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科诏勉诸子

宋代辛弃疾

秋举无多日,天书已十行。

绝编能自苦,下笔定成章。

不见三公后,空长七尺强。

明年吏部选,梅福更仇香。

白话译文

皇帝的诏令已经颁布下来,考试没有多少日子了,你们要抓紧准备。

要学习孔子“韦编三绝”的刻苦读书的精神,上了考场就会写出好文章。

你们看见了吗,那些高官子弟,因为平时不努力读书学习,结果一事无成,白白地长了七尺多高的身躯,对国家什么用处也没有。

等明年你们参加吏部的考试,祝你们旗开得胜,给我带来好消息。

词句注释

  1. 闻:听说。科诏:朝廷发布的关于科举考试的诏令。勉:勉励。诸子:儿子们。
  2. 秋举:即秋试。亦叫“秋试”或“秋闱”。科举制度规定,每三年的秋季,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考试,即乡试。因在秋季举行,所以称“秋试”由朝廷派出主正副考官主持,录取的称举人。天书:封建时代称帝王的诏书。十行:十次,多次。
  3. 绝编:即“韦编三绝”。韦:熟牛皮。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条把竹简编联起来叫“韦编”。《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后因称《易》为“韦编”。三绝,指多次断开。是说孔子阅读《易》,编联书简的熟牛皮条递了好多次,说明孔子仔细得反复地读书,不怕吃苦。下笔:指作文章。杜甫有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 三公:周代三公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一说是,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西汉时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合称三公。东汉时以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又称三司。为共同负责军政的最高长官。唐宋仍沿用此称,惟已无实际职务。明清虽亦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但只用作大臣的最高荣衔。后:后代。七尺:指很高的身躯。
  5. 吏部:官署名。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长官为吏部尚书。选:选拔、考核。梅福:汉代儒生,敢于针砭时弊,直言不讳。仇香:东汉官吏仇览,被称为方正之人。

创作背景

古代的科举制度,是国家选拔官吏的一种手段。皇帝颁发招考的诏令,作者知道这一消息以后,写下此诗,勉励他的儿子们。

作品赏析

《闻科诏勉诸子》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点明时节,说科举紧迫;颔联勉励儿子们要勤学苦读,方能才华横溢、下笔如有神;颈联警策孩子们不要像纨绔子弟一样,只痴长身体,不长学识;尾联表达诗人对儿子的殷切期许。全诗语言简明,是鼓励孩子们勤奋学习、备考科举而作;诗人希望儿子们积极应考,并不是要他们升官发财,而是要他们继承他未竞的事业,为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而继续奋斗。

猜你喜欢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代 •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瑞鹧鸪·观潮

宋代 • 苏轼

碧山影里小红旗。侬是江南踏浪儿。拍手欲嘲山简醉,齐声争唱浪婆词。

西兴渡口帆初落,渔浦山头日未欹。侬欲送潮歌底曲?尊前还唱使君诗。

清平乐·麝烟深漾

清代 • 纳兰性德

麝烟深漾。人拥缑笙氅。新恨暗随新月长。不辨眉尖心上。

六花斜扑疏帘。地衣红锦轻沾。记取暖香如梦,耐他一晌寒岩。

山花子·林下荒苔道韫家

清代 • 纳兰性德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踏莎行·郴州旅舍

宋代 •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辛弃疾
简介描述: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党”。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并擒杀叛徒张安国,回归南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但不被朝廷采纳。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曾平定荆南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力排众议,创制飞虎军,以稳定湖湘地区。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宰臣韩侂胄接连起用辛弃疾知绍兴、镇江二府,并征他入朝任枢密都承旨等官,均被辛弃疾推辞。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抱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有《稼轩长短句》等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