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南树园激流植楥

南北朝谢灵运

樵隐俱在山,由来事不同。

不同非一事,养疴丘园中。

中园屏氛杂,清旷招远风。

卜室倚北阜,启扉面南江。

激涧代汲井,插槿当列墉。

群木既罗户,众山亦当窗。

靡迤趋下田,迢递瞰高峰。

寡欲不期劳,即事罕人功。

唯开蒋生径,永怀求羊踪。

赏心不可忘,妙善冀能同。

白话译文

樵夫与隐士, 都在山林中活动,他们的目的与情趣,却彼此不同。

樵夫奔波在林间,砍柴谋生,隐士养病于园林,修身养性。

我在田南创建的林园,排除了一切世俗的污浊与嘈杂,远方的清风,静静地吹进洁净平旷的园中。

占卜择地,建几间茅屋,背靠着北面的小山,推开柴门,就能看到南江的波影。

筑一道土坎截住涧水,代替汲井,栽一圈木槿,当作护园的篱屏。

门前是排排绿树,窗外是座座山峰。

有时沿着蜿蜒的小路,到山下的田野中漫步,有时登上高高的山崖,俯瞰世上的芸芸众生。

我生性澹泊,欲望不多,创建园林,也不愿土木大兴。

只想开几条幽静的小路,接纳品格高雅的友朋。

不能忘怀的,是推心置腹的友谊,衷心希望的,是朋友之间互相勉励,共同进入妙善的佳境。

词句注释

  1. 田南:指南山一带,在今浙江省嵊县西北。树:创建的意思。激流:筑坝引水。植楥,栽种树木充当篱笆。楥,篱笆。
  2. 事不同:用臧荣绪《晋书》“胡孑明有言:‘隐者在山,樵者亦在山,在山则同,所以在山则异。’”之意。
  3. 养疴:养病。
  4. 中园:即园中。
  5. 屏氛杂:排除尘氛和喧杂。
  6. 清旷:清幽空旷。
  7. 招:招引。
  8. 卜室:古人动工造房之前,往往要占卜以问凶吉,此指开工建屋。
  9. 倚北阜:背面靠着山冈。
  10. 启扉:开门。
  11. 面南江:南向面对江水。
  12. 激涧:将整根毛竹打通,一根根连接起来,从远处引取涧水。
  13. 插槿:栽种木槿。
  14. 当列墉:当做一排竖立的围墙。
  15. 罗户:排立门前。
  16. 靡迤:山路随坡势向下伸展的样子。
  17. 趋:向。
  18. 下田:低洼之处的田地。
  19. 迢递:绵邈高远的样子。
  20. 瞰:俯视,由上向下看。
  21. 不期劳:不想做兴师动众的大举动。
  22. 蒋生:指汉代隐士蒋诩。蒋诩字元卿,隐居杜陵,他在住宅前竹林下开了三条小径,只与求仲、羊仲二人往来。后人遂以“三径”或“蒋生径”作为隐士居所的代称
  23. 求羊:指求仲和羊仲。
  24. 妙善:至善至妙的超死生的境界,语出《庄子·寓言》郭象注。道家认为人的精神可以与世上万物达到无问的妙合,获得“物我合一”的超死生的境界。

作品赏析

这首诗一开始就标明他归田的高情远致:“樵隐俱在山,由来事不同。”是说他隐居在山野不是为了谋生,而是别有追求。这是用了别人的话,臧荣绪《晋书》载何琦引胡孔明言:“隐者在山,樵者亦在山。在山则同,所以在山则异。”都住在山间是相同的,而为什么住山、住山的用意则不相同。下面又说:“不同非一事,养疴丘园中。”意思是:不相同的不是一个方面,我现在是在山间田园里养病。说“养疴”是颐养情性的一种高雅说法,隐者在丘园中“养疴”自然不同于樵者的口腹之役。以上四句用樵者作对照,以见出自己养疴丘园的不同凡俗。

中间写田南园的环境及徜徉其间的快适。“中园屏氛杂,清旷招远风。”中园无氛杂,远风送爽,这本是客观存在的情况,这里用了“屏”“招”两个动词,说尘杂是他屏除的,远风是他招来的,真是挥之即去,招之即来,他就是江山风月之主了。“卜室倚北阜,启扉面南江。”他在北山之阳建造新居,一打开窗户就对着南江。背山面江,他选择的地方既清幽、又开阔,是个多么好的所在。“激涧代汲井,插槿当列墉。”引来溪涧里的水就可以灌溉,可以省却汲井之劳了,插上槿木围成篱笆,就可以当作围墙了。面前是南江,引水很方便,槿木极易成活,不高不矮,作篱笆当围墙再好不过了。这既写他对环境的整治,又见出生活的简朴、自在。以上四句所写也就是诗题所标示的情事。经过整治之后,这里的环境更优美了:“群木既罗户,众山亦当窗。靡迤趋下田,迢递瞰高蜂。”栽种的树木都长起来了,与众山交互映衬,打开门窗林秀山色扑面而来,“当窗”的“当”情态可味。诗人向下走去是广阔的田野,向上又望见高耸的山峰。上下周围,目接之处无往而不开怀惬意。这个环境有点类似陶渊明诗里描写的情形:“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饮酒》)。陶诗的描写是分散的,这里则很集中。

