋声云:“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凛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遭受贬谪,远离故土的作者,对深秋夜风的感受,当然比欧阳修更加敏感,其悲感也必然更加深重。欧阳修在夜读之时,闻声而惊心,继而起赏玩之兴,而作者却对这透骨寒冷的秋风,躲之惟恐不及,将驿亭的门闭了又闭,层层阻障,无非是想少受寒凉,暂时获得心灵的安宁与乎静。这两句写景,看似平实,实际上是字字含情,句句见意,真个是羁愁满纸。

接下两句,写梦醒之后的所见所感。一人在外,免不了乡思人梦,所以从梦中惊醒之后,他觉得那份美好的幻想,被残酷的现实给击破了。回到现实之中的词人所看到的,是如豆的油灯,饥饿的老鼠。 “鼠窥灯”的意象,既写环境之静,又写出了环境的寒凉冷清:惯于隐藏在暗处的饥鼠,竟至大胆地窥视起油灯来,可见已经是好久没有任何人声动静了。沉沉如水的夜幕之中,一点如星的灯火,是那么的飘忽不定。以一点暖色调,反衬整个环境的冷色调,冷暖对比,使整个环境更显清冷寒凉,“霜送晓寒侵被”,既是梦破之后的词人,切身所感,也是他看到这样一组景象之后,心生的凉意。

最后一句,写“梦破”直到天明的所感所闻。由于秋寒袭人,加以思绪难平,词人再也睡不着了,两个“无寐”,正是他归梦难成,夜阑无绪,欲眠不能,欲怨无由的心理写照,使人仿佛觉得是词人在万般无奈之时脱口而出的怨语。“门外马嘶人起”,终于,一片人声马嘶,打破了沉沉夜幕,无寐的词人暂时抛开那秋夜的寒意,那紊乱的心绪了。但是,一个白昼之后,不又得回到那沉沉如水的遥夜当中,品味那似乎永远品不完的离愁和凄凉。

词中抒发的是一种悲苦的离情,而词的用韵也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水”、“闭”、“被”、“寐”、“起”等韵脚,都不是响韵而是哑韵。可以想像,这首词演唱时细而低而哑的发声吐字与拍点结合在一起时,所造成的幽咽滞涩之感,会给听众留下什么样的效果。词在当时并非纯粹的案头文学,而是通过演唱传布于大众口耳之间的。所以,一首好词不仅要有优美的意境,鲜明的人物等文学性要求,还应该有表演时声情并茂的要求。

创作背景

宋绍圣三年丙子(1096年),作者自处州再贬,深秋至郴阳道中,他有诗记其事,其中有一首题古寺壁的诗中云:“饥鼠相迫坏壁中”,与此词所写之境颇为近似。又,词人在郴州旅舍有《踏莎行》词,亦与此词心态相似。依此似乎可以断定此词也是同一时期的作品。

名家点评

  • 清代陈廷焯:此章离别。(《词则·大雅集》)
  • 近代俞平伯:写旅舍荒寂、行客待晓的景况。(《唐宋词选释》)

猜你喜欢

蝶恋花·两岸月桥花半吐

宋代 • 真德秀

两岸月桥花半吐,红透肌香,暗把游人误。尽道武陵溪上路,不知迷入江南去。

先自冰霜真态度,何事枝头,点点胭脂污。莫是东君嫌淡素,问花花又娇无语。

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浪淘沙·题酒家壁

宋代 • 周文璞

还了酒家钱,便好安眠。大槐宫里着貂蝉。行到江南知是梦,雪压渔船。

盘礴古梅边,也是前缘。鹅黄雪白又醒然。一事最奇君记取:明日新年。

诫子书

清代 • 张之洞

吾儿知悉:汝出门去国,已半月余矣。为父未尝一日忘汝。父母爱子,无微不至,其言恨不一日离汝,然必令汝出门者,盖欲汝用功上进,为后日国家干城之器,有用之才耳。

方今国事扰攘,外寇纷来,边境屡失,腹地亦危。振兴之道,第一即在治国。治国之道不一,而练兵实为首端。汝自幼即好弄,在书房中,一遇先生外出,即跳掷嬉笑,无所不为,今幸科举早废,否则汝亦终以一秀才老其身,决不能折桂探杏,为金马玉堂中人物也。故学校肇开,即送汝入校。当时诸前辈犹多不以然,然余固深知汝之性情,知决非科甲中人,故排万难送汝入校,果也除体操外,绝无寸进。

余少年登科,自负清流,而汝若此,真令余愤愧欲死。然世事多艰,飞武亦佳,因送汝东渡,入日本士官学校肄业,不与汝之性情相违。汝今既入此,应努力上进,尽得其奥。勿惮劳,勿恃贵,勇猛刚毅,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汝之前途,正亦未有限量,国家正在用武之秋,汝纵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志之志之,勿忘勿忘。

抑余又有诫汝者,汝随余在两湖,固总督大人之贵介子也,无人不恭待汝。今则去国万里矣,汝平日所挟以傲人者,将不复可挟,万一不幸肇祸,反足贻堂上以忧。汝此后当自视为贫民,为贱卒,苦身戮力,以从事于所学。不特得学问上之益,且可藉是磨练身心,即后日得余之庇,毕业而后,得一官一职,亦可深知在下者之苦,而不致自智自雄。余五旬外之人也,服官一品,名满天下,然犹兢兢也,常自恐惧,不敢放恣。

汝随余久,当必亲炙之,勿自以为贵介子弟,而漫不经心,此则非余所望于尔也,汝其慎之。寒暖更宜自己留意,尤戒有狭邪赌博等行为,即幸不被人知悉,亦耗费精神,抛荒学业。万一被人发觉,甚或为日本官吏拘捕,则余之面目,将何所在?汝固不足惜,而余则何如?更宜力除,至嘱!

余身体甚佳,家中大小,亦均平安,不必系念。汝尽心求学,勿妄外骛。汝苟竿头日上,余亦心广体胖矣。父涛示。五月十九日。

东山吟

唐代 • 李白

携妓东土山,怅然悲谢安。

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坟荒草寒。

白鸡梦后三百岁,洒酒浇君同所欢。

酣来自作青海舞,秋风吹落紫绮冠。

彼亦一时,此亦一时,浩浩洪流之咏何必奇?

秦观
简介描述: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人。北宋时期大臣、词人。

秦观少从苏轼游,以诗见赏于王安石。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元祐初,因苏轼荐,任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元年(1094年),坐元祐党籍,出通判杭州。又被劾以“影附苏轼,增损《实录》”,贬监处州酒税。继迭遭贬谪,编管雷州。元符三年(1100年),复命为宣德郎,同年于藤州去世,享年五十二岁。

秦观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合称“苏门四学士”,为北宋婉约派重要作家。其诗清新婉丽,因《满庭芳·山抹微云》词赢得“山抹微云君”的雅号。他毕生追随苏氏兄弟,词风独创一格,以秀丽含蓄取胜,情调略显柔弱与凄凉。著作有《淮海词》三卷100多首,宋诗十四卷430多首,散文三十卷共250多篇。著有《淮海集》《劝善录》《逆旅集》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