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花前月下暂相逢

宋代张先

花前月下暂相逢。苦恨阻从容。何况酒醒梦断,花谢月朦胧。

花不尽,月无穷。两心同。此时愿作,杨柳千丝,绊惹春风。

白话译文

晚上恋人相会在花前月下,可很快就结束了,痛恨那些阻止我们的理由。酒醒之后,美梦断了,花儿谢了,月亮也有些黯然失色。

花开不败,月亮也会升起,我们的心思也会永远一样。这个时候,多希望我是杨柳的枝叶,这样就可以一直和春风相伴随了。

词句注释

  1. 诉衷情: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又名《一丝风》、《步花间》、《桃花水》、《偶相逢》、《画楼空》、《渔父家风》。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三十三字,平韵、仄韵混用。双调四十一字,平韵。
  2. 苦恨:甚恨,深恨。
  3. 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达更进一层的意思。
  4. 绊惹:牵缠。

作品赏析

词表现了不甘屈服于邪恶势力的美好爱情,表现出不幸命运中心灵的高贵、圣洁,表现出苦难人生中一对情侣的至爱情深,堪称爱情词中的千古绝唱。

全词从上片的悲怆沉痛转向下片的美好期待。心灵升华,笔力不凡,波澜起伏,感人至深。词中用“花”、“月”的形象贯穿而成,既写了“花前月下”的相恋,也写了“花谢月朦胧”的爱情受阻,还写了“花”不尽,月无穷的美好祝愿。随着花月意象所呈示的象征意义的流转,词人情感精神所经历的曲折变化也凸现出来。

起首一句缅怀昔日两人相恋的幸福情境。花前月下相逢,原是良辰美景中的赏心乐事;但句中插入一“暂”字,便暗透出一丝悲意。次句进一步点出恋人隔绝、欢会难再的现实。“苦恨”二字叠下,足见词人痛苦之深重。接下来“何况酒醒梦断,花谢月朦胧”用比兴的手法,喻说爱情受阻的现实。“酒醒”,有“愁醒”之意。“梦断”,喻往事已成空,而“花谢月朦胧”,则见证昔日美好爱情的春花已经衰谢,明月已经黯淡,竟成为情缘中断的象征。“何况”二字,强调好事难成,不仅写恋人隔绝,而词情因之倍加悲怆沉痛。

过片以千钧之力,从悲怆沉痛中陡然振起,将词情升华到一个美好的境界。“花不尽,月无穷”两句是对偶,用比兴:花不尽,是期愿青春长;月无穷,是期愿永远团圆。紧接着,迸出“两心同”,则是坚信情人与自己一样对爱情忠贞不渝。由此可见恋人之间的离别,决非出于心甘情愿,实有难以明言的隐痛,则爱情实为横遭外来势力之摧残可知。衰谢了的春花再度烂漫,而且永远盛开;黯淡了的月亮再度光明,而且永远团圆。这是美丽的幻境,也是美好的期愿,这些要升现词人破碎痛苦的心中,需要的正是“两心同”这种极大的力量。如果没有对情人无比的爱和最大的信任,是决不可能产生这种精神力量的。作者《千秋岁》词云“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可以注解“两心同”的深刻意蕴。“此时愿作,杨柳千丝,绊惹春风。”词人把甘为挽回春天即挽回爱情而献身的意愿,寄托结笔这优美的比兴之中。

综上,此词通过叙写一段横遭挫折的爱情,表现了词人对于爱情的忠贞不渝,同时也表现出一种美好期望不断升华的向上精神。宋晁补之评张先曰:“子野韵高”,乃深透之语。

猜你喜欢

剑阁铭

魏晋 • 张载

岩岩梁山,积石峨峨。远属荆衡,近缀岷嶓。南通邛僰,北达褒斜。狭过彭碣,高逾嵩华。

惟蜀之门,作固作镇。是谓剑阁,壁立千仞。穷地之险,极路之峻。世浊则逆,道清斯顺。闭由往汉,开自有晋。

秦得百二,并吞诸侯。齐得十二,田生献筹。矧兹狭隘,土之外区。一人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

昔在武侯,中流而喜。山河之固,见屈吴起。兴实在德,险亦难恃。洞庭孟门,二国不祀。自古迄今,天命匪易。凭阻作昏,鲜不败绩。公孙既灭,刘氏衔璧。覆车之轨,无或重迹。勒铭山阿,敢告梁益。

南乡子·山果熟

五代 • 李珣

山果熟,水花香,家家风景有池塘。木兰舟上珠帘卷,歌声远,椰子酒倾鹦鹉盏。

红绣鞋·晚秋

元代 • 李致远

梦断陈王罗袜,情伤学士琵琶。又见西风换年华。数杯添泪酒,几点送秋花。行人天一涯。

鹧鸪天·戏题村舍

宋代 • 辛弃疾

鸡鸭成群晚不收,桑麻长过屋山头。有何不可吾方羡,要底都无饱便休。

新柳树,旧沙洲,去年溪打那边流。自言此地生儿女,不嫁余家即聘周。

病中用杜工部江村韵

宋代 • 敖陶孙

早岁纵横论九流,中年往往爱清幽。

细观梦境皆争鹿,静遣机心欲狎鸥。

池上贪闲临晋帖,灯前抱病看吴钩。

山林钟鼎从天赋,言志俱惭点与求。

张先
简介描述:

张先(990年—1078年),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北宋著名词人。 [5]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天圣八年 (1030年),张先与欧阳修同榜进士。张先明道元年(1032年)为宿州掾。康定元年(1040年)以秘书丞任吴江知县。康定二年(1041年)为嘉禾判官。皇祐二年(1050年),晏殊知永兴军时,辟为通判。皇祐四年(1052年)张先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嘉祐四年(1059年),知虢州。治平元年(1064年)张先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后常往来于杭州、吴兴之间,以垂钓和创作诗词自娱, 并与一些名士登山临水,吟唱往还,过着优游的生活。晚年与梅尧臣、欧阳修、赵抃、苏轼等交游酬唱,创作至老不衰。元丰元年(1078年),张先卒,年八十九。

张先自幼受家学薰陶,40岁时已有文名,曾为人写《归安县令戴公生祠记》。张先的词,就内容而言,多是反映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男女之情,词中的主角多为风尘女子。写长调“多用小令做法”(夏敬观手批《子野词》)。在宋初小令向长调过渡的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透露出了宋初词风转变的某些信息。张先著有《张子野词》,存词一百八十多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