最后写隐居中的情趣。“寡欲不期劳,即事罕人功。”这两句说,修建田庄不想劳人动众,只是顺应自然、因势就便,如上面写的“卜室”、“激涧”、“插槿”就是。“唯开蒋生径,永怀求羊踪。”这两句是用典。蒋生指汉代隐士蒋诩,他在自己庄园里开辟了三条道路,只与志同道合的羊仲、求仲相往还。作者这样写是表示:他时时都在准备接待那些高人逸士,而杜绝了世俗之交。“赏心不可忘,妙善冀能同。”这两句意思是说:希望朋友们常来欢会,聆听你们的高论妙语。按作者在始宁时,隐士王弘之、孔淳之常来聚会,又有谢惠连、何长瑜、荀雍、羊璿之,常与作者作山泽之游,这些人就是诗中提到的求、羊之徒。作者隐居中的情趣可以用刘禹锡《陋室铭》中下面的句子来表述:“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他在这片天地中暂时解除了官务的纷扰、得失之念的刺激,心情得以放松了。写到这里,读者就清楚了他在开头说的那几句话的实在含义了。

这是谢灵运写的一首田居诗,接近于陶渊明的田园诗。诗里描写了优美的田园环境,反映了自己徜徉其中的恬适心情。景物描写很精致,层次感极强,有些动词用得恰到好处,见出了作者的情致。像这样的作品在谢集中也只有一二首。但是,它终究不同于陶渊明的田园诗,诗里流露了门阀士族那种轻视劳动者、鄙弃世俗生活的思想情调,诗里涉及到田园风光,但还不能称之为田园生活。如果将劳动生活、劳动者叫做“俗”的话,陶渊明是隐不绝俗,而谢灵运则差不多是绝俗,所以生于陶渊明之后、也有长期田居经历的他,到底没有写出一首真正的田园诗来。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写于景平二年(424年)。灵运称病辞职后,由于政治上的失意,他决心不再涉足官场,只想从此隐居田园,终老山林。为此,他开辟园林别墅,与隐士王弘之、孔淳之等一起纵情享受山水之美,参悟人生的真谛。谢灵运为了描写别墅园林的清旷幽美,表达自己创建园林的良苦用心,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名家点评

  • 清·王夫之《古诗评选》:“亦理亦情亦趣,逶迤而下,多取象外,不失圜中。”

猜你喜欢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伤仲永

宋代 •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雨后望月

唐代 • 李白

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

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

出时山眼白,高后海心明。

为惜如团扇,长吟到五更。

岭南江行

唐代 • 柳宗元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

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天敌

宋代 • 苏辙

苏辙曰:“鱼不畏网罟,而畏鹈鹕,畏其天也。”一村叟见蜈蚣逐一蛇,行甚急,蜈蚣渐近,蛇不复动,张口以待。蜈蚣竟直入其腹,逾时而出,蛇已毙矣。村叟弃蛇于深山中,越旬往视之,小蜈蚣无数食其腐肉。盖蜈蚣产卵于蛇腹中也。又尝见一蜘蛛,逐蜈蚣甚急,蜈蚣逃入篱抢竹中。蜘蛛不复入,但以足跨竹上,摇腹数四而去。伺蜈蚣久不出,剖竹视之,蜈蚣已节节烂断矣。盖蜘蛛摇腹之时,乃洒溺以杀之也。物之畏其天有如此奇者也。

谢灵运
简介描述:

谢灵运(385年-433年),名公义,字灵运,小名客儿, 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出生于会稽郡始宁县(今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 因祖父在会稽建有故宅“始宁墅”而移籍会稽。 晋宋间诗人、文学家、旅行家、佛学家, 中国“山水诗派”鼻祖。东晋名将谢玄之孙。

谢灵运早年寄养在钱塘杜家。后袭封康乐县公,世称“谢康乐”。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谢灵运出仕为琅邪王司马德文的大司马行参军。后历任抚军(刘毅)记室参军、太尉(刘裕)参军、中书黄门侍郎等职。永初元年(420年),刘裕代晋自立,谢灵运被封为康乐侯,又任命其为散骑常侍、太子左卫率。永初三年(422年),为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太守。一年后,称疾辞官。元嘉三年(426年),征谢灵运为秘书监,入京。不久,谢灵运又辞官归始宁。元嘉八年(431年),宋文帝又让谢灵运出任临川内史。后被人以叛逆罪弹劾,流徙广州。宋文帝元嘉十年(433年),谢灵运以“叛逆”罪处绞刑。

谢灵运年少好学,博览群书,工诗善文。其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是第一位全力创作山水诗的诗人。亦撰写《晋书》,辑有《谢康乐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