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爱庵前一脉泉,襆衾来此借房眠。
骤闻将谓溪当户,久听翻疑屋是船。
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
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
因为我喜爱庙宇前的那一脉清泉,所以我带着被褥来这里借宿一晚。
突然间听到泉水声,还以为是小溪流淌在我门前,但听久了,反而让我怀疑这屋子是不是变成了一艘在溪流中航行的船。
当泉水变得汹涌澎湃时,那声音听起来依然雄伟壮观,而当它轻轻滴落,形成细小的水滴时,声音则更加清脆悦耳。
你看看昔日的《兰亭序》,也是用那湍急的水流声来代替了管弦之乐。
本诗描写夜宿庵舍听泉的感受,诗人紧扣听觉来写,用夸饰的方式将泉声刻画得奇妙入微。“骤闻”、“久听”的不同感觉,幻化出出人意料的联想形象,而借助不同的听觉感受,又能摹画出“怒涛犹壮伟”、“细点更清圆”的泉流视象。尾联借古证今,又进一步强化了泉声的奇美异常。
这首诗紧紧围绕“听”字写泉。二三两联,诗人运用了一系列形象描绘泉声。泉声,不再是单纯的声响了,它富于变化,能让人产生各种错觉。猛然一听,还以为泉流是从门前经过,听得久了,又会让人以为藏身屋里,像乘船海上,四周是震耳欲聋的涛声。泉声时而是壮伟的怒声,时而又是清圆的妙音。无怪乎诗人把它当作美妙的音乐来欣赏,还特意带来被子,借房而宿。诗人热爱山水真可谓成癖了。
刘克庄的创作中有一部分表现日常生活情趣,往往写得清新活泼,秀美怡人。1220年(南宋嘉定十三年),刘克庄奉祠里居,在莆与友人同游千岁庵等名胜古迹,作此诗以纪游。
江城昨夜雪如花,郢客登楼望霁华。
夏禹坛前仍聚玉,西施浦上更飘纱。
帘栊向晚寒风度,睥睨初睛落景斜。
数处微明销不尽,湖山清映越人家。
埋没钱塘歌吹里,当年却是皇都。赵家轻掷与强胡。江山如许大,不用一钱沽。
只有岳王泉下血,至今泛作西湖。可怜故事眼中无。但供侬醉后,囊句付奚奴。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
姓名曾落荐书中,刻画无盐自不工。
一日虚声满天下,十年从事得途穷。
白头未觉功名晚,青眼常蒙今昔同。
衰疾又为今日别,数行老泪洒西风。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