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至金陵

宋代陈亮

江南春色,算来是、多少胜游清赏。妖冶廉纤,只做得,飞鸟向人偎傍。地辟天开,精神朗慧,到底还京样。人家小语,一声声近清唱。

因念旧日山城,个人如画,已作中州想。邓禹笑人无限也,冷落不堪惆怅。秋水双明,高山一弄,著我些悲壮。南徐好住,片帆有分来往。

白话译文

江南的春天啊,真是美不胜收,数不尽的好去处,让人心旷神怡。那些娇艳纤细的花儿,仿佛都在吸引着鸟儿们靠近,依偎在它们身旁。这里地势开阔、天空高远,让人精神爽朗,处处都透着京城般的繁华与气派。耳边不时传来别人家里轻柔细语,还有一阵阵清脆悦耳的歌声。

回想起以前在山城的日子,那里有个人,美得就像画里走出来的一样,现在她可能已经去了中原。想起邓禹曾笑人胸无大志,而我却在这里,感受着这份冷清与惆怅。不过,你看这秋水清澈明亮,高山巍峨挺拔,似乎在为我奏响一曲悲壮之歌。南徐真是个好地方,我希望能常来常往,乘一叶扁舟,自由穿梭于这片美景之中。

词句注释

  1. 清赏:幽雅的景致。
  2. 妖冶:艳丽。
  3. 廉纤:借指细雨。
  4. 偎傍:挨近;紧靠。
  5. 中州:中原地区。
  6. 邓禹: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首。
  7. 南徐:古代州名。东晋侨置徐州於京口城,南朝宋改称南徐,即今江苏省镇江市。
  8. 片帆:孤舟;一只船。

作品赏析

《念奴娇·至金陵》是宋代词人陈亮创作的词作,创作背景与隆兴和议后南宋偏安局面及作者主张抗金的政治活动密切相关。作品以金陵为地理背景,通过“江南春色”“中州想”等词作意象抒发家国之思。

全词运用“邓禹笑人无限也”等典故暗含对时局的讽喻。通过“秋水双明,高山一弄”等景物描写勾连内心思绪,以“南徐好住,片帆有分来往”寄托行旅情怀。词中融合写景、用典手法,在“著我些悲壮”等句中形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猜你喜欢

醉太平·堂堂大元

元代 • 佚名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哉可怜。

晓行

清代 • 张问陶

人语梦频惊,辕铃动晓征。

飞沙沈露气,残月带鸡声。

客路逾千里,归心折五更。

回怜江上宅,星汉近平明。

独不见

唐代 • 李白

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春蕙忽秋草,莎鸡鸣西池。

风摧寒梭响,月入霜闺悲。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万丈巍台,碧罘罳外,衮衮野马游尘。旧文书几阁,昏朝醉暮,覆雨翻云。忽变清明,紫垣敕使下星辰。经年事静,公门如水,帝甸阳春。

长安父老相语,几百年见此,独驾冰轮。又凤鸣黄幕,玉霄平溯,鹊锦新恩。画省中书,半红梅子荐盐新。归来晚,待赓吟、殿阁南薰。

乱后逢村叟

唐代 • 杜荀鹤

经乱衰翁居破村,村中何事不伤魂。

因供寨木无桑柘,为著乡兵绝子孙。

还似平宁征赋税,未尝州县略安存。

至今鸡犬皆星散,日落前山独倚门。

陈亮
简介描述:

陈亮(1143年10月16日-1194年4月18日),原名陈汝能,字同甫,号龙川,学者称为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浙江省永康市)人。中国南宋时期思想家、文学家。

陈亮“才气超迈,喜谈兵事”。宋孝宗时,被婺州以解头荐。乾道五年(1169年),上《中兴五论》。淳熙五年(1178年),再诣阙上书,极论时事,反对和议,力主抗金。遭人嫉恨,两度入狱。出狱后志气益励。淳熙十五年(1188年),第三次上书,建议由太子监军,驻节建康,以示锐意恢复。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被人诬告,第三次下狱,次年出狱。绍熙四年(1193年),被宋光宗亲擢为状元,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未及就任而逝,享年五十二岁。宋理宗时,追谥“文毅”。

陈亮倡导经世济民的“事功之学”,提出“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间无非事”,指摘理学家空谈“道德性命”,创立永康学派。与朱熹友善,论学则冰炭不相容,曾进行过多次“王霸义利之辩”。所作政论气势纵横,笔锋犀利。词作也感情激越,风格豪放,显示其政治抱负,是宋词中“豪放派”的主要人物之一。著作有《龙川文集》《龙川词》等。

Top