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爱庵前一脉泉,襆衾来此借房眠。
骤闻将谓溪当户,久听翻疑屋是船。
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
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
因为我喜爱庙宇前的那一脉清泉,所以我带着被褥来这里借宿一晚。
突然间听到泉水声,还以为是小溪流淌在我门前,但听久了,反而让我怀疑这屋子是不是变成了一艘在溪流中航行的船。
当泉水变得汹涌澎湃时,那声音听起来依然雄伟壮观,而当它轻轻滴落,形成细小的水滴时,声音则更加清脆悦耳。
你看看昔日的《兰亭序》,也是用那湍急的水流声来代替了管弦之乐。
本诗描写夜宿庵舍听泉的感受,诗人紧扣听觉来写,用夸饰的方式将泉声刻画得奇妙入微。“骤闻”、“久听”的不同感觉,幻化出出人意料的联想形象,而借助不同的听觉感受,又能摹画出“怒涛犹壮伟”、“细点更清圆”的泉流视象。尾联借古证今,又进一步强化了泉声的奇美异常。
这首诗紧紧围绕“听”字写泉。二三两联,诗人运用了一系列形象描绘泉声。泉声,不再是单纯的声响了,它富于变化,能让人产生各种错觉。猛然一听,还以为泉流是从门前经过,听得久了,又会让人以为藏身屋里,像乘船海上,四周是震耳欲聋的涛声。泉声时而是壮伟的怒声,时而又是清圆的妙音。无怪乎诗人把它当作美妙的音乐来欣赏,还特意带来被子,借房而宿。诗人热爱山水真可谓成癖了。
刘克庄的创作中有一部分表现日常生活情趣,往往写得清新活泼,秀美怡人。1220年(南宋嘉定十三年),刘克庄奉祠里居,在莆与友人同游千岁庵等名胜古迹,作此诗以纪游。

素肌应怯余寒,艳阳占立青芜地。樊川照日,灵关遮路,残红敛避。传火楼台,妒花风雨,长门深闭。亚帘栊半湿,一枝在手,偏勾引、黄昏泪。
别有风前月底。布繁英,满园歌吹。朱铅退尽,潘妃却酒,昭君乍起。雪浪翻空,粉裳缟夜,不成春意。恨玉容不见,琼英谩好,与何人比?
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某启:窃闻纲涧缉裳,傃指云于偃盖;排虚止棘,附绝电于纤离。然则左右为容,锵金有阶于蟠木;无因而至,桉剑致惧于连城。是以赁牍干荣,发仞资于禽息;求光抱燧,束发济于于髡。
伏惟某官琼峰耸峭,俨曦观而争峙;瑶派惊澜,溯天潢而比濬。汉台引路,夕翊浮云之阴;晋閤垂璫,朝煜文星之苑。剑池濯彩,耀震德于渥津;弱水摛祥,炫离精于丹穴。辨悬瞳于朗镜,肇自觿年;对似魄于亏阳,光乎弱岁。言阿激箭,浴紫贝以飞湍;情岳惊峰,蔽丹霄而杰峻。文条擢秀,馥长坂之幽兰;笔苑扬葩,煜小山之丹桂。松飙结韵,搢绅藉以雌黄;嵓电流光,通贤资其月旦。于是佐褰帷于鲁甸,威慑列藩;匡露冕于梁阴,恩覃绝境。缉谐麟甸,下白鹤于仙庭;辅弼凫郊,重黄金于帝里。加以奖拔幽滞,汲引英髦。锡以吹嘘,暖燕郊之阴谷;延之顾盼,焰汉吾之寒灰。
某篠派庸微,桐岩贱伍。托根邹邑,时闻阙里之音;接閈雩津,屡听杏坛之说。加以承断织之慈训,得锐志于书林;奉过庭之严规,遂容情于义圃。方欲闭门却扫,养拙以终年;幽遁凿坏,甘贫而卒岁。直以栖迟五亩,获鹪鹩之数粒;萧条三迳,匮侏儒之斗储。虽则放旷林泉,颇得闲居之趣;而乃寂寞蓬户,唯深色养之忧。是以望檄动容,慨南阳而闻寂;祈名夙驾,叹郢路而依迟。
方今凉秋屈节,严飙扇序。衡阳极浦。振朝音于负霜;寒皋回甸,惊宵吟于静野。弓旌之礼斯及,辟聘之际是期。不揆庸愚,轻斯自炫,所冀分其末照,惠以馀波,得预观光,全由咳唾。倘云镳释絏,申其漱玉之音;霜匣开辉,照以盘蛟之影。则阴山之雀,敢怀餐蕊之心?汉东之蛇,期致投珠之报。不胜窘迫之至,谨启。
残雪庭阴,轻寒帘影,霏霏玉管春葭。小帖金泥,不知春在谁家。相思一夜窗前梦,奈个人、水隔天遮。但凄然,满树幽香,满地横斜。
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怎得银笺,殷勤与说年华。如今处处生芳草,纵凭高、不见天涯。更消他,几度春风,几度飞花。
今日秋风里,何乡一病翁。
力微须杖起,心在与谁同。
灾疾资千悟,冤亲并一空。
百年先得老,三败未为